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序语■周明:大美南泥湾——高鸿《南泥湾》读后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61300号
内容简介:《南泥湾》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50余篇散文,涉及对历史、人文、社会、自我等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书写,记录了作者近20年来行走的足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风景,洞悉历史。作品通过对亲人及童年的追忆,弥漫着故乡的血统。作者通过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深刻描述,抒发了苍凉的悲悯情怀,触摸这个时代人性的温度,读来令人潸然泪下。饱蘸浓重的笔墨,不仅关怀温度,关怀气息,更多的是人性的思考。这些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北京文学》《美文》《散文百家》《海外文摘》等报刊上,入选多种版本并屡次获奖。
大 美 南 泥 湾
——高鸿《南泥湾》读后
文/周明
周明是西安市周至县人,上世纪50年代中从兰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工作,历任《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现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名誉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在六十年的文学工作生活中,周明先生作为现当代文学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与巴金、茅盾、冰心、柳青、赵树理、艾青、铁凝等文学巨匠有过深入细致的交往,被誉为“文坛基辛格”;作为著名作家,周明还参与了当代文学的很多重大活动,先后创作出版了《榜样》《在莽莽的绿色世界》《泉水淙淙》《又是一年春草绿》《记冰心》《远山红叶》《五月的夜晚》《那年冬天没有雪》《为霞满天》《雪落黄河》《山河永恋》《往事如歌》《文坛记忆》等以数十部散文、报告文学集,所主编的《历史在这里沉思》获国家图书金钥匙奖。
散文集《南泥湾》,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亲切的乡情,收录了高鸿多年积累的心血,终于面世了。
看到书名,耳畔自然想起郭兰英那首“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一种我们所熟悉的年代感扑面而来。未读文字,先觉亲切。
高鸿多年倾力于散文创作,写出大量反映风土人情、民俗生活、乡野风味的散文,文章陆续刊登于国内报刊杂志,其中不乏《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美文》《散文选刊》这类对稿件要求苛刻的大报名刊,其作品也多次获得各种奖项。此次出版的《南泥湾》,辑录了他多年来创作的50余篇散文作品,分为“行走、乡音、记录、观点”四个部分,对祖国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俗风情、自然生态予以集中展示。我们通常说文如其人,从文章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充满热情,坚定执着地追求梦想,并通过多年不懈努力,终究花开芬芳,结出硕果。作者以笔为弦,笔下有黄土,有山河,有风情,有小人物,有大情怀,笔端魅力无尽,宛如美妙乐章。
从新疆到黎坪,从周至到北京,从三湘大地到华山之巅,高鸿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一个写作的人,必定是走过很多地方、深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的。从童年到中年,从身边亲人到名师名家,高鸿对他们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感悟,又不得不说,作家是个敏锐的感知他人、体察他人的职业。
高鸿笔下的新疆,美在神秘,美在厚重,美在男人的豪放和女人的大方。美在千年绵绵不绝的丝路花雨;他笔下的三湘,人文绚烂,血性阳刚;他笔下的西藏、华山、北京、陕北,风景不同,风情各异,红尘一丈,壁立千仞,阅读间仿佛跟随着高鸿的足迹所到、笔端所到、心灵所到,如临其境。
再读他笔下的老师、同学、女儿、父亲、卞姨、六小龄童、路遥等等人物,个个鲜活生动,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如见其人。
而那些小故事,一枚小小的邮票,一个童年的梦想,一个生活中细微的情节,都可引起作者敏锐的感知感悟,读之更是如闻其声。
《南泥湾》中每一篇文章都能够给人以极强的画面感,声音感,韵律感,如同欣赏着生动的电视风光片,又如同聆听着大自然的风声雨声……
高鸿,一个陕西富县汉子,他的家乡有着“塞上小江南”和“陕北小关中”的美誉,而这个黄土飞扬中走出来的陕北汉子,却既有着细腻的笔触,又有着豪放的气势,笔下真实的情感,清晰地描绘,深刻地表达,时而工整严谨,时而奔放洒脱。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着细腻情感的铁血男儿。读这些文章,如同与作者促膝而谈,没有高声喧哗,没有拿腔作势,是那么的贴近,让人感到轻松、随意、亲切。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增加了一种人生的经历和体验。
世间有大美,人间有大爱。
“终南雄阔,一道天堑分隔了南北气候,分不开的是三秦人的气概与血脉;
汉水激荡,一条巨龙衔接着秦山巴水,融不化的是陕南人的壮怀与激烈……”
从这荡气回肠的词句中,深深地感受到我们陕西籍作家肩负时代使命,谱写江河篇章,笔端真情流露,书卷散发清香。祝愿高鸿的散文和他的陶瓷作品、书法作品,永远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也希望高鸿在今后的创作上,释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014年11月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
散文集《南泥湾》名家推荐语
高鸿是近年来活跃起来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影响较大,散文写的也很有味道,不扎势,不做作。他是搞工艺美术的,文字色彩感较强,阳光饱满,温暖和蔼——这为他增色不少。
——陕西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
高鸿是一位从陕北高原走出来的作家。他的作品行文朴素,情感内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山丹丹,兰花花的味道,浸透着黄土地上的灵性。
——《人民日报》原副主编、著名作家梁衡
高鸿是以小说的姿态走上文坛的,然而他的散文也为他赢得了一些掌声。高鸿的文字色彩简练,逶迤疏朗,看似漫不经心,读来却令人有疼痛感,值得尊重。
——陕西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很多人的终极梦想,而其实,我一直觉得,万卷书和万里路本质相同。书是抽象的路,路是具象的书。通过《南泥湾》的这些篇章,我开始比较深切地理解高鸿的书和路。他用诚朴、厚重、热忱、恳切的笔墨让我明白:以故土为精神内核,他是怎样一步步远离,又是怎样一步步回归。——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行走记或者说是地理志。
——河南作协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乔叶
高鸿散文的陌生感与原发性决定了他的纵深和寛厚,区别了流行的各种散文套路,从观念和表达上都区别于来自体制内部以及“土豪写作”的“权经派散文”。他的散文荡涤了流行的“书房文章”和“高台讲章”的恶浊臭气,让散文归回散文,思想归回思想。
——著名作家鹤坪
高鸿,男,1964年生于陕西富县。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作家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长篇小说委员会委员、陕西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新叶》文学期刊主编。2005年开始,先后在《延河》《长城》《清明》《北京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黑房子,白房子》《农民父亲》《血色高原》《青稞》,中短篇小说集《二姐》《银色百合》,散文集《遥望陕北》《走进西藏》,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20集电视连续剧《血燃烧》等300余万字。《沉重的房子》网络点击率超过4000余万次,被新浪网评为“2006年十大重磅经典小说”,小说多次再版,销量超过10万余册;《农民父亲》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出版署献礼作品”,荣获吉林省第二届新闻出版精品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血色高原》在《文化艺术报》等连载后,引起强烈反响;《青稞》先后在济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播出,颇受好评;中篇小说《爱情规则》获陕西省第一届网络文学大赛最佳作品奖;报告文学《到中流击水》荣获陕西省报告文学奖;散文荣获第二届“孙犁文学奖”“中国散文年会2013年度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入选《大学语文》(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散文大系》《2013年中国最美散文》等国内多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