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个三天不锻炼,一练管三天的跑者吗?

发掘力量最深处,点击关注

On Running

我们都知道暴饮暴食不好,爆练爆歇其实也一样。

很多朋友喜欢跑步,也常年跑,身边总能看到规律跑步的熟悉身影,固定的时间出现在固定的场地,他们是常年跑者。也有一群人,他们也热爱跑步,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规律跑步,常常是三天不锻炼,一练管三天的模式。虽然跑量惊人,却经常伤病缠身。

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话题。跑量及强度的分配——人体无论如何是不喜欢跌宕起伏的节奏的。

说到跑步受伤,其实无外乎两种:单次过量和多次重复。这个效果也被称为信封效应。单次过量的典型例子比如从高处往下跳,或者失衡扭到脚等。多次重复比如长期跑步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造成的劳损等。对于谨慎的跑者,避免单次过量的损伤相对容易,但是对于长期的劳损却很难控制,这里面的一个关键就是“把运动生涯系统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张弛有度的节奏。”

从短期来看,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来自于一段时期训练的科学系统,从长期来看,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来自于整个运动生涯的规律。

就像基普乔格,他的生活无比规律,该什么时候训练,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补充营养,什么时候比赛都极其有章可循,基普乔格是那种严格意义上的自律跑者。每次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所以才能带来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并且很重要的一点,对于计划的执行,基普乔格比任何人都认真,他也超级听教练的话,基普乔格和他的教练双双成全了对方,将“不断提升这件事儿”做到极致。

业余跑友很难像职业运动员那样控制所有时间,因为工作、生活及各种社交,没有办法完全按计划进行。要知道,训练是计划,饮食也是计划,休息也是计划,而饮食和休息往往是最不受重视的。
计划性不如专业运动员,但业余跑者的激情却不输给职业运动员,很多人训练起来的狠劲儿,让旁观者都害怕。“拼搏”这件事儿在业余跑者中并不少见,受伤也就成了普遍现象。于是才有了我们标题那样的现象:三天不锻炼,一练管三天。
身体能够承受的单次强度有限,能够承受的多次重复同样需要恢复节奏的考验。人不怕循序渐进地增加强度,怕的是不规律的起起伏伏,而这,也正是很多跑者虽然跑了很多年,却没有一个明显进步的原因。
还是拿出那个经典的疲劳恢复模型,这是我们能力成长的核心秘密。
(疲劳恢复理论可谓运动界的九阳真经)
要进步,就要控制住每次训练的强度,不要太懒散,也不要过量疲劳。
要持续进步,就要在疲劳恢复达到顶点的时候再开启下一次训练,如果休息时间太长,能力又回到原点,胜利果实没有得到留存。
同时,也要注意的就是疲劳恢复的具体时间,如果还没有恢复就开始再次训练,也容易造成疲劳累积,过犹不及。
三天不锻炼,一练管三天可能同时犯了2个错误。三天不锻炼,间隔太久的锻炼容易让训练成果丢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跑步速度又会回落。一练管三天,单次太拼,有可能过度疲劳,不但没有能力加成,还加大了受伤的风险。
所以啊,训练最好的节奏,是把一周的训练量均匀分布,高强度和低强度训练间隔进行,休息时间根据强度匹配。
对于中等强度的训练,年轻人一般可在24小时内恢复,40岁以上的人也可在48小时内恢复。所以隔天跑的节奏能够适合大多数人。如果强度较小的跑步,每天跑也不是问题。
一周3~5次,周末长距离,是多数人容易接受和可操作的训练节奏。
你一周跑几次?规律性如何?

黑跑黑话

“持续的进步来自于小目标的不断累积实现。”

如果能将自己的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切都会靠谱起来。

相关文章:

写训练日志如何帮助你快速进阶?

过度训练综合症,很多人都有哇!

9月份的跑量,全年的转折点

勤奋可以量化,偷懒无处遁形,越跑越了解自己——COROS这个功能牛

请少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