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响与低鸣 | 《不即不离》领衔深圳Taiwan Docs纪录片回顾展第一天

11月14日,新亚洲影志的第12期工作坊来到了深圳,作为工作坊重要环节之一,“台湾纪录片回顾专题” (由TaiwanDocs授权)是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自台湾地区的11部纪录影像(6部长片,5部短片),时间跨度从1966到2019,半个世纪的光阴流转与世事变迁,将在深圳的一块电影院荧幕上流动、投射到叙事的另外一端。
本次回顾展,以廖克发导演的《不即不离》为开幕影片,影片讲述了关于我们对于导演阿公的追寻,以及爱与恨。

混响与低鸣

作者:胃是黑洞君

编辑:L 张劳动

导演朝着自身家庭关系中的虚空和不适感发问,返回来的是多声部混响,讲述家族历史的语调平缓,诉说暗面民族和国家历史的声音在低鸣。单从字面理解,影片的中英文片名给人的感觉有些错位,但真正看下来,会发现中文名描述的不远不近的存在,更像是发问前的状态,而英文名“Absent without Leave”(缺席但并未离开)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从发问开始,导演就给影片铺设了一条与“传承”有关的递进式逻辑线。从自己成长中父亲的缺席,延伸至祖父及其群体的缺席,导演在反复地问“你为何不在”。整部片子在结构和情感的双重嵌套中,还原了几十年间马来西亚一个华裔家庭和整个马来西亚共产党在这片土地上走过的伤心历程。

祖父的名字是家族中的禁忌,“马共”是国家官方语言里“恐怖主义”的代名词,疑问越裹越沉重。面对这样庞大的历史命题,要如何去讲述?《悲哀与怜悯》、《他们已不再变老》等影片那样丰富的口述历史方式,的确令人震撼。

本片选择的是另一条路径,从家庭史切入,讲述民族情感和被埋藏的国家历史。从非常个人化的视角戳开孔洞,用类似老照片上黑色遮罩的效果,在史实呈现之上,巧妙地传达出一层极力想窥见真相的愿望。

在揭开祖父和马共群体神秘面纱的过程中,影片从对历史叙事缺席的揭露,推进到对历史正义缺席的哀伤拷问。诸多痕迹已然被人为抹除,摄影机无法捕捉到祖父存在的物理纹理,也很难严格举证式地呈现当年马共抗争的历史。

影片是在多位马共成员的回忆中,用仍然在场的深切情感,去映照描绘已经缺席的抗争岁月,像那副墙上的祖父画像一样,记录马来西亚华人对大马土地的思念。

马来西亚的国歌中虽然唱着“各民族团结”,华人新村也不再承担种族隔离功能,但时至今日,马来人至上主义仍然根深蒂固,种族主义依然大行其道。

在那片祖父与父亲从未相遇的森林,大马社会既已认定的、被间离的历史流淌在树胶里,而缺位的真实和团结仿佛水中倒映的枝叶,目前仍是幻影。

导演通过旁白自述保留了他切入问题的过程,非常明确地表明了影片家族传承的视角。这样的呈现不单纯是一种结构形式的选择,其实也是一种反身观照,鲜明地体现出纪录片呈现的其实也是“自觉的真实”。

在与作家张大春的对谈中,导演说建立对话、谈论团结、消解猜忌的前提是了解自己的族群和祖先,他之所以在这段历史中拍马共,是因为他的祖父是马共,而他很期待能看到有祖辈曾加入英军、参与打击马共的马来族后代导演对这段历史进行呈现和叙述,因为不同视角的影片放在一起,才能真正讲述马来西亚。

片中,导演在旁白中与祖父对话,问及祖父那辈人为了心中的马来梦可以牺牲一切,但不了解祖父、不能提及马共的父亲,要为了什么去抗争。实际上,这个问题关乎的不仅仅是父亲和他的同辈人,也关乎导演本人和所有的大马年轻人。

本片也可看作是导演身为华裔马共成员的后代,对祖辈寻求独立的反抗精神和渴望融合的家国情怀的继承。以纪录片作为一种关心社会的工具,试图去开启族群间的对话。这在愈加分裂的世界语境里,价值不言而喻。(图片来自豆瓣)

