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在黑暗中借到一束光,如今85岁老人终完成报恩心愿凤凰网湖北
通讯员 时刚
中秋假期,85岁的傅高炬老人来到宜昌市夷陵区新桥边村五组,步履蹒跚地爬上村后的半山腰,对着恩人秦后寿的墓碑三鞠躬,报答恩人在62年前慷慨赠送的一束“亮光”。
傅高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9年3月15日晚,他正在宜昌农校(今夷陵区小溪塔)学习。家中打来电话,告诉他妻子患上脑膜炎。23岁的傅高炬连夜从小溪塔往龙泉傅家套家中赶,跑到官庄时,离家还有20多公里。而天色已伸手不见五指,他只能硬着头皮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山路上摸索着前行。
突然,他看到路边一处茅草屋里透出光亮,欣喜地前去求助。屋里有位20多岁的男主人,听完傅高炬讲的困难,爽快地拿出自己家里的手电筒,借给傅高炬赶紧继续赶路。
傅高炬感激地说:“50多年前,手电筒算是贵重之物。面对深夜求助的陌生人,这位大哥慷慨相助,真是让人感动。”
凭着借来的手电筒,傅高炬及时赶回家将妻子送到医院,捡回一命。为了报答“借光”之恩,傅高炬将这次经历写成《借电筒》一稿,投给当时的《宜昌日报》,并被刊发出来。过了几天,傅高炬上门前去归还手电筒时,才知道恩人名叫秦后寿,比他年长3岁。
“记得当时还电筒那天,秦后寿家前面围了好多人。后来一问才知道,因为我写的稿子登在报纸上了,大家都来看热闹。热情好客的秦后寿一家还留我在家吃了一顿饭。”时隔62年,当时的场景和细节对傅高炬老人而言仍历历在目。
傅高炬从宜昌农校毕业后,辗转宜都、枝江、宜昌等地工作,与秦后寿渐渐失去联络。心底始终存着这份恩情的傅高炬,一直关注着秦后寿的消息,但随着岁月变迁,当时的村庄地址已模糊不清了。
今年8月底,傅高炬通过在夷陵区工作的朋友,根据62年前刊发的稿件中的线索,终于查到了秦后寿的住址信息。找到秦后寿的两个儿子后才得知,他们的父亲已于2003年不幸去世。傅高炬欣喜之余又无限惋惜,当即联系恩人的儿子,表示要前去慰问祭拜。
9月14日上午,傅高炬老人来到夷陵区金亚花园小区,见到了秦后寿的大儿子秦光俊。“我们兄弟姐妹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个事。”听着傅老的讲述,秦光俊及四弟秦光军都十分惊讶。
为了表达感谢之情,傅高炬特意撰写了一副对联:厚道积善子孙福 寿终遗德家业兴。”他说:“写'借电筒’那篇文章是我人生第一次写文章见报,写这幅对联是我人生最后一个心愿。”
傅老坚持前往秦后寿墓前祭奠。途中山路崎岖,傅老几次险些摔倒,但他仍坚持爬上半山腰。“秦老哥,我来了,我找你找了好多年……”在墓前,傅老诉说着这些年的衷肠,再三表达感激之情,告慰着秦后寿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