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房产定价机制才是治理楼市乱象的“良药”
育邻梦
房子是用来住的,是每个家庭实现幸福生活梦想的主要阵地。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房子住的属性真正被边缘化,越来越多中低收入人群穷其一身所能都很可能无法拥有一套像样的住房。然而,另一边却有人手握成百上千套房产,而且每套房产都在持续升值中。那么,问题来了——
有房才成家
一、房产定价权到底归谁?
近年,楼市各种称王、称霸的价格行情层出不穷。近日,又有深圳“华润城润玺一期”的网红盘,项目均价为13.2万/㎡左右,而周边华润城润府的二手房均价在18万以上,价差达到4万~5万,这意味着每户按100平方米计算,如果摇中号最少能赚500万。这也就意味着在深圳即使县区一级的公务员【以纯公职收入计算】很可能也买不起房,普通工人很可能倾其一生也赚不到首付款【2020年全国两会之后总理报告全国人有6亿人口月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即使资本运作也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投资回报。如此高效率的赚钱方式试想有谁还愿意做实体事业呢?这不网络就频频爆出有上市公司主体业务不值一栋楼、不如一栋楼赚钱的消息。
物价部门管理、调节市场物价,食品价格、建材价格、日用百货价格都归物价管理部门调控。房子是以人类劳动、借助自然建材搭建起来供人类居住的水泥盒子,为什么房屋的价格就能成直线式的上升、而不受管束呢?土地资源是国家的、房子是用来住的、建造房子的材料都源于自然,为什么房价就这么容易值涨,试想要是今天人们还用现金交易,那么是不是“驴车拉钱购物”的场景又会再现。
“好房子一套就够了!”的确,人一生中无论何时您都不可能分身,也就是说每个人一生真的是有一套房子就足够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就有数套、数十套、数百套不同区域的房产呢?房子为什么就能够成为牟利工具呢?房产的定价权到底又该归谁所有呢?人们也不禁要问为何越是被调控地区的房价越高,而且还没有价格“天花板”。
房子是否该具有物质商品的通用属性?
二、为何房产只升值却没有折旧?
食物几乎不存在二次直接使用价值,服装穿过之后一定会因为损坏而失去使用价值,汽车、空调、机械、电脑、手机等工业制成品都存在过手即折价现象,而且即便记入固定资产也会按使用年限与使用寿命折旧直至使用价值完全消失。房产是人类智慧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并运用自然物质建造起来的供居住使用的工具,它同样属于大件工业制成品、同样有设计使用年限[比如住宅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不会超过100年],为什么房产非但不会因被使用贬值而且还会逐年升值呢?
经济学说:“生产某物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某种物品能够给使用者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用决定该物品的经济价值。”那么,一处房产的价值有哪些呢?可供居住、可供就近就业、可供便利的享受生活......如此计算无论什么区域的房产价值都存在“天花板”,而且因为其拥有使用年限约束。所以,正常逻辑必然需要在确保逐年折旧的情况下才能够完成更新迭代,如若不然今天100米以上的楼房到使用年限成危房之后如何完成更新呢?
自然生命存在存活周期,工业制成品存在安全使用年限,房产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质拼合起来供居住的场所。它同样不能逃脱物品安全使用年限的约束,房产从多层向高层转变的初期,社会可以通过数量增加抵消【比如从原有5层以下民房变成30层左右的商品住宅】原有多层楼房升值压力。但是,从社会发展建设长远计,如果10层以上的楼房不折旧贬值,那么如何在没有量变空间的支撑下实现良性改造换代呢?所以,社会很有必要“防微杜渐”,制定与社会发展建设相适应的楼市可持续循环发展战略。
房子是社会和谐安宁的“护身符”
”带薪”调控楼市必将误工
《史记·魏世家》“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今天,楼市在地方政府追求高速GDP增长、资本期待高额投资回报、商人煽风点火温暖自己的情况下,房价只会一浪高过一浪。收储、售卖国有土地是部分地区最高效的财政源头,房产交易价高税收就高、GDP增长也越快,在笼统考核经济总量增长的治政指引下房地产很难被调控到降温。所以,要实现房地产有序降温,还需在地方政绩考核中分门别类,将发展地产以外的实体经济、解决民生就业作为中心。
房子是用来住的,是每个家庭实现幸福生活梦想的主要阵地。所以,房价不应该被金融绑架,更不应该成为现代“地主”的生财之道。那么,住房价值几何该由谁来确定?开放商、金融资本、还是房屋最的终使用者?这是《物权法》应该理清并明确的核心内容。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