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病人‘怕冷的不得了’,我却开了龙胆...

为什么病人‘怕冷的不得了’,我却开了龙胆泻肝汤?并且还好了,是误打误撞?

有个病人,自述,“我10年前,开始出现的畏寒,然后逐渐加重,乃至到了现在,极度畏寒,哪怕是每年四月份了,我上半身得穿两件毛线衣、鸭绒背心、丝棉袄、外加羊毛军长大衣,下半身需要穿两条毛线裤,但还是觉得很冷,身旁尚需放两炉煤火。”

我看完情况,用了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山栀子、柴胡、当归、车前子,生地,泽泻、黄芩、北沙参,麦冬,木通,白通草、甘草,童尿。

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首先,我是排除了附子、肉桂等温阳的办法,因为既然怕冷了10年,温阳这样的怕冷常规思路,定然已经用过了,并且还效果不好。

其次,他除了怕冷,还性情暴躁,血压高(170/110),胆固醇高(310毫克/dl),头晕头痛,声高气粗,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小便深黄,大便秘结,并且,这个舌脉是,舌红绛、苔厚黄黑且干裂少津,脉弦劲而数。

所以,我考虑他,并非是真寒、实寒之证,再一次排除了附子等温阳法,而是肝火亢盛,燔灼于内,阴阳格拒造成的真热假寒证。

最后,附子、肉桂用的太多,使他津液消耗的太多了,肝火更加旺盛,畏寒就变得更加严重。

因此,我选择了龙胆泻肝汤,直折肝胆实火,用通草“利诸经脉寒热不通之气”,又加童尿引火下行。

复诊的时候,他畏寒减轻了一些,已经不需要炉火了,羊毛军大衣也脱掉了。于是我没有调整方。

再次复诊的时候,他畏寒感已基本消失,头也不痛了,头晕及烦躁诸症,也减轻了很多。

我看他,舌红苔黄而润,脉弦略数。判断为:肝火的大势已去,阴阳也已经调和了,但是,肝胆还有一部分余热没有除掉,肝肾损耗的阴液,还没有彻底的补足,所以思路转变为疏肝清热,育阴潜阳,用:

柴胡、黄芩、知母、泽泻、川楝子、玄参、枸杞子、白芍、北沙参、生地、双钩藤、石决明。

复诊的时候,症状都消失了,让他再服杞菊地黄丸,巩固了一个月,随访半年没有复发,血压也基本是正常的。

所以,我用龙胆泻肝汤,化解了他10年的怕冷,并非是误打误撞,而是辨证论治,谨守病机,从源头解决问题的结果,这是必然的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