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湖•赵元龙
前面几篇文章中,数次提到二队普通社员赵元龙,他既是庄湖业余捕鱼队队长,也是自留地水稻高产户户主,还是田头黄段子演讲能手。所有这些不再赘述,本篇讲他“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
事情发生在抗日战争中期。
一天中午,庄湖小学放学 了,一群小学生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唱着抗日儿歌:
新四军志气大,
胆大不怕他,
三八式,六五枪,
打得鬼子哭爹娘。
12岁的赵元龙,接着唱起另一首老师今天刚教的儿歌:
鸡儿叫,狗儿咬,
陈毅的队伍埋伏好,
不管鬼子来多少,
来了多少杀多少。
唱着唱着,到了晒麦场。饱满的麦粒,在艳阳的烘烤下,黄灿灿,亮晶晶。赵元龙突发奇想,何不在上面写句儿歌。说干就干,随手找了一根树枝,在麦粒铺成的“纸上”,画上“打得鬼子哭爹娘”几个大字。
下午,一小队日本兵从这里经过,走在最后的中国翻译发现这条“反动标语”,立即叫鬼子停止前进,向“皇军”报告敌情。日本鬼子推测此处必有“共军”,命令保长通知所有庄湖人到打谷场集中。
下面的情节,无须详述,与我们看过的电影大同小异。鬼子架起机枪训话,要村里人把写标语的人交出来,不交出“共军”,就放火烧毁村庄;交出“共军”,就杀一儆百。
发生在庄湖的真实故事,结尾有点不同,最后主动站出来“自首”的是一位12岁的赵元龙。翻译上前一盘问,原来这小子,是延陵镇国民党书记赵伯㳟的儿子。鬼子喜出望外,将赵元龙带走,作为人质。只要赵伯㳟不与陈毅一起和“皇军”作对,就留赵元龙一条性命,否则格杀勿论。
12岁的赵元龙就这样被日本鬼子带走了,在日本军营当伙夫的下手,做些杂事。在这期间,他几次想逃均未得逞。直到1945年日本鬼子战败投降,赵伯㳟才将儿子接回家中。
1968年秋,我见到的赵元龙已经40多岁,皮肤黝黑,身体敦实,相貌堂堂。谈起这段往事,他不甚感慨:“外面传的版本很多,现在回想起来,有一点我引为自豪,那就是我为了不连累乡亲,一人做事一人当,主动站出来承认是我干的。12岁的小把戏,一点没有怂。”我连连点头。假设自己遇此场景能否挺身而出?不敢吹牛。
因为他父亲抗日战争中表现暧昧,解放战争紧跟老蒋,解放初期被政府镇压。他本人在日本军营几年的经历也难以厘清,所以赵元龙“抗日小英雄”的事迹,从未登上党报党刊,只能作为“民间故事”在当地老百姓中传播。
赵元龙中农成分,一生安分守己,平平淡淡,凭自己的头脑和身板,日子过得比较舒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