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抑左扬右
抑左扬右
入 青
汉字之结体美化规律,大体有抑左扬右的特点。所谓抑,即抑制、抑止,表现为挤占和压低,好比一个人内心压抑、抑郁难名;所谓扬,即扬显、上扬,表现为抬高和舒展,好比一个人神采飞扬、得意扬扬。抑和扬形成对比,成语有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抑左扬右,就是抑止左侧的笔画和偏旁,扬显右侧的笔画和偏旁。汉末之际,“翰墨之道生焉”,最早提出“抑左扬右”的人,是汉末的崔瑗。他在《草书势》中指出“抑左扬右,兀若竦崎”,已经注意到了书法独特的艺术美,注意到了抑左扬右的书