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问之、赵友斌: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第52回一处深度隐藏的文本错误

在1791年程甲本《红楼梦》面世之前,该书主要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由于抄写的原因,各种类型的错误比比皆是。二百多年来,无数学人接力从事文本研究和修复工作,目前的《红楼梦》文本越来越接近完美状态,但时不时仍能发现一两处深度隐藏的错误。

近日,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第52回的时候,又发现了一处疑似深藏的文本错误。为此,我们查阅了早期各个手抄本,发现这些本子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又翻阅了手头上近十来年有一定影响力的《红楼梦》校对本,也没发现这些校对本认识到这处问题。因此,我们初步判断这可能是学术界尚没有意识到的一处文本错误。

当然,我们也害怕是自己陷于认识的误区,因为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局限性。故此,我们认为十分有必要把这一疑问及时公布出来,与广大学界同仁和读者分享,并听取同仁们不同的意见。

先来看这处疑似错误的出处: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

宝玉因记挂着晴雯袭人等事,便先回园里来。到房中,药香满屋,一人不见,只见晴雯独卧于炕上,脸面烧的飞红,又摸了一模,只觉烫手。忙又向炉上将手烘暖,伸进被去摸了一模身上,也是火烧。因说道:“别人去了也罢,麝月、秋纹也这样无情,各自去了?”

晴雯道:“秋纹是我撵了他去吃饭的,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两人鬼鬼祟祟的,不知说什么。必是说我病了不出去。”

宝玉道:“平儿不是那样人。况且他并不知道你病特来瞧你,想来一定是找麝月来说话,偶然见你病了,随口说特瞧你的病,这也是人情乖觉取和的常事。便不出去,有不是,与他何干?你们素日又好,断不肯为这无干的事伤和气。”(人文本《红楼梦》,第703页)

这段文字中,“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这句话,庚辰本《石头记》原本文字存在讹误,不通。后被人修补为 “麝月是方才平儿找他出去了”(见下图)。

庚辰本《石头记》影印本第52回,左数第一列即是“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

其中,“平儿”的“儿”(繁体为“兒”)字本来可能错写成 “衆”字,后又被人点删去,旁补一个“儿”字;同时又在旁边增补一个“来”字,从而才变成后来的“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这种表述方式。其他各版本文字与庚辰本修补后的文字相同。

这句表面上读起来非常通顺的话,但仔细推敲,则可发现其与紧接下来的文字无法合榫。

“平儿不是那样人。况且他并不知道你病特来瞧你,想来一定是找麝月来说话,偶然见你病了,随口说特瞧你的病,这也是人情乖觉取和的常事。”贾宝玉的这句话中,可以合理推测出两方面信息:

第一,前面晴雯跟宝玉讲的那句话中,必然含有晴雯认为平儿是专门来瞧自己的信息。这里需要补充点背景信息:晴雯生病了,按贾府规定她需要出去养病,可是晴雯却被宝玉留在怡红院,因此她见到平儿来了,心理很紧张,误认为平儿是专为此事而来。

《红楼梦图咏》之平儿

贾宝玉的话中讲到平儿“特来瞧你”“随口说特瞧你的病”等内容,当是顺着晴雯的话而说的,如果不是晴雯刚告诉过他平儿是来瞧自己的,则贾宝玉的话就失去了凭据。

第二,贾宝玉自己推测出来平儿来怡红院的真实目的是找麝月说话,且是作为安抚晴雯而说的。既然是贾宝玉自己推测出来的,就不可能是晴雯告诉他的。

因此,从晴雯跟宝玉的对话内容可知,晴雯应该不知道平儿来怡红院的真实目的(平儿来怡红院的真实目的确如宝玉所推测的,是来找麝月的)。

她不仅真地相信了平儿是专门来瞧她的病的,而且还进一步怀疑平儿是带着任务来的:即以探视晴雯病情为由,暗地观察晴雯生病的程度,以便汇报给王熙凤,好决定晴雯是否适合继续留在怡红院养病。所以,她才把平儿和麝月好心好意对她的隐瞒行为理解为鬼鬼祟祟的行为。

当然,晴雯此时的敏感和误会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顺着第51回内容自然过渡而来的:

在第51回中,晴雯感冒后,宝玉让晴雯不要声张,瞒着王夫人以便不用离开怡红院而回家养病,但晴雯坚持应该告诉李纨一声,宝玉便按照晴雯的意见派人去向李纨汇报。李纨答复说:“吃两剂药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人文本《红楼梦》,第696页)没想到李纨的答复却大大刺激了晴雯的自尊心,晴雯气的喊道:

连环画《晴雯》封面

“我哪里就害瘟病了,只怕过了人!我离了这里,看你们这一辈子都别头疼脑热的。” 说着,便真要起来。(人文本《红楼梦》,第696页)

可见,此时晴雯的敏感正是顺着前回而来,此处正好把前后两回文字关合起来,体现的正是《红楼梦》文笔高超的艺术性。

既然晴雯不知道平儿来怡红院的真实目的,她就不可能仅仅跟宝玉说“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

如果再结合后文中宝玉偷听到的平儿跟麝月的对话内容,则可以进一步证明“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这句话是错误的。

