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学运作品丨摩托车和电话 2024-04-23 00:54:31 摩托车和电话 在农村,我家算是先富起来的,是小富,而不是大富,在当时只能说比别人家相对宽裕一些罢了,这主要是由于父亲脑子活络,出门出较早,比一般人多掏了好多力气,多吃了一些苦,像拉石灰、拉煤这样的重体力活,父亲干得都不比别人少。去河南巩县拉煤时,他每次都是拉着架子车一步步来回丈量的。七百多里的路,凭一双脚板,想想那是个什么场景啊!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做生意有着浓厚的兴趣,十几岁时便有了做生意的经历,虽然被偷走一些东西,但也增长了一些见识,学到了一些经验。结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集镇上碰到了一位武校时的同学,他送了两只塑料盆给我使用,并向我介绍说:“现在有人已经在推销这个东西了,你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出去试一试。”听了同学的话,我觉得这是个商机,那时太年轻,又没有做业务员的经验,我想到了“干爸”。干爸是光武镇黄桥人,从小就开始做生意,算是一个生意经了。干爸听我一说,马上表示赞同,我们向厂里索要了几份合同,带了一些盘缠,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便出发了。当时这项业务刚刚进步,村里仅有两个人在做,并且他们俩人也都做的不错,在村中算是个暴发户,这两家各买了一辆价值6800元的重庆80摩托车,在村里进进出出,很是威风、气派。我和干爸的第一次外出经商较为顺利,去了一个星期,回来订了一份3000套的合同,每套纯利润2元,一个星期每人分了近3000元,这个数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几趟下来,我和干爸俩人刨去花费,每人净赚万元左右。握着这些轻易就赚到手的钞票,我和妻子都很激动,商量着该添置些什么。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先买一辆摩托车风光一下,当时摩托车刚流行,农村很少有,我们村仅两部。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摩托车,甚至连坐都没坐过,那时候整个界首卖摩托车的也仅有两家。我请一位会修摩托车的亲戚陪我去挑选,来到摩托车城,我一眼相中了一款红色的捷达大架摩托车,亲戚给我检查了一下。确认一切正常后,就让我骑上去体验一下,我把架子支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骑了上去,按照亲戚的指点进行操作,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常识,如:哪是离合,哪是油门、刹车。半小时后我感觉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要领与步骤,便在亲戚的嘱咐声中一个人骑着车慢慢地回去了。当年路上车少,我放慢油门,一直使用二档,中间也没有变换档位,到家后村里人及邻居看我骑着一辆崭新的大红摩托车立马围了过来,问这问那。我也只得向人们说了实话,承认摩托车是自己花5600元买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后来村里人将我新买的这辆摩托车说成是摸奖摸的。对此传言,我真是哭笑不得,想想也是,那时候他们不知道我和干爸在跑业务,认为我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钱去买摩托车。 当时,村里已经有人在使用电话了,不过装机费用很高需要两千元,看着所剩不多的钞票,我和妻子商量来商量去,一时很难接受这样的价格,第一次装机就这样错过了。因业务关系,装一部电话是很有必要的,由于不能亲自接听外边客户打来的电话,在制作名片时,只好把光武供货方的电话放上面,一旦有客户打来电话,供货方接听后,再第一时间通知我或者干爸。我和干爸接到通知后,会及时用公用电话或亲自前往同客户(需方)进行联络,没有电话的日子,大约持续了一两年,在这两年内差不多都是光武一位姓米的老板在充当我和干爸的“话务员”。后来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增多,感觉老是这样麻烦人家,实在心里过意不去。刚好第二批电话装机也已启动,我得知消息后,立即去邮局进行了申请,这一次装机费比第一次降低了很多(仅需900元)。得知这样的装机价格后,我不免心中暗自窃喜,虽然时隔两年才装上电话,但毕竟节省了一多半的费用,感觉还是比较划算的。申请后没几天,那天我正在地里收麦子,邻居来到地里喊我,说装电话的来了,让我回去一趟。听邻居这么一说,我感到很高兴,放下手中的镰刀,马上就往家跑。这时一些在地里正在收割麦子的村民得知我要装电话的消息,纷纷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本次和我同时申请装机的,村里还有一户。加上以前两部电话,当时全村也仅有4部电话。由于时间久远,加上电话号码有过两次大的变动,第一次装机时的电话号码我已经记不清了,好像是8位数,后来才改成了7位数,号码是4706023,原来有一段时间是4901023,后来901改成706后三位却一直未变。这个改正后的号码一直陪伴我好多年,一部红色的话机也给我带来很大的方便,是它架起了我同外地客户间的一座桥梁,便于我和他们联系,拓展了业务,带来了不少收益,后来随着装机费用的进一步降低,一些村民也都陆续装了电话。