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伤感叫无人能共
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院硕士学位考试我又一次没有通过,专业分数是58分,这是我第六次考试没有通过。
可以说,即使考试通过,也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我档案年龄已经42岁,原计划去年通过,今年就可以申请博士了,没有想到连续两年都没有通过。这六次的考试让我很疲惫,第一次是湖北大学的英语语言学专业,第二是上海外院的翻译专业,第三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比较教育专业,第四是河南大学的课程与教学论,我错过了考试机会,第五是西北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第六次依然是西北大学。明年考上,就是第七次了。但是,不会像范进中举那样疯掉的。到目前为止,考得最好的是第二次的上海外院的翻译,因为不懂得调剂,错过了调剂的机会。翻译一直是我的最爱啊,从初中就有的目标。
说真的,考上拿个学位对我一点用都没有,除了烧钱,论文答辩还要一万多吧。我依然很清楚地记得,别人问我有用吗?加工资吗?评职称管用吗?呵呵,真的是没有任何用处。
我还记得我问做博导的同学,现在考上博士还能做什么,他只是笑笑,说:没有任何用,不过可以安慰你自己。
时间真的是很公正的,你在某方面付出的多,别的地方肯定就没有时间。一个普通初中的业务校长真的是非常能折腾时间的,在学校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事情,不知道谁会来检查。我热爱教育,毫无疑问,我深深地热爱学生和学校。我很喜欢教学,但是,太多无意义的折腾真的是浪费了我太多的时间。我已经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用来学习了,可惜,时间啊,就这么多。
考这个学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考的初衷是学习,因为说实话,2014年到了美国后,才发现自己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了解太少了,很愧疚做一个中国人。自己14年的英语教学和4年的大学学习从来没有让自己感觉到有问题。对英语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没有想到对汉语的热爱却是固有的,是灵魂深处的。
而坚定自己继续考的原因很复杂,有一个是读奥巴马传记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打动了我,那就是他的妈妈在他结婚不久拿到了她的硕士(or 博士,记不太清了)学位。我非常感动。奥巴马母亲对他的付出是很多的,尽管他小时候在印度,但是为了他的教育,他母亲四五点就起床开始对他进行教育。所以,很多优秀的人的身上都有他们母亲的烙印。还记得一次一位九十四岁的老人在谈起他想买一本英汉词典时他母亲的做法,她用十几年的积蓄买了那本词典,然后一家人节衣缩食了很久,尤其是妈妈经常不吃饭,饿着肚子。
我的智商平平,甚至很低,当然情商更低。我希望通过自己这种很傻很笨的方法来陪伴儿子,让他看到他的妈妈41岁了还这么努力,没有放弃对自己的追求。
同时,作为一个老师,我有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是积极的学习的状态。学生都有向师性,我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会审美、积极乐观、思想开放等等,因为我努力做到一个可以让我的学生们借鉴、效仿、学习的人。
第三,其实,也是想给年轻人,同时还有我的历届学生们提一个建议:如果有学习的机会,千万不要放弃。你以为的来日方长,可能就是永远没有希望。只要有人愿意给你提供支持,就一直上学,上到你自己满意为止。上班后的各种无奈,是没有办法的。工作的起点真的很重要,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很重要。如果那年没有父母坚决阻拦,或许现在的我不会在这里述说这根本不是事儿的感伤。
不管怎样,学习了这么久,还是很有收获的。中国的文学有了点粗浅的了解,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第一年考了27分,羞愧啊,今年考了58分,分数上还是有区别的。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就预感到分数在55到75之间,因为有3道题改错了。我一直祈祷分数会在62分,呵呵,其实,也无所谓了。或许,上帝给了我更好的安排。买了那么多的备考资料,网上备考视频,都没有太多用处,花钱是小事,关键是耽搁了太多时间。年龄越大,越感觉时间太少了,时间太宝贵了,经常会因为自己耽搁一两个小时而懊恼不已。
有时候也在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正常一点,像个正常女人一样,去追剧啊,去做十字绣啊,去学个厨师啊等等。唉,我自己也搞不懂自己。我真的是一个视学习为生命的人,没有一件事能比学习带给我的乐趣大而持久。但是,我又在问,学习又能怎么样呢?我努力了几十年的终点还不如别人的起点高,呵呵,好讽刺的意味。
罢了,不要去想了。希望这篇真实的心情记录,能带给大家,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点启发,凡事要趁早。就像张爱玲说的,成名要趁早,晚了,就不那么痛快。
继续学习吧,不问西东。只可惜,我很多心爱的书,今年又读不成了。唉,这种伤感无人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