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白莺山古茶树资源研究

云县是云南省临沧市北部的一个县,白莺山位于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m)中部,东经100°19′—100°20′,北纬24°17′—24°39′。茶树分布于海拔1800—2300m之间,南北纵距6000m,东西横距1600m,分别属于白莺山和核桃林两个村。白莺山处于“忙怀文化”的核心区,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祖先活动,古代曾分别为益州、永昌君和顺宁俯的辖地,目前以旱谷、玉米和茶叶为主要经济来源。白莺山人民种茶、饮茶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是赶茶会。据历史记载,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日村内居住各族的族长,都要带上精心准备的本族的茶叶和茶具,在村内的大河魁星阁集中,由现场参会的人员轮流进行评比。据说,古时白莺山的茶叶及山货就由大河街到茂兰哨街经神州古渡口岸过澜沧江运往巍山、大理交易,为最古老的茶盐、茶纱贸易。以上历史记载和现存古迹,足可见证当年白莺山先民种茶、饮茶、易茶的辉煌。鉴于此,2006年—2007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资源课题组对白莺山古茶资源从形态特征和内含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古茶园的分布情况白莺山古茶园分布在1.24万亩山地和村落中。目前仍保留野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树180多万株,其中白莺山村127万株,核桃林村57万株。整个古茶园分布独具特色,从山脚到半山腰之间,古茶树散生于村落及田间,形成村中有古茶,村边种古茶,田边地脚皆古茶,漫山遍野是古茶的景象。古茶树型态各异,有的树型巨大,枝叶茂盛;有的树型矮小;有的簇拥成团。课题组调查了较大的典型植株,茶树株高5—10m,根部基围0.8—3.9m,树高9—10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二嘎子茶王,树高10.5m,树幅8.4×8.6m,基围3.85m,有11个分枝。据当地74岁的熊文贤老人介绍,白莺山先民在采集“野生茶”的同时,将野生茶引种到村前屋后种植,为茶树引种驯化之始,二嘎子茶王树龄达400多年。白莺山古茶树类型分布较为多样,在茶树分布较为集中的20平方米内发现5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的茶树类型共生在一起,当地居民俗称本山茶、贺庆茶、勐库茶、二嘎子茶和白芽子茶。此外,在3处地埂边上,发现有4株茶树形态差异较大,经仔细辨别场是本山茶和黑条子茶同株共生,根茎相连形成的连体茶,形成了一株两树,的独特景观,推测是在种植时凑巧把两个品种的茶籽同植一坑的结果。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白莺山古茶园曾多次被破坏砍伐,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最粗的几株古茶树被砍伐,核桃林村大部分古茶树都被砍伐。二、古茶树的特征特性经过两年的考察,共采集到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的资源材料12份,其中11份当地茶农分别称为本山茶、贺庆茶、勐库茶、二嘎子茶、大叶本山白芽口茶、白芽子茶、黑条子茶、豆蔑茶、红芽口茶、柳叶茶和藤子茶。此外,还有秃房茶。1、茶树形态特征从征集到的样本来看(见表1),按树型分,有乔木、小乔木和灌木;树姿有直立、开张和半开张;叶形有椭圆型、长椭圆型和披针形;叶片长7.8—15.5cm,宽3.1—6.9cm。植物学特征显示,白莺山古茶树资源形态特征多样,既有野生型茶树的特征,又有栽培型茶树的特征,还有介于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茶树的特征。