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研究】教学必须革命

教学必须革命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2010年4月2日,当代著名教育家蔡林森先生从河南沁阳寄给我一本他的新著《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教学必须改革,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蔡林森说“教学革命”,这是故作惊人之语,还是纯粹的商业炒作?当我把全书从头至尾、从尾到头读了几遍之后,我深深地觉得,“教学革命”是蔡林森对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现状的大声疾呼,是他多年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凸显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正如小平同志当年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一样,蔡林森校长将他的新著定名为“教学革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教学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和艰巨性。

通读蔡校长的新著,我个人以为,蔡校长结合自身的教学管理经历,在书中起码提出了4个方面的“教学革命”。

一、教学观念必须革命

从对3个别人都认为教育不好的子女的教育中,蔡校长认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坚定地树立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观念,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只有树立起这样的教育观念,我们的基础教育才会实施大众教育,而不会实施精英教育;才会实施成功教育,而不会实施淘汰教育。周国平先生说:“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蔡林森校长也有一个著名的“5828”论断。他说,一般传统的课堂,至少有50%的时间是无效的,而80%的学生对教材要求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另20%的学生对80%的教材内容也是可以通过互教互学,或教师点拨学会的。因此,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学好。

02

二、教学方法必须革命

经过多年实践,蔡林森和洋思初中抛弃了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练”压到课外的做法,普遍灵活地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到永威之后,蔡校长根据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和学段不同,继续推广和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小学推广时,他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在数学、常识课教学中实行了“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的“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教学中采用了“比读书、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的“几个比”教学模式。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教学革命》和前几年出版的《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相比,《教学革命》不仅增添了许多小学、高中各学科的教学案例,还增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一般操作方法和各学段、各学科的操作方法,实用性更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当堂训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辩证地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了首位;辩证地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辩证地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要先学后教;辩证地处理了知和行的关系,明确要求当堂训练。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先生在《蔡林森这样当校长》一文中说,““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虽然只是一个次序变更,但对于传统的或者说一般老师长期习惯的教学方式来说,“先学后教”无疑是一场革命。从哲学观点看,“先学后教”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概念, 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是符合现代教学观的一种课堂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蔡林森还提出“当堂训练”,不把教学时间前移和后推,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地学习、思考、做作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革命,从来不是简单易行的。蔡林森从洋思到永威推进这项改革的经历,使我深感这场革命是如此的重要,又是如此的艰难。顾明远先生在《教学革命》一书的序言中说,现在全国正在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艰难而困惑。其实,推进素质教育,除了要克服教育外部的干扰之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在课堂上学懂了,学会了,练习了,巩固了,课外的负担就减轻了。这样,课外时间就可以还给学生,就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十几年前,蔡林森校长在洋思中学为教育改革创造了这方面的经验。

03

三、教学评价必须革命

洋思的课和永威的课并不好看。1999年的时候,时任江苏省教委副主任的周德藩就曾评价说:“洋思的课不中看,但实在、实惠、管用。”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传统的评课也是注重只评“教”。而蔡林森认为,效果是评课的唯一标准,效果好的课就是好课,效果好的标志就是全过程让学生紧张地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这里的效果,既包括知识方面的要求,也包括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既包括课堂教学中每一环节的阶段性效果,也包括一堂课的终结性效果。还是在2002年的时候,《江苏教育报》曾发表了蔡林森校长的一篇文章:《反对课堂上的形式主义》。蔡林森校长当时说,课堂上的形式主义、花架子表现很多,主要有8种表现:一是千篇一律,二是只图讲得少,三是放任自流,四是节外生枝,五是尽是让尖子生出头露面,六是多媒体装门面,七是学生自学作陪衬,八是提问式代替学生自学。2004年12月,笔者曾写过一篇对蔡校长的专访,文章的题目就是蔡校长当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新课改也要'打假’”。2005年,笔者出版了关于洋思的第二本专著《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就在当时审阅这本书的书稿时,蔡校长明确提出了3个观点:自主学习不能“轻轻松松”,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探究学习不能“扔掉书本”。蔡校长到永威之后,常年开展赛课活动,永威学校教师的听课笔记本的每一页都印有“效果是评课的唯一标准,效果好就是好课”的字样。2009年第21期的《人民教育》发表了《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一文。文中就有这样一些评价:课堂似乎平静如水。期待教学跌宕起伏、峰回路转、高潮迭起的人要失望了;渴望课堂活泼热闹、激情四溢、动人心弦的人要叹气了。一般人认为,课堂是要讲的,没有老师的讲就没有学生的学。但永威人说: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不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一般人认为,先有老师的教,才有学生的学,教是课堂的主旋律。但永威人说: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是主导课堂的一切。一般人认为,教是为了不教,教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永远不放心学生成了我们的心结。但永威人说: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一般人认为,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去理解知识,至于运用、练习更多地是课堂之外的事。但永威人说: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的。

04

四、教学管理必须革命

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认为,任何学校的教学都是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半天的时间就能学会。几年来,到洋思参观学习的校长教师不计其数,但真正把洋思经验学到手并成为“洋思第二”的学校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参观者学习的是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但很少有人考虑这些理念是通过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落实的。郭振有也说,蔡林森教育思想就是大家熟知的两句话,一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二是“教书育人责任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8个字极为简单、朴素,但要变成行动,却异常困难。在永威,蔡林森不得不亲自上阵,天天听课、评课。洋思只是一所初中,永威则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一个体系。从小学到初高中各门学科,他轮番地听、评课。每天听评四五节到七八节课。日日、周周、月月、年年,几乎一天不落。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江苏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责任制为核心的严格管理制度,以蔡林森校长为核心的团队整体的奉献精神,这四者的整体熔铸,造就了洋思的奇迹。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抽取其中的一点或几点,运用到学校管理与教学管理中,都可能收取暂时的效果。然而,要想获得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与发展,真正将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则必须将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否则,片面的理解洋思经验,肢解洋思经验的整体思路,机械地搬取与套用洋思的模式,只能歪曲了洋思经验与理念,同时也造成素质教育推进工作中的障碍。
掩卷凝思。在我的耳边,不时响起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殷殷要求;在我的脑海,不时萦绕的是钱学森的沉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我的身边,“满堂灌”和“题海战、疲劳战、消耗战”还在不时发生;在我的眼前,不时闪烁的是6个大字。这6个大字,是我研读蔡校长新著的最大收获,相信也是蔡校长的最大心声:教学必须革命!(发表于2010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和2011年第1期《泰州教育》)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