记得第三批装机费是600元,第4批第5批已经记不清了,直到后来的免费装机并赠送话机。第一、二批装的电话,功能还不够齐全,没有来电显示,如果主人当时不在家,就不知道自己不在家的时间里有没有客户给自己打电话,这时候带有呼叫转移功能的BP机便有了市场。而当时最早拥有这一新式通讯工具的人,还是和我一样最早做业务的那两户中的一户人家,原先在村里很穷,住着三间土坯房,以至于媳妇也娶得很晚,后来不知从哪里摸到了这个业务,很快就富了起来。摩托车、电话在村里都是第一个买的,还购买了村里人连见都没见过的BP机。这种比较先进的通讯工具,只是到了后期出于好奇,我也花了190元买了一款小型的BP机,虽然申请了号码,但从未佩戴过。 再后来,随着市场的需求,一种可随身携带的新型通讯工具开始流入市场,并很快走向农村,而最原始的那种“大哥大”,最早进入市场时,售价高达1万多元。我有一位幼时玩伴(现为某报记者),看到他有一次回村就带了一款“大哥大”,并用一个手提包装着,接听或拨打电话,很是威风气派。难怪人们给了它起一个“大哥大”的称呼。现在手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人均普及率即便没有100%,也差不多在90%以上。一些智能机、高端机,逐渐占据市场,价格很合理,手机也不仅仅是作为通讯工具,而且成了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好帮手。手机上网,微信等功能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这不仅是市场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必然结果。 感谢学运兄弟授权发布。 赞 (0) 相关推荐 苹果X再牛,村里人也不稀罕 现代化的通信工具问世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下子就提高了档次.前两天苹果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卖肾潮流,这在村里就像是看笑话一样. 今天总结一下电话对我们村的影响. 没有电话之前,村里人之间交流的话语权主要掌 ... 温故‖522小窝@东令 温故 温故去了. 余问余老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一时怔在了那里,他不知道该拿什么表情来面对这件事,最终满腔情绪只化作了浓浓的叹息. 很久以前余家在四川某村里颇有名气,因为余家几代人都是读书人,现在余家当家的 ... 聂学运作品丨刨砂礓 刨 砂 礓 文.聂学运 还没有分队的时候,我刚刚记事,当时每年都要指令修一些公路,公社把这个任务分到生产队,生产队把这个任务摊派到每家每户,修路不是让群众兑钱,也不是修水泥柏油路,而是修一条砂礓路 ... 聂学运作品丨打花啦团 打花啦团 花啦团又被人称为花米团或米花团,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零食.当时的花米团是一些膨化后的大米加糖稀做的,它要经过好几道工序.首先要选一些干净的大米,然后用爆米花机将它膨化,还要挑一些红薯,洗净后放 ... 聂学运作品丨拾柴禾 拾柴禾 小时候,每家都会有一间或大或小的灶屋,屋内堆满柴禾,并且支有两到三口锅,最外边的往往是一口用来炒菜的,靠里边的一排有两口锅,一口稍大点的是用来打稀饭或下面条的,称作大锅,和这口大锅排在一起的后 ... 聂学运作品丨拾葡萄&看电影 拾葡萄 村子西边有一条河,名字叫万福沟,村里人都喊它"大沟".村东边有一条路,是界首通往光武.马集.卢村等乡镇的必经之路.小时候这是条砂礓路,虽没有现在宽敞,但路面倒也整洁.平坦. ... 聂学运作品丨摸鱼儿 摸鱼儿 文.聂学运 爷爷是逮鱼的行家里手.不光会用撒网.抬网.扒网等,而且凭一双手也能逮住鱼,就是人们常说的摸鱼.在我的印象中,爷爷一次摸鱼的经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里. 那是一个很干旱的夏天,一天天气较 ... 聂学运作品丨卖冰棒 卖冰棒 小时候,总感觉天气特别炎热,一到暑天,地面就像下了火一样.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放暑假了,除了每天泡在河里别的也没什么事可做.正好同村的一位伙伴来找我玩,说起了有些同学趁暑假期间去卖冰棒.干 ... 聂学运作品丨挖野菜 挖野菜 小时候,农村家家户户条件都不怎么好,小孩子总是馋啦叭叽的,吃肉是当时所有小孩子的梦想,但这个梦想一年中也实现不了几回,除了过年,便是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虽说肉在当时仅7毛钱一斤,但同其它的一些 ... 聂学运作品丨买麻花 买 麻 花 文.聂学运 小时候,常有一些卖零食的小商贩在村里叫卖,其中就有卖麻花的,他们挎着竹篮,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一进村就开始吆喝,看到哪里有小孩就往哪里去. 我从小最爱吃麻花,只要看到有 ... 聂学运作品丨 过大年 过 大 年 文.聂学运 爆竹声声辞旧岁,张灯结彩贺新年.小时候过年同现在大不相同,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其中有一些趣事值得回味与向往的. 我生活在农村,虽然不算偏僻,但人们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