表1茶树的主要形态特征茶 树树型树姿基围(m)树幅(m)树高叶片长宽(cm)叶形茸    毛本山茶乔木直立2.16.2×5.39.912.6×4.6长椭圆形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无茸毛贺庆茶灌木开张0.63.3×3.22.28.9×4.2椭圆形叶背、主脉、叶柄茸毛少,芽叶、嫩枝均无茸毛勐库茶小乔木半开张2.96.5×6.32.513.3×5.1长椭圆形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茸毛二嘎子茶小乔木半开张3.98.4×8.610.515.1×6.9椭圆形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少量茸毛大叶本山白芽口茶乔木直立1.46.1×4.28.211.0×5.2椭圆形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少量茸毛白芽子茶乔木直立3.19.0×6.410.810.8×4.2长椭圆形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茸毛黑条子茶乔木直立3.06.3×5.19.515.5×6.7长椭圆形叶背、主脉、芽叶均有茸毛,叶柄茸毛少豆篾茶灌木开张0.52.2×2.03.07.8×3.1长椭圆形叶背、主脉、芽叶均有茸毛,叶柄茸毛少或无秃房茶小乔木半开张1.55.5×6.25.811.2×5.2椭圆形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茸毛红芽口茶灌木开张0.63.5×3.83.47.9×3.4椭圆形叶背、主脉、叶柄、芽叶均有茸毛柳叶茶灌木开张0.20.9×0.72.111.3×3.6披针形叶背、主脉、芽叶均有茸毛,叶柄无茸毛藤子茶灌木开张0.96.5×6.24.69.1×3.9长椭圆形叶背、主脉、叶柄均有茸毛,芽叶茸毛特多2、花果形态特征花果是茶树的生殖器官,在茶树形态分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茶树在进化过程中,其花果形态出现了不同的分化,由花冠大(直径>5cm)、花瓣(9—11瓣)数目多向花冠小、花瓣数目少演化,花柱由5裂向3裂演化。所采集的各类茶树花果主要特征如表2所示。表3茶树花果的主要形态特征茶树花冠直径(cm×cm)柱头裂数花瓣数花柱长度(cm)子房茸毛茶果直径(cm)果室数本山茶6.5×6.6511~131.6有3.6×3.41~5贺庆茶3.3×3.2360.8有2.2×2.51~3勐库茶3.7×3.8371.2有2.8×2.01~3二嘎子茶5.8×5.64~58~91.6有3.7×3.51~4大叶本山白芽口茶3.3×3.2371.3有3.2×2.81~3白芽子茶2.6×2.74~58~91.2有3.3×3.11~3黑条子茶3.3×3.6371.1有2.6×1.71~2豆篾茶3.2×3.0380.8无2.4×1.61~2红芽口茶4.2×4.0461.3有2.2×1.61~3柳叶茶4.5×4.8381.4有2.8×2.01~3藤子茶3.4×1.8370.8有2.1×1.81~2从表2可知,白莺山古茶树花果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花瓣数由6片到13片不等,最少的为贺庆查茶(6片),最多的为本山茶(13片);花冠直径由3.2×3.0cm到6.5×6.6cm不等,花茎最小的为白芽口茶(2.6cm×2.7cm),最大的为本山茶(6.5cm×6.6cm);花柱长度由0.8cm到1.6cm不等,最长的为本山茶(1.6cm),最短的为贺庆茶、豆蔑茶和藤子茶(0.8cm);柱头由3裂到5裂不等,最多的本山茶、二嘎子茶和白芽子茶(5裂),最少的为贺庆茶和勐库茶(3裂)等;果室由1室到5室不等,最多为5室。总之,白莺山古茶园茶树花果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无论从花冠直径还是果室数目均以本山茶最大、最多,说明本山茶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想一致。