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对进口冷链食品采取措施!史上最严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詹钘 李辉
近期,全国多地进口海鲜产品以及冷冻冷藏肉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让不少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冷冻类食品望而却步。
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进口冷链食品,武汉已经采取史上最严措施,进行“红区”管理,严格执行证明查验制度,确保冷冻冷藏肉等冻品的安全。
武汉一家大型商超冻品区
连日来,记者走进江城部分冷库、冷链运输企业,以及卖场销售终端,现场探访冷链产品如何经过查证、消杀等层层关卡,最终安全来到市民的餐桌。
01
已有冷库清空进口食品
11月30日上午11时10分许,一辆货车驶入武汉市黄陂区武湖街道的武汉北极光辉冷链仓储有限公司。
这辆货车挂山东牌照,满载着从山东运来的冷冻产品。冷链公司工作人员对货车进行车身消毒,查验所载产品的出厂合格证、检验合格证、核酸检测报告,以及车辆消毒证明,并查看了司机的健康绿码。所有检查均为合格,该车才被获准入库卸货。
楚天都市报记者查看核酸检测报告,发现该车所载食品为年糕,产自青岛一家食品公司,检测结果为阴性。
“临近年底,圣诞、元旦、春节都快到了,冷库的备货量加大了很多。”在103号冷库门前,公司总经理陈梅告诉记者。目前冷库内存放的主要是国产牛羊肉、鱼类、虾类等冷冻产品,主要来自山东、辽宁、广西、福建等地。
如今,该公司内已经没有进口冻品存放。陈梅介绍,之前公司有一个800平方米的仓库专门存放进口海鲜产品等。由于疫情影响,半个月前,公司主动将所有剩余的进口牛羊肉等食品全部清空,并对该仓库进行严格消杀,用来存放国产冻品。
不过,公司每天的入库、出库量,仍有3-4万箱,让防疫工作来不得丝毫马虎。当晚6时20分许,运输完货物之后,又一辆冷链车回到公司,迎接它的是时长10分钟、车厢和驾驶室内外的全方位消杀。
02
对进口食品实行“红区”管理
在武汉市江夏区中百集团生鲜物流园,工作人员带记者来到“红区”——进口食品专库。
冷库的进口食品专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冷库门口的红底白字招牌上,非常显眼地写着“进口食品专区”几个大字。
“我们的专库有2个人24小时看守。”中百物流副总经理张建钧介绍。物流园在专库门口设有消毒处、进口食品工作人员取餐处等。一日三餐,其他工作人员会将餐盒放在取餐处,由看守人员自取。
经过测温、消毒,记者进入“红区”。进口食品专库和其它正常冷库,被一道木制墙体隔开。专库门口贴着江夏区市场监管局的封条,落款时间为2020年11月15日。
张建钧介绍,专库内目前封存着90多件货品,主要是蟹肉棒、牛肉、牛排、蒸饺、肠粉等冻品,原产地为越南、韩国、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地。
“目前,我们正在等待疾控部门的全面检测。”张建钧说。根据《武汉市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导则》,对于经武汉入关入城的冷冻冷藏冷链食品,要求采样全覆盖、样本全检测、包装全消杀、商品全追溯。
所谓“全检测”,是对每件进口冻品的外包装、内包装、商品本身全部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全部检测合格后,才能“开封”。
另外,从10月底开始,在该物流园工作的128名冷库作业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冷链车辆每天出库之前,都要进行全面消杀。
03
超市冻品员工每周核酸检测
10月起,武汉的沃尔玛、麦德龙、盒马鲜生等大型超市的海鲜产品区,顾客都可以通过扫码追溯产品产地、生产日期、核酸检测结果等,让市民消费冻品时放心不少。
一家大型超市内的冻肉柜台
作为销售冻品直接面对顾客的“第一线”,大型超市和卖场的防疫工作也极其重要。
12月1日上午9时许,在中百仓储江夏购物广场卸货通道,工作人员戴着口罩、手套等,经过测温、消毒后,将一件件鸡翅中等冷冻食品从货车上卸下,搬到卖场的冷库存放。即使已经收到司机带来的核酸检测报告等证明材料,这最后一关也丝毫不能马虎。
在该卖场内的冻品区,多处张贴着“勤洗手,戴口罩”的提示牌;工作人员也全部戴着消毒手套作业,给顾客打包、称重。
每天结束营业前,卖场还会对所有电子秤、夹子、镊子、抹布等,用喷洒酒精或者开水煮的方式,进行全面消毒。
除了这些,每周一或周二,该卖场水产、肉品区的20多名作业人员,都要到江夏区红十字会进行核酸检测,确保不出纰漏。
“目前,卖场内已经没有进口冷冻食品出售。”店长王艳对记者说。进口的厄瓜多尔虾曾是该店的明星产品,卖得非常好,但因为防疫需要,店方早就停售了。
大型超市的进货台账十分详实
由于进口冻品下架以及部分消费者仍有顾虑,该卖场的冻肉销量有所下滑。王艳对此表示,国产冷冻肉品很多,大型超市的销售环境也非常安全,请大家放心选购。
04
监管人员驻点严管安全
