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吹响的集结号,被抛弃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守军撤退进入租界是在10月31日,这时候国军的战线已经向西转移了,因为日军从北向南进攻,淞沪会战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所以88师524团一营,也就是谢晋元所率领的这一营,也就是所谓的八百勇士,只要出了租界,就都是日军的占领区。等到11月9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就发布了全线撤退的命令,国军就开始撤离淞沪战场。所以,八百勇士被留在了租界里,出不去了。
四行仓库守军撤离四行仓库,本身就是租界的要求。因为这时候日本已经向租界施压,表示如果国军再继续坚持战斗,他们就要使用重武器,那么就有可能会波及租界。所以租界才向国民政府施压,要求他们下令四行仓库守军停止战斗,撤出四行仓库。而在当时四行仓库的周围,出了四行仓库,要么是向日军投降,要么就只能进入租界,他们当然只能进入租界。
于是租界和国军方面派出的代表,也就是88师副师长冯圣法和上海市长俞鸿钧协商具体的撤离问题。国军这边提出的是要求该营在撤离四行仓库之后,经过租界,然后回归88师本部。但在执行起来之后,日军向租界要求,如果该营携带武器经过租界撤退,日军要求享受同等待遇,也就是携带武器经过租界追击。租界当局一番考量之后,向日军妥协,要求该营进入租界之后缴械。
也就是说,在决定撤离四行仓库的时候,相关的问题并没有谈清楚,导致后面该营进入租界之后产生了纠纷,英国人也耍心眼,没有交代清楚。等到该营进入租界之后,英军将其包围,要求缴械。谢晋元等军官表示坚决拒绝,租界当局于是再次向国军施压。交涉之后,国民政府和国军方面再次妥协,由冯圣法、张柏亭等人出面劝说,谢晋元等人才向英军缴械,进入了租界。
因为这时候国军已经西撤,除了租界就是日军占领区,而当时国军方面还在等待九国公约开会,进行干预,所以也并未对该营的去向过多留意。到11月8日,确定国际干预调停已经不可能了,9日第三战区发布撤退命令,而且日军已经从金山卫登陆,有包抄国军退路的企图,国军于是只能从沪西经南翔、嘉定、昆山一路向西仓皇撤退,而且是国军传统的撤退方式,也就是溃退,完全失去了组织和建制。
按照宋希濂后来的回忆,因为撤退事发仓促,事先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相应的计划,而当时道路并不发达,只有很少的几条公路,几十万大军,有些还携带武器,所以撤退的时候非常混乱,完全没有秩序可言,大部分部队是到苏州之后才收容整顿,重新恢复建制,几个德械师也只收容到了三四千人,宋希濂的36师收容了三千多人,已经算是情况比较好的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孙元良自然就不用说了,发挥了他的长跑特长,带领一小部分卫士和参谋等人员,先跑到苏州和无锡一带,然后收容了两三千人原来的88师官兵,就去了南京进行整顿补充,参加南京保卫战去了。而这时候的孤军营则完全没有人顾及,虽然国民政府和国军统帅部以及孙元良本人都还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些声明,甚至将谢晋元从中校提升为上校实授团长,但也没有实际意义。
也就是说,88师在撤离上海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心情去管这个营,因为师长自己都带头先跑了,还有谁会去操心这个事儿呢?国军统帅部也同样没有人想到要去操心这个事,也没有去想把这个营留下来之后怎么办,是让他们离开租界,自己突围呢,还是留在租界,等待国际调停干预,停战之后再回归本部?都没有什么交代。反正领导们都先走了,也没人去管这四百多人的死活。
加上国军这时候还在利用该营在上海存在的事实,以表示国军在上海并未完全失守,就更加复杂了。直到南京保卫战已经开始了,委员长和国军统帅部的想法依然是争取国际支持和干预,进行调停,所以留在租界里的孤军营对国军来说,也有了特殊的政治意义,从而在报纸、杂志上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在华东战局国军全线崩溃的背景下,上海租界的媒体也非常热衷于采访谢晋元他们,这也是孤军营在这段时间和1938年留下了比较多的资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