另外,这些基本特征与茶树花果的进化过程基本一致,说明白莺山古茶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品质特征3.1茶叶感官品质特征在对古茶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地群众对每一类型茶树品质相当了解,并在长期的饮用中进行了总结,各类茶树品质基本特征如表3所示。表3白莺山古茶树晒青毛茶的基本特征茶树品    质   特   征本山茶芽面无毛,显野生型特征,外观色泽光滑油亮,经久耐泡,青毛茶显黑色,产量高贺庆茶鲜叶显黑色,产量及价格一般,毛茶显黑黄色勐库茶芽叶肥大,耐泡,甘甜,产量高,种植面积最大二嘎子茶芽面有毛且多,次于勐库茶芽,产量高,青毛茶显白毫,耐泡大叶本山白芽口茶量少,树型高大,长势旺盛,户主介绍是一种变质的茶。原显本山茶特征,现芽口变白色,芽苞大,叶片大,光华油亮,青毛茶仅是芽尖显白色,其余部分黑色,体现勐库茶特征。同时体现白芽子茶之芽尖白的特征,但白色次于勐库茶白芽口茶枝条细小,芽尖白,叶张薄,产量低,不耐泡,但毛茶耐看,显白毫黑条子茶芽面毛少,毛茶显黑色,耐泡,回味次于勐库茶,产量高豆篾茶芽短,叶片短,小而薄,不耐泡,产量不高红芽口茶芽尖显红色,对开叶显红色,滋味淡,苦味重,制成晒青毛茶显黑色,产量低藤子茶叶型细长,芽叶条索细长,滋味淡,不耐泡柳叶茶枝条像柳条,叶片像柳叶,芽叶细长,产量一般,耐泡从表3可得到,白莺山古茶树晒青毛茶品质以勐库茶最好,其芽叶肥大,耐泡,回甘好;黑条子茶次之;红条口茶晒青毛茶品质最差。3.2化学品质特征茶叶品质的好坏不仅仅只以感官品质来衡量,化学内含成分是主要指标。白莺山多样的茶树资源,也将会决定茶树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具体情况详见表4。表4茶树的主要化学成分茶树品种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总量本山茶31.02.637.32.397.16贺庆茶31.51.939.53.5172.01勐库茶30.03.644.33.6156.74二嘎子茶31.21.238.82.5142.45大叶本山白芽口茶33.91.941.42.6148.54白芽子茶28.32.241.13.7152.55黑条子茶30.92.642.52.9165.19豆篾茶36.71.944.53.9176.33红芽口茶29.61.140.01.8146.94柳叶茶37.42.244.63.6195.07藤子茶36.11.840.93.0160.97由表4可知,白莺山11个茶树品种每一种内含化学成分含量都不一样。茶多酚含量由29.6%到37.4%不等,其中以红芽子茶含量最低(29.6%),以柳叶茶含量最高(37.4%);氨基酸由1.1%到3.6%不等,以红芽口茶含量最低(1.1%),勐库茶含量最高(3.6%);水浸出物由37.3%到44.6%不等,其中以本山茶含量最低(37.3%),柳叶茶含量最高(44.6%);咖啡碱由1.8%到3.9%不等,其中以红芽口茶含量最低(1.8%),豆蔑茶含量最高(3.9%);儿茶素总量由97.16%到195.07%不等,以本山茶含量最低(97.16%),柳叶茶含量最高(195.07%)。表4的各项数据显示出勐库茶的各项数据均是这11个茶树品种中较为合理的比例,特别是茶叶氨基酸的含量是最高的,酚氨比值最小的,水浸出物也是这几个茶树品种中最高;红芽口茶的各项数据均是这11个茶树品种中比例最不平衡的,特别是茶叶氨基酸的含量是最低的,酚氨比值最大的,水浸出物含量在这几个茶树品种中较低。这些结果与前面所述的晒青毛茶感官品质基本一致。总之,整个白莺山古茶资源中分布有大理茶、普洱茶、茶及其变异杂交类型。其中本山茶王属大理茶,勐库茶、贺庆茶属普洱茶,豆蔑茶、柳叶茶、藤子茶属茶,二嘎子茶王(当地意思为杂种)可能是自然杂交类型。古茶资源分布较为集中,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树栽培史的缩影,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基地,对进一步研究我国茶树的起源、演变及滇西南少数民族对茶树的引种、驯化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OO七年十二月八日

