庄子:物来顺应,物去不留,方为道心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01

人生应该秉持的最好状态是“物来顺应,物去不留”,无论什么事情来到自己生命中,都坦然的接受,无论是惊与喜,都不会过度的排斥;当这些事物“去”的时候也不过于留恋,比如说人生的名利与富贵,从自己的生命中消失的时候,也不过于沮丧。

以这样的心态去修养人生,便会有一种通达和顺应,人生因心性平和而升华,以此养心,人生自无祸患。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誉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身体与财物哪个更重要?你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珍藏必定会造成大量的耗费,丰厚的货藏必定会造成惨重的损失,所以知足就不会受辱,适可而止不会有危害,这才能长久生存。

人生知足而适度,自然会有福报,祸患来源于对于物质以及名利过分的贪得,在贪得的过程中必然会违背自然的本质。

但是很多人总会产生一种误解,惧怕名利和富贵来临的同时会带来祸患,便过分去排斥名利和富贵的存在。

其实这是错的,生命的任何物质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生,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而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物质又是极不可或缺的一个事物,所以名利和富贵本身并不会对我们产生伤害,反而会有助于我们的人生。

而真正产生伤害的,是自己对于名利和富贵过度的贪求,所以“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身外之物呢?

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物来顺应,物去不留”

人生因努力而精彩,因对于物质的适度拥有而丰厚,所以当生命中因自己的努力而出现名利与富贵时,欣然的接受,以适度的状态去接纳,以坦然的心态去拥有,这才是最好的一个人生状态。

如果外物来到自己身边时,自己仍然过分的往外推卸,这反而远离了道心的根源。

02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番对话:

有一天尧到华这个地方巡游,华地守封疆的人说:“圣人,请接受我的祝福,祝圣人长寿。”

尧说:“不必了。”

“祝圣人富有。”

尧说:“不必了。”

“祝圣人多男子。”

尧说:“不必了。”

守护封疆的人就奇怪,说:“长寿、富有和多男子都是人们想得到的,你为什么不希望得到呢?”

尧说:“多男子会忧虑,富有会麻烦多,长寿会屈辱多,这三方面不可能用来颐养德行,所以我推辞了。”

守护封疆的人说:“起初我认为你是圣人,但如今只是个君子,天生万民,必定会授予职事,男子多而授予他们一定职事,还有什么忧虑的呢,富有而与人分享,还有什么麻烦的呢?圣人像鹌鹑一样无心求食而随遇而安,如鸟一样飞行而无一点痕迹,天下太平就跟万物一同长生,天下纷乱就修身养性以闲暇。寿延千年而活在世上,离开人世便升天成仙,驾驭那朵朵白云,直到天与地相接的地方,长寿、富有、多男子导致的多辱、多事、多惧都不会降临于我,身体也不会遭殃,还有什么屈辱的呢?”

这一番对话之中,庄子通过了“华地守封疆人”讲述世俗之人对于多子、富有、长寿的正确态度。

道家思想中认为福祸相依,虽然有些事情会对人生产生祸患,对于德行造成残害,但是不可以把来到面前的长寿、富贵、多子当做负担,因为这会违背了道心,顺应接受,坦然化之,才是智慧。

如同世俗之人修道,真正的“道”,不一定要自命清高的隐居山林才能得到,身处富贵之中,一生步入仕途同样有一种道心之境。

王阳明一生仕途,指挥作战百战百胜,苏轼一生仕途,在最后垂暮之年才得以辞官,但是两人在道家造诣都非同寻常,一个诗词流传千古,一个创立阳明心学。

对于他们来说,哪一种富贵是负担呢?

外物来则顺应,但是不过于贪求,外物去则不挽留,更不会“厚藏”,这便是道心,这更是境界。

(0)

相关推荐

  • 汉字探微(264):华封三祝——释“祝”

    朱英贵 一."祝"字小引 "华封三祝"这个典故源自<庄子·天地>:"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 ...

  • 经典散文:《张中行:寿则多辱》

    张中行:寿则多辱 这句话出于<庄子>,多年前看到,想到人生,不免有些感慨.但感慨的确切情况,一时又说不清楚.何以故?因为人生,总的看,天命,人性,爱好,规律,等等,是复杂的:分别看,古今中 ...

  • 读《庄子》: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能超脱物外而不为外物所伤害

    (一)人的生死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活动,就像日夜永恒的交替一样,都是自然的规律. (二)人们获得生命,这是适时而得:失去生命,这是顺应变化.人们能够安心于适时顺应,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这就是古人 ...

  • 物来顺应,物去不留

    用心若镜,不拒不迎 人人生来皆有烦恼,无论你的出身是贫是贱,境遇是好是坏,都无法左右烦恼的生长. 人们的烦恼总是有所谓的"原因": 为情所困,为钱所恼,乃至他人的评价,生活的鸡毛蒜 ...

  • 物来顺应,物去不留(深度好文)

    傳統古風 「让悠悠古风 吹遍古老的华夏大地」 经典传承| 回归传统| 唤醒良知| 正念正行 用心若镜,不拒不迎 人人生来皆有烦恼,无论你的出身是贫是贱,境遇是好是坏,都无法左右烦恼的生长. 人们的烦恼 ...

  • 修行 | 物来顺应,物去不留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如愿朗读音频 用心若镜,不拒不迎 人人生来皆有烦恼,无论你的出身是贫是贱,境遇是好是坏,都无法左右烦恼的生长. 人们的烦恼总是有所谓的"原因": 为情所困, ...

  •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这才是正确的处事态度。

    事未来而忧者愚,事已去而悔者蠢.为将来的事现在就开始忧虑,事情已经过去了,还念念不忘,烦恼不断,这是愚蠢的.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事不惧不恼不忧,这事如果是好事,笑着面对.如果不好,也要告诉自 ...

  • 有一种智慧: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 温暖李健 - 似水流年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雪漠著什么是"涤除"呢? "涤"相当于洗衣服的洗.洗什么东西? 洗 ...

  •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 |济语

    任何事情的发生 只要我们认为它是突发事件 它就是 我们要认为它是常态 它就只是常态 无论发生任何事情 去解决就好了 为何要有那么多的情绪和不淡定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 实际上都在提供一个契机 让我们可以从 ...

  • 以物制物抗过敏,大师效方疗斑秃 | 本草江湖第951期

    野薄荷,没家种的味浓. 火麻幼苗,非毒品大麻. 猪毛菜,还真形象,一根根硬硬的,象猪毛.具有平肝潜阳,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高血压病,头痛,眩晕,肠燥便秘. 榆树上也长树舌. 真是的和人身上长肿瘤是一样 ...

  • 人事物的系统思考:先人后物,顺应人性,人性才是造物的势能高地

    认知框架 2020-11-08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已关注 所属专栏:系统思维方法论! 构建一个系统,设计一个系统,把一个系统产品化,可以说是千辛万苦,但最后这个系统却无人问津,这就真的是冤大头了!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