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有什么后续影响?它为什么能被列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
2020-11-27 16:11:20 夷陵之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夷陵之战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被称之为三国三大战役,就战争所动用的兵力和所涉及的地域来说,三国能和这次大战规模相比的还有一些,如曹马渭南之战、魏吴石亭之战和寿春之战等,但为什么这次战役能被列入三大战役呢?
先来看看其他几次战役的战争规模和后续影响。
官渡之战,袁绍投入兵力十万,曹操投入兵力二至三万。战争结果,弱胜强,曹操取得了胜利,袁绍失败。后续影响,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从此完全掌握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赤壁之战,曹操投入兵力二十多万,孙刘联军投入兵力五万。战争结果,弱胜强,孙刘取得了胜利,曹操失败。后续影响,曹操实际上放弃了统一全国的设想,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
渭南之战(关中之战),马超等反叛军队十万,曹操军队应该少一些,但可以随时动员增兵,指挥统一。战争结果,曹操取得了胜利,马超韩遂联军失败。后续影响,曹操由名义上掌握关中地区变为实际上掌握该地区,为进军汉中和西凉扫清了道路。
石亭之战,魏国曹休率领军队十万,吴国投入兵力六万,因吴国使用诈降计诱导曹休上当,力量对比意义不大。战争结果,吴国取得了胜利,曹休失败。后续影响,魏国灭吴计划受挫,孙权一年后称帝。
夷陵之战,刘备投入兵力五万,东吴孙权投入兵力五万。战争结果,刘备全军覆没,东吴陆逊取胜。
夷陵之战,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兵力还是战场横跨的区域,不要说不能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比,就是和渭南之战、石亭之战也不能相比,但为什么它能被列为三国三大战役而其他两次没有被列为最高级别的大战役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后续影响。
首先,刘备再没有能力进攻,天下相对稳定。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率领军队来战东吴,听说曹操夺取了汉中,与孙权讲和,两家还划定了荆州各郡的归属。从此以后,刘备成为三国主动进攻的一方,孙权虽然在江淮地区对曹魏有一定的进攻,但始终无所作为,所以,不管他开始的作战目的有多大,结果都是骚扰性质。而刘备,在赶走了曹操占有汉中以后,大有实现诸葛亮两路出击中原战略计划之势。政治上,刘备在汉献帝还在的情况下,也是高调称王。就在刘备称王不久,关羽也发起了樊城之战,一度兵锋直指汉皇帝驻跸之地许都。关羽虽然失败,但也让刘备看清了一点,从这儿进攻,对于他实现“恢复汉室”的战略目标最为快捷。刘备亲率大军东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夺取荆州,进而继续东进或者是北伐中原。夷陵之战的失败,刘备彻底失去了进攻性,直到魏文帝曹丕去世,三国间都没有发生大的战事。此后到诸葛亮北伐,他没有直取长安,而是选择了稳妥的“平取陇右”策略,说到底也是这次失败的后续影响,那就是蜀汉国的国力、兵力都严重受损。诸葛亮的数次北伐,总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实诸葛亮很明白,蜀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发动一场灭魏之战。
其次,它的结果是逼迫吴蜀两国必须和好,共同对魏。
夷陵之战,刘备全军覆没,蜀汉国精锐部队尽失,能战之将只剩下魏延,陆逊本可以乘胜追击擒刘备灭蜀国,但他却突然停了下来。事情很清楚,如果他不撤军,曹丕马上就会出兵,截断他的后路从而占领荆州,进而夺取东吴。而刘备本来是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伐吴,结果是旧仇未报又添新恨,弄了个全军覆没不说,荆州也是再也回不来了。但刘备身上的血迹还没有擦干,却马上和东吴讲和了,而两家这一和就是和到底,直到蜀国灭国再也没有重起战事。
这就是夷陵之战的另一个影响,它让吴蜀两国明白了一个道理,谁也没有能力单独抗魏,两国不和则两国速亡。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的地域还在,兵力也不见得就比曹操少,但他们整个集团的“心气”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看曹操向哪个方向哪个诸侯“挥鞭”了。赤壁之战,曹操比南下之前还多了一个襄樊,总兵力仍然比孙刘两家要多,但他跨越长江的能力和心劲同样没有了,三国鼎立局面初成。夷陵之战,刘备虽然国家还在,但从此的蜀国再也没有快刀利剑,即便是诸葛亮经过几年恢复再次拔剑亮锋,也刺不透魏国一层最薄的铠甲。而反观石亭之战等其他战役,他们都没有这样的影响力,这就是夷陵之战能被列为三国三大战役的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