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曝光,北三县迎来高光!副中心首次对接!重点布局......

近日,北京大会很多,描绘首都“十四五”发展蓝图,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高频提到北三县。
11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强调,要切实抓好“十四五”时期各项重点任务,做到 “六个更加突出”,其中第三项是更加突出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坚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进腾笼换鸟,治理“大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首都功能。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围绕“3+1”主导功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一年一个节点形成城市框架,推动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唱好京津“双城记”,推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街区为单元持续抓好老旧小区、危旧楼房、老旧厂房和棚户区改造。滚动实施好城市南部地区行动计划,推动南北均衡发展。坚持大城市促大京郊发展,制定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昨天,北京日报发文《城市副中心五年规划首次对接北三县》,称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编制,该规划不但与国家和市级规划衔接,还首次与北三县等地的规划对接,推进交通、生态、公共服务、产业等方面联动发展。
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发展改革局局长张艳林说:“要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仅靠通州区的空间和资源承载力,恐怕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必须把廊坊市的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当作重要腹地,为城市副中心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去开展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的布局。”
规划对接并非“走过场”“拍脑袋”,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起稳定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避免了各自为政、互不咬合的状况,共同绘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宏伟蓝图。

规划有什么亮点?

——目标是让多方都获益

“规划对接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而要让多方共同获益——城市副中心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三县居民也能共享发展红利。”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规划对接后,初步梳理出“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的重大项目清单,共8000多亿元投资。

——交通一体化。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将在“十四五”期间投入使用;平谷线、京唐(滨)城际等轨道交通延伸至北三县;推动实现北运河互联互通;推进一批跨区域道路建设,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保障北三县群众快速通勤和出行便利。

——生态大保护。协同建设潮白河生态绿带,让群众共享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共同实施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完善跨流域河流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

——公共服务布局延伸。加强教育合作,支持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与北三县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统筹布局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引导北京优质养老资源向北三县延伸;推动跨区域实现职住平衡,就业与居住空间的匹配融合。

——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共建产业园区项目,构建区域协同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推动张家湾设计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等与北三县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功能联动。
今年年初,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起草以来,进行过多次座谈、研讨、考察、视频连线等形式灵活多样的对接会。在对接层级上,省市、区县、委办局等各层级均建立对接,形成共识。
例如备受期盼的轨道交通平谷线(M22线),其规划线路西起东大桥,向东至城市副中心,经河北省燕郊镇,终点在平谷区。地铁建设本就牵涉多方、耗资巨大,M22线又在京冀之间来回穿行,因此势必要多地紧密协同,才有可能在规划建设、投资模式、成本分担、利益分享、运营模式等环节达成一致。
一次次规划对接会,有力推动了这条轨道交通线的落地。今年4月,平谷线全线取得了近期实施规划方案批复,一项项前期工作都在加速推进。

统一规划,是落实“四统一”、推进副中心与北三县协同联动发展的重中之重。规划对接,只是个开始。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副中心“十四五”不仅在规划阶段实现对接,今后还将在实施阶段建立评估、落实环节加强对接,共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


信息参考:北京日报,转载请注明来源燕郊在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