“……二奶奶也就信了,所以我来告诉你们。你们以后防着他(指偷手镯的坠儿)些,别使唤他到别处去。等袭人回来,你们商议着,变个法子打发出去就完了。”麝月道:“这小娼妇也见过些东西,怎么这么眼皮子浅。”
平儿道:“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原是二奶奶的,说这叫做‘虾须镯’,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一时气了,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不好,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说着便作辞而去。(人文本《红楼梦》,第704页)

桑田剪纸贾宝玉

这段宝玉偷听到的平儿跟麝月的聊天内容可以进一步确认:平儿确实没有告诉晴雯来怡红院的真实目的。平儿来怡红院的确如宝玉推测的是为找麝月而来,且目的是提醒麝月提防怡红院的小丫头坠儿(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

那平儿为什么要瞒着晴雯呢?因为她知道晴雯眼里不揉沙子,用平儿自己的话说,“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一时气了,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不好,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

综上所述,我们只能得出结论:“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这句话不符合晴雯对平儿来怡红院目的的认知,不符合上下文的文理和逻辑。

不妨来复原一下整个剧情:

电视剧《红楼梦》中沈琳饰演平儿

平儿知道了怡红院中的坠儿偷了自己的虾须镯,故而专门来怡红院告诉麝月。
等平儿来怡红院的时候,发现晴雯病倒了,因此,她灵机一动就说是专门看望晴雯。
晴雯因为自己生病了,本该出去养病却没出去,因此她怀疑平儿是借看望她的名义来刺探她的病情严重程度。
平儿跟晴雯寒暄一阵后,跟麝月一起出去偷偷交待坠儿的事情。
晴雯进一步误会平儿跟麝月。
此时,贾宝玉回来了,看见晴雯一个人躺着,却不见麝月。便问麝月去哪了。晴雯便交待了前因后果。

这样把整个过程一复原,问题就看的更清楚了。在晴雯看来,平儿来怡红院之目的就是专门来瞧他生病的情况,而且可能是受王熙凤或者李纨的指派而来。

于水绘晴雯

因此,这几句话比较符合文理和逻辑的表述方式大概有两种:

第一种是:

麝月是方才平儿来瞧完(或者是与“瞧完”具有相似含义的词语)我,他出去了,两人鬼鬼祟祟的,不知说什么。

此处错误想来是由两个因素非常巧合地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因素是早期母本上遗漏了类似于“瞧完”之类的文字,遗漏文字是《红楼梦》早期各手抄本常见现象。

另一个因素是“我”被错误抄成“找”。“我”与“找”字形太相似,因此,在手抄本中发生混淆也是常有的事。比如,在《红楼梦》第24回,就有一处两字混淆的问题:

因问他(指贾芸)母亲好,这会子什么勾当。贾芸指贾琏道:“找二叔说句话。”(人文本《红楼梦》,第320页)

其中,“找二叔说句话”的“找”字,庚辰本《石头记》原本文字错为“我”(见下图)。

庚辰本《石头记》影印本第24回,右数第一列画红圈的字,即为“找”之错别字“我”

再比如,《红楼梦》第39回,也有一处“我”与“找”混淆的例子:

好容易等到日落,方见茗烟兴兴头头的回来。宝玉忙问:“可有庙了?”茗烟笑道:“爷听的不明白,叫我好找。那地名坐落不似爷说的一样,所以找了一日,找到东北角(“角”原作“上”,从程高本改)田埂子上才有一个破庙。”(人文本《红楼梦》,第527页)

其中,“找到东北角田埂子上”这句中的“找”字,在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和戚序本上皆误作“我”字。可见,此处的错误可能是更早期的母本上就已经存在的错误。

己卯本《石头记》第39回,左起第三列画红圈的“我”字,即是“找”之讹误

再比如,《红楼梦》第56回中一段文字:

后至蘅芜苑去看湘云病去,史湘云说他:“如今有了对子,闹急了,再打狠(原误为“很”)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人文本《红楼梦》,第773页)

其中,“你逃到南京找那一个去”的“找”字,庚辰本和己卯本皆误作“我”字。

庚辰本《石头记》第56回,右起第五列点红点的“我”字,即是“找”之讹误

上面是第一种接近《红楼梦》原本文字的表述方式。第二种接近原本文字的表述方式是:

麝月是方才平儿来瞧我之后,找他出去了,两人鬼鬼祟祟的,不知说什么。

即早期底本文字中“来”字之后遗漏了类似于“瞧我之后”这样的文字,又凑巧与后面的“找他出去了”能形成通顺的句子,从而错误被深度隐藏起来。

当然,以上两种情况都是我们根据逻辑进行的推测,与真实的原本文字肯定有表述上的误差。

以上是从文理逻辑方面分析了“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这句话存在的问题。

邮票《平儿理妆》

如果从文学艺术角度看,两者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前者干瘪无意义;而后者则把平儿的体贴与机智、晴雯的要强与敏感都呈现出了,且把前面第51回中晴雯对李纨处理自己的养病方案的不满与本回文字贯通起来,更为后文第77回晴雯终究被撵出大观园而作了铺垫,属于一笔多用,典型的红楼笔法。

作者简介:

石问之:暨南大学语言诗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友斌:暨南大学翻译学院院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