对于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武汉市各区市场监管部门都已经成立专班进行监管,并对辖区内的冷库、商超等实行驻点管理或者多轮抽检。
“我们辖区8个重点监管的冷库中,每个库都有2名执法人员驻守。”江夏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驻点执法人员的主要作用,是监督业主对进场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口罩佩戴等工作,并督促业主每天做好经营场所消杀、落实工作人员每周一次核酸检测,以及落实进口冻品“专库、专人员、专通道、专工具、专台账、专消杀”的要求。
冷库工作人员对进口食品专库周边进行消杀
驻点执法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上午8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每天上午,驻点人员到冷库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前一天晚上的监控录像,看有没有入库行为。”该负责人说。如果有入库行为,执法人员就要第一时间核对单据和相关证明材料等。
武昌区辖区内没有大型冷库。近期,该区市场监管部门对一些大型生鲜超市的进口冷链食品进行了突击检查。
武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冷链食品是监管重点。对辖区内的超市,该局基本上做到了一周随机不告知抽查两次。
在问题食品的协查上,武汉的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严密的清查机制,对外地通报的问题食品按照批次和产地进行快速反应和严密清查。截至11月17日,该市已经开展11次问题冷链食品清查,累计清查并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冷链食品约7.5万公斤。
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进口冷链食品,要去正规商超,确保来源正当;选购时最好戴上手套,不直接接触产品外包装,回家用酒精消毒后再拆开加工。
非接触选购冷链食品
武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何振宇建议,市民购买冷冻、冰鲜食品,应该到正规超市或市场,并佩戴口罩。挑选食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或者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避免直接用手接触食品外包装。
购买进口冷冻食品时,需要关注海关的食品检疫信息。对于预包装冷冻冰鲜食品,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
购物后,要做好食品外包装消毒,并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要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烹饪过程中,要注意将生熟食材分开放置,并彻底煮熟煮透。在56℃的条件下,需要30分钟才能杀灭新冠病毒,而安全的食物加热温度为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应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海鲜。
进口冷链食品如何消毒?
11月24日,湖北发布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防控预防性消毒技术指南(试行),详细介绍了如何对进口冻品进行消毒。
对进口冷链食品装载运输工具和包装,原则上只进行一次全面的预防性消毒,避免重复消毒,防止专为消毒作业实施掏箱、装箱,避免增加不必要的作业环节和成本,影响物流和市场供应。
冷链运输和出入库环节:进口冷链食品从集装箱卸货换装至国内运输工具时,货主或代理人在存放货品入库前,要对大包装盒实施消毒。冷链物流企业要落实运输车辆、船舶等装载运输装备的消毒和一线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等措施。
贮存环节:掏箱卸货时,要对转运货物的集装箱内壁、冻库、入库前的货物包装实施消毒。生产经营单位要对需打开外包装货物的内包装实施消毒。
市场环节:对销售进口冷链食品货物最小包装袋,在开包前要实施消毒,对销售场所实施日常消毒。
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司机及运输随从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配备酒精类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行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