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63:温经汤|不孕症、月经不调、指掌皮角化症之虚寒干燥证
温经汤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书妇人杂病篇。为经典的妇人病专用之调经方与美容方。
其用药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
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各二两,人参,桂枝,阿胶,牡丹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温经汤推荐量(克):
原方原量:吴茱萸45,当归30,川芎30,白芍30,人参30,桂枝30,阿胶30,牡丹皮30,生姜30,炙甘草30,半夏45,麦门冬90。
常规标准量:吴茱萸9,当归6,川芎6,白芍6,人参6,桂枝6,阿胶6,牡丹皮6,生姜6,炙甘草6,半夏9,麦门冬18。
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
1.此方出自金匮妇人篇,故一般称之为妇人专方,但也不尽然,只要方证与药证相符,则可以用于任何疾病。
2.组成:
从此方用药组成来说,有十二味药,虽然相对于今天大部分的中医所开出的方子来说是比较小的方子,但对于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来说,可以说是大方子了。分析用药组成,可以从中见到有桂枝汤、桂枝茯苓丸、四物汤、炙甘草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麦门冬汤、芎归胶艾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方的影子。不仅如此,从方证与药证来说,也可以看的出来以上的影子,如:从其方证的瘀血证可以看作是桂枝茯苓丸证之轻者,故去桃仁。从经水过多,可以看作是芎归胶艾汤证。从唇口干燥,可以看作是麦门冬汤证。从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又可以看作是“内有久寒”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等等。——所以说,本方的适用面很广,证情也相当复杂,应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方证:
出自金匮要略之妇人杂病,其方证条文为: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综合以上条文中关键词,可以重新定义温经汤之应用:
妇人腹满,少腹里急,干呕,腹痛,心烦悸,月经不调,或兼崩漏者,温经汤主之。
4.药证:
麦门冬用量最大,此药具有润性,主治羸瘦而气逆、咽喉不利。——其他润性药还有人参等。
吴茱萸用量次大,此药具有温热之性,主治腹痛、头痛而呕、手足冷等证。——其他温性药还有桂枝、生姜等。
半夏的用量和吴茱萸一样,此药具有降性,主治呕而不渴等证。——与此药类似还有降性之药即此方中三种用量最大之药,即还有吴茱萸和麦门冬。所以此方能治疗上热(面目烘热,口唇干燥乃至起皮,手掌烦热乃至皲裂)下冷(下腹部和腰部冷,双脚冷)之症。
5.人证:
从此方含有桂枝汤、麦门冬汤、炙甘草汤来看,其人证应以形枯瘦、面色白为特点,即:其人形瘦面色白,营养状况不佳,多见贫血貌,平素怕冷,大便溏,尿频而清长,皮肤粗糙或皲裂,或肌肤甲错,或面部黄褐斑,毛发易于脱落或无光泽,手足多凉,脉象细而无力,舌体多胖大,舌质嫩,边多有齿痕。
6.病证: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方在临床上是以气血虚寒症为主要目标。
7.腹证:
腹部膨满,下腹部苦里急,有冷感,或触诊下腹部冷凉,但无腹中包块,腹肌软弱无力,或有腰腹冷痛,喜温喜按。
8.方名:
关于温经汤的方义,刘渡舟先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温经汤的“温”不应该当“热”字讲,应该当“和”字讲。就是说,温经汤应该是温和经水的方子。
9.服用注意:
如果以促进排卵为目的使用,当于月经干净后服用为佳,避免本方对月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