(0)

相关推荐

  • 秘而不宣,临沧白水塘小微名山茶,开启2021序章

    勐麻河古茶林,艾文华老师拍摄. 近年来,普洱茶以名山茶为重:名山茶又以小微茶产区为重.在云南各大名山茶中,以打造小微茶产区的两大重地,一是易武茶区,二是临沧茶区. 梳理易武小微茶产区,诸如薄荷塘.茶王 ...

  • 白莺山古树茶的简介与品鉴

    时间:2016-06-03 22:06:55来源:聘茶 作者:老易 点击: 3136 次 白莺山茶树主要分布在村旁地边,呈星状分布,很少密集成片,茶树多成乔木状生长,高大而粗壮,大茶树中驯化型占一定比 ...

  • 好白茶,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白茶的存放,要分存放容器和存放条件来说.存茶容器的要求:遮光.密封.干燥.无异味.存茶环境的要求:阴凉.干燥.适当通风.无异味. 白茶,根据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不同种类的白 ...

  • 白茶表面那一层白色茸毛有什么用?

    很多茶友在第一次购买白茶时,发现白茶的表面附着一层白色的茸毛,以为茶叶在制作时没有清理干净.尤其购买老茶时,看到这些白色的茸毛,会以为是茶叶放得太久了发了霉. 或者在冲泡白茶时,茶汤中还会漂浮着很多茸 ...

  • 我国首家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白莺山挂牌

    2021年5月13日,来自全国茶叶权威部门的专家学者云集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白莺山,为我国首家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挂牌. 白莺山茶区位于在澜沧江中段云县境内北部的漫湾镇,这里地处澜沧江文明中心,属于&quo ...

  • 云南古茶树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是北纬25°以南的横断山区。

    云南古茶树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是北纬25°以南的横断山区. 纵贯而下的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三条大江,把横断山南段的云南茶分成三大板块,即洗不掉高黎贡山余脉板块,中部的怒山余脉板块,东部的云 ...

  • 勐海西定、勐遮、打洛、勐满等乡镇古茶树资源情况

            1.西定乡古茶资源 西定乡有栽培型古茶园资源1215亩,品种均糸普洱茶种,仅分布在西定村委会布朗西定村民小组中,海拔1400米的山坡地带,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1人多高,枝干灰白.基 ...

  • 白莺山 茶禅一味

    "佛有灵鹫山,茶选白莺山",白莺山自古就有佛茶之称,是著名的佛茶圣地. 据考证,白莺山在南昭时期便出现了相当规模有佛寺--大河寺,在以后的五百年间,大河寺及其他庙观更替,但香火不断 ...

  • 講座回顧:從沁色鑑古玉——談紅山與良渚玉器研究

    萬昌斯五週年講座特邀玉器鑑定研究學者.中國藝術品研究會主席鄭力銘分享多年經驗,生動地講解了玉器的氧化過程,并對北方紅山文化與南方良渚文化的玉料.土壤環境進行了分析. 鄭力銘曾於北京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 ...

  • 忙麓山昔归古茶树口感如何?有何特点?

    喜欢喝普洱茶的朋友,平时应该也接触过不少种类的普洱茶,可能也会有没有了解到的普洱茶.如忙麓山的昔归普洱茶,它有什么特点?口感如何?下面生茶张就来具体讲讲昔归普洱茶要怎么样. 昔归普洱茶在哪里 昔归普洱 ...

  • 南糯山哪个寨子的古茶树最多?每个寨子的普洱茶口感怎么样?

    提起南糯山,很多人都会想到它优美的风景,但其实更加让人难忘的是它独有的韵味.南糯山普洱茶是爱茶之人难以忘怀的一种茶.本文生茶张就为茶友详细讲解:南糯山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南糯山共有古茶园面积1.2万亩 ...

  • 刘如君II银窿山,那神秘的古茶树【客都原创】

    10月1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梅县区作家协会一行25人应广东银窿山皇家单丛茶场总经理钟亮先生的邀请,参观了广东银窿山皇家单丛茶场,亲身探访了令人神往的.迷人的银窿山,零距离欣赏了银窿山那神秘的皇家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