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易逝血色年华

作者:丰阳玢子,陕西山阳人,爱好文学在《延河》等报刊发表文章30万字

 

——观《芳华》漫谈

近日,我观看了热播电影《芳华》。从电影院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以为《芳华》是一部探究人生哲学命题的电影,即:人活着怎样才算是好?

这部电影的高潮是当芳华已尽、历尽劫波的何小萍问刘峰:你过得好吗?刘峰答道:怎么算好?和那些死去的战友比,我活的很好。这是一句很走心的台词,所有的剧情:艰苦排练、慰问演出、苦涩爱情、残酷战争都是为了这句话做的铺垫。

眼下有句很流行的话说,即使我们走的再远,也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存在的意义就是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普通人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每个人有不同的回答。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四级,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在呼吁人的最高级别的需求:为他人、为社会做些有益之事。

还是从我身边说起吧。看完电影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大街上我看见两位女环卫工推着垃圾车在寒风中走着,她们一个月工资1200多元仅仅维持生活而已。有的人可能要说,她们活着真没意思,活的真不如人,为了那一点点钱,整天起早贪黑图个啥?我接触过很多环卫工,她们说的很实在:我就是这个命,我干不了别的事,就只能干这个。她们安贫乐道,不畏风雨,除去污垢,送人靓丽。

我的几位朋友做了三十多年的监狱警察,一直在监区教育改造罪犯,在监狱许多艰苦的岗位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论能力,论文凭他们都有,可是他们一直默默无闻的坚守在管教一线,做一名普通警察,不图名利,转化改造好了一批又一批的罪犯,他们重塑迷失的心灵,保一方平安。

我的文友、作家徐祯霞对我说:这个社会是无序的,我们应该用文学来改变这个社会,改变人的思想,很多事人们常常不讲原则,都是胡乱乱来,任性妄为,如果都没有人说实话说真话做实事,那我们的国家再有力挽狂澜的决心,也无济于事,我们必须做一个正直的,敢于言声,敢于发声,以扭转整个社会的不良风气,用我们的笔引起社会各各层面的重视,文人与文学的意义便在于改良社会,改良人心,用道德和秩序约束人们,让整个社会朝着健康的有序的方向发展,以不负我们手中的笔。她曾经是从一位打工妹,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不断地用自己的笔书写着正能量的散文,她遵崇着“铁肩担道义,妙手箸文章”写作信念,不该初心。

另一位文友东篱,在个人、家庭遭遇不幸时,她没有消沉,先后写了《婚后不言爱》、《婚戒》、《生父》、《香》、《大雪满弓刀》等五部小说,揭露社会阴暗面,弘扬小人物的真善美。她经常到农村,到煤矿体验生活,她活在基层,以笔做犁,翻开生活的三原色,活的活色生香。

我的同学闫雯自己工资不高,每年都要做一到两次义工。在医院,在社区、在养老中心,她给陌生的老人梳头洗脚,剪指甲,买饭,买袜子。做的非常认真投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他们,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活的开心乐观。

还有一些自媒体平台的编辑,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熬夜给文友编辑文章,他们也不图什么,就是一份爱好,就是想把美好的文章推送给每一位作者和读者。他们忙碌充实。

在我们身边,刘峰这样的人随处可见。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说不出个人生的一二三,但是他们来自骨子深处的善心,来自行动上的善行,让我似乎听到一首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些人,他们生活中也许不比别人好,没有别墅、没有豪车,没有钱,也没有权。他们从不和别人比这些,也从不羡慕这些身外之物,他们的心灵和刘峰一样,他们做好事,做善事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也许就是赤子之心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