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的作者留下的不仅是国宝,还有浩气长存的正气
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有一幅国宝画作《五牛图》,它被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也是极少数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更关键的是,这五牛造型各异,神气磊落,被历代珍藏,现在更是价值连城的文物。牛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感情,不仅是农耕社会的重要生产工具,而且代表了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所以这幅作品名气很大,相信许多人家中都有它的印刷摹本或衍生产品。
《五牛图》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落款,这是因为唐时画家并不流行这个习惯。然而,在长长的拖尾后纸上,包括赵孟頫、孔克标、项元汴、乾隆等在内的十四位收藏名家都有题记,再加上《清河书画舫》、《六研斋笔记》、《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篇》等书的著录,《五牛图》的作者应该是相当明确的,他就是唐朝人韩滉。
韩滉也因此被认为是优秀卓越的画家,然而,其实这只是他的副业。韩滉还精通书法,尤其是草书,深得张旭的笔法;他的诗也写得不错,至今还有两首留在《全唐诗》中,可这一切都是副业,只是他用以消遣的爱好而已。韩滉是官员,最终官至宰相,他的工作便是造福百姓,而且他完全做到了这一点,挽救唐朝于危难之中,是个济世安民的顶级人才。
令人羡慕的是,韩滉出身就很好,他的父亲韩休就曾担任过唐朝宰相。虽然科举制度已经推出多年,但在唐朝当官,除了考试之外,还有举荐、恩荫等多种途径并存,所以,韩滉毫不费力地就踏上了许多文人寒窗苦读梦寐以求的仕途。
如果按这个节奏,韩滉的官职会随着逐步升迁,他会如同开元盛世中大多数官员一样在纸醉金迷中走完一生。然而,在他33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难让他品尝到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也看到了盛世表象下的阴森恐怖。
他也曾在安史之乱中为朝廷效力,也是平叛的功臣之一。但他的那些功劳实在微不足道,等到彻底平乱时,他一定想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为大唐负重前行。也许,他在当时就树立了人生的标杆,他最终也是为唐朝续命的救世主。
在唐代宗时,韩滉担任户部侍郎,掌握天下的赋税。这个位置固然光鲜亮丽,权力极大,但也很容易得罪人。韩滉也多次遭遇危机,还是因为唐代宗的信任才转危为安。然而,唐德宗登基之后,一朝天子一朝臣,韩滉被逐出京城,派往地方当官。
很快,唐德宗就落难了,当时李希烈叛乱,攻破了长安,皇帝再一次丢掉了都城,逃往乾县。我们现在看地图就知道,乾县和长安是多么短的距离,唐德宗可谓危如累卵。更何况,经过安史之乱的唐朝早已元气大伤,唐德宗还远没有当年唐玄宗的威望,各地藩镇蠢蠢欲动,心怀鬼胎,可以说已经到了危亡的边缘。
此时,被唐德宗赶出京城的韩滉站了出来。时任镇海军节度使的他立即发动战争总动员,封锁防区,积极备战,并且向朝廷拍胸脯保证,如果乾县保不住,可以渡江到自己这里来。别人这么说,大概率会被当作曹操,包藏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然而,韩滉却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不是乱世奸雄,而是堂堂正正的忠臣。
因为治下有方,韩滉的辖区积累的大量的物质。他毫不犹豫地开仓,将钱粮军备源源不断地运往乾县,甚至连唐德宗行营的吃穿用度,包括护卫亲兵的费用,都是由韩滉承担的。如果没有他的支持,唐德宗运气好会成为汉献帝,运气差可能就会突然死亡,让大唐提前终结。
不仅是支持中央朝廷,韩滉还将粮米用船舶送给李晟,分批运送,动辄上百艘船。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李晟最终能够平叛,收复京师,绝对少不了韩滉的重要贡献。韩滉不是武将,他没有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本事,但他发挥了运筹帷幄的能力,完全可以和当年的郭子仪媲美。
唐朝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往日的大气。即便是李晟迎接唐德宗还京之后,有人还在皇帝面前诋毁韩滉加强军备是有不臣之心。唐德宗找到李泌商量,还是李泌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这才打消了唐德宗的顾虑,答应将韩滉的儿子,正在朝廷当官的韩皋放回去。
其实,唐德宗本来想以韩皋作为人质,只是因为有求于韩滉,才不得已惺惺作态。韩皋回去之后,带来了唐德宗征粮的口谕,这和现在大学生给父母打电话开口就是要钱很相似。韩滉没有计较这些,他感激皇帝的恩德,立即又亲自发出粮食一百万斛,并且还派儿子入朝。在他的感召下,天下的藩镇才有所收敛,纷纷向朝廷进贡粮食。
当时的唐朝,朝廷已经控制不了藩镇,天下军阀蠢蠢欲动。韩滉却告诉所有人,谁有异心,他就带头打谁。这样的狠话,终于让唐朝在获得了短暂的宁静。也就是如此,一向不待见他的唐德宗终于舍得将其任命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这也就是实际上的宰相。
可惜的是,韩滉在当年年底入京领旨谢恩,却于第二年三月在长安长逝。唐德宗为他辍朝三日,追赠为太傅。韩滉远远超越了父亲的成就,也为唐朝强行续命。尽管有不朽名画传世,人们却更愿意在画家的头衔之前,尊称他为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