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需要金牌经纪
文/杜辉
职业经纪制度呼之欲出
随着写作向大众化、草根化的发展,普通人出书成为较简单的事情,写书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现在每年我国的出版品种达到了四十多万种,其中新书比例约占一半多,也就是二十多万种。每年都涌现出大量的新书、新作者。这其中草根作者、新人作者占相当大的比例。有很多年轻人和文艺爱好者,把写作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与人生方向,期望未来可以混入文坛,可以出版自己的作品,可以晋升为职业作者,以写作吃饭。
但随着出书的人越来越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每年新涌现的作品和各种存量作品,其总规模应在百万部以上,且每年还都在递增。而每年出版的新书不过二十多万种,这其中除了早已成名作者、作家的作品外,还有教材、工具书、学术著作等品类。最后留给新人的出版机会不过万次上下。上百万部作品如何去争取这仅有的万次机会?
一个作者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去出版成书?作者如何能客观评估自己作品的价值?(文人大都自视甚高,谁都会觉得自己的作品是非常有价值的。但许多作品如果以商业眼光去看,可以说基本没有开发价值。)作者在与出版机构的接触中,洽谈中如何能务实谈判,既不漫天要价,吓跑对方。又能物有所值,获得应有利益而不被欺骗?(刚刚闹得沸沸扬扬的张宏杰与果麦文化、路金波之争,就是作者对出版规则不甚了解,在合同条款及沟通中,被对方偷换概念而吃亏。)这些问题成为许多新人的进入作者之列的一道坎。即使是对有过作品出版经历的作者来说,这些问题也经常是无解的难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广泛人脉、丰富经验的中间人,即职业经纪制度。
职业经纪不仅仅是中介,更是经纪公司
图书出版作为一个专业行很强的行业,从图书的选题策划、市场包装到出版发行、宣传营销都需要一定专业技巧和知识,一般的作者很难了解到这些。在稿源严重供大于求的状态下,仅靠出版单位提供的几个投稿邮箱,作品被出版的概率是极低的。
有需求就有市场,稿件的供大于求,就催生了初级的中介环节,而发展方向则是高级的职业经纪制度。但出版行业的职业经纪制度还停留在非常初级和简单的阶段,实际上远不能起到真正的经济作用,只是简单低效的中介。大量的中介,以个人、工作室、个体公司的形态存在。他们更多的只是利用自己对于出版流程的了解,出版行业的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行业人脉,替作者寻求出版机会,替出版机构介绍作品、作者。中间人则只是赚取一个中介费用。但是这一模式如同房地产等行业的中介,良萎不齐,大量的负面情况存在其间,如骗取稿件、侵吞稿费、隐瞒版税等等诸多不良行为。长期的负面运作,让作者群体对中介失去了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好的中介机构向职业经纪公司发展的外在条件。
参照演艺行业的职业经纪人制度,职业经纪应是同时向作者群体与出版机构双向对接的机构。一方面经纪公司可以发掘具有一定潜质的作者个体,另一方面因委托人个体的条件,量身定制,寻找对应的市场,进行有效的包装。从作者的形象、姿态、演艺风格、艺术创作,到作品等进行打磨、规划及拓展。
图书行业的目前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纪公司。这里一方面是这个行业产值低,利润空间狭小,很难吸引优秀的经纪人和资本来操作。另一方面,作者群体特有的自恃清高、敏感固执、小气吝啬等特质,也让众多经纪公司望而却步。比如众多作者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作品价值评估,自以为是。既不让人修改自己的作品,又难接受他人的批评和贬损。这样很难进行商业化的包装和改造。还有当某本书销售红火了后,也多见作者与出版机构之间的利益纠纷。这里固然有双方面的原因,但是这些短视贪利的行为,也成为了职业发展的很大障碍。
理想状态下的经纪制度,应是经纪公司可以把作者的写作特质、思想内涵看透,再针对作者的写作特点、风格、知识结构,寻找相应的热点市场,进行选题定位,然后联系出版机构进行定制型的创作。在图书出版后,再结合作者特点,配合出版发行单位一起,进行图书的营销。包括作者本人的宣传、作品的推广、宣传销售的活动等等。让作者的作品从单一的一本书,发展成一个展品系列、个人品牌。虽然这个行业又很多优秀的出版公司、策划编辑在进行类似模式的操作。但这种操作更多的是基于本职工作和公司运作来进行的,并非是职业经济制度。
随着行业分工的细化和写作出版的普及,大众化。出版经纪制度必然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如何从初级的中介机构晋升到合格的职业经纪公司,是对众多从业者的一大考验,也是一大机会。现在风靡的IP经济,其实还是核心也是追求版权经济制度,但是和理想中的还相差太多。不管是作者还是经纪机构,都太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出版本就不是快速暴利的行业,没有耐心最后只能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下场。
作者注:
本文最早发表在2012.2.22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第九期,这次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原文是说经纪人制度,现在改为了经纪公司。之所以如此修改,是见过了太多个人充当中介的案例。个人充当中介,门槛低,简便易行。但没有资本,没有渠道,没有对事物的把控力。所以最后只能是中介,一切都相当被动,更不要谈对作者的定制与包装。所以这次把原文的核心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替换,也是基于新的认识。这么多年过去了,行业内有效的经纪公司并未见到,经纪制度也无从谈起。在中国特色下,一切都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