NO.1影像对抗遗忘

《溃烂 愈合 掩藏》 

Opening Closing Forgetting

洪子健 | 2016 | 79 min | 彩色

2020 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 台湾竞赛入围

2018 釜山国际影展 超广角单元:最佳纪录片

剧情介绍:

七十年来,一群中国农民饱受开放性伤口所苦。二战时日本所投下的生物武器,让这些幸存者默默承受伤口之磨难。导演用十年以上的时间,长期追踪记录其中几位受害者,目睹他们所承受的磨难,以及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是如何被漠视被遗忘的。

凹凸镜DOC推荐语:

这部纪录片会让我们回忆起那段沉痛的战争往事。

纪录片采用了旁观者的视角,影片让人想到汉娜·阿伦特“平庸的恶”的观点,溃烂的双脚,无法愈合,社会的冷漠仿佛是第二次的伤害。

NO.泰雅部落的声音

 《好久不见德拉奇》 

Millets Back Home

莎韵西孟| 2013 | 72 min | 彩色

2016 日本国际环境映画祭

2015 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 亚洲千波万波

2013 英国伦敦原灵影展

2013 加拿大原住民影展 闭幕片

影片介绍:

泰雅族语称小米为“德拉奇”(Trakis),本片透过导演视角与口述旁白,交互讲述三个家庭的日常。一位泰雅族奶奶在先生去世后,与孩子整理一个有机菜园并开始复种传统作物小米。

从小在部落长大的詹姆士,在毕业那天,与父亲陷入冷战。从外地嫁到环山部落的惠娟,努力制作小米腌肉,希望从公公那里传承泰雅食物的味道。三个家庭故事,透过小米的栽种与烹煮和餐桌上的交流,再度连结起来。

 《32公里~60年》 

32 Km - 60 Years

陈洁瑶 | 2018 | 20 min | 彩色

影片介绍:

那年,部落年轻人又开始发起回老部落的寻根活动。快七十年没有人住的部落几乎没有路可以走,Wilang拖着快八十岁的身体跟我们一起上山。随着Wilang脚步,寻根像是一条穿越时空的路,而下山后老人家的梦境也穿越了那些时代记忆……

月光放映计划推荐语:

这两部纪录短片均是泰雅部落内的年轻一代女性,手持摄像机,讲述自己部落人的故事。

莎韵⻄孟以小米(泰雅族语为“德拉奇”/trakis)作为泰雅族的物质和精神象征,串联出三个泰雅家庭在台中环山部落中面临的日常困难,以亲情和部落情谊为纽带面向传统与现代生活。

台湾第一位原住民女导演陈洁瑶以历史档案素材和自己长期的纪录影像,勾勒出南澳泰雅族人在被迫迁徙定居平地之后的寻根之旅,既是身体跋涉也是心灵锤炼。

NO.3 探讨仇恨与隔阂

探讨酬和

 《还有一些树》 

The Tree Remembers

廖克发 | 2019 | 88 min | 彩色

2019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亚洲视野单元

2019 韩国DMZ纪录片国际影展 亚洲竞赛单元

2019 第56届金马奖 最佳纪录片入围

2019 台北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混音、配乐奖提名

影片介绍:

影片从一封来自1969年的信开始追溯,谈及独立前原住民被奴役的黑暗历史,直到1969年发生的种族冲突事件。影片记录下这些不被谈论及允许的回忆,探讨种族之间造成仇恨与隔阂的原因。

凹凸镜DOC推荐语:

马来西亚种族历史问题纪录片。一方面讲述原住民被奴役、被猎奇化的历史及当下面临生存森林环境遭破坏的境况。另一方面则是1969年马来人与华人五一三血腥冲突事件。五一三事件当事人第一手口述采访很珍贵。马来人父亲的善良真挚让人动容。无论何时何地,极端民族主义都是可怕的。树、人、影像,共同铭记历史。(汪金卫)

  影片排期   

本次回顾影像活动皆为DCP数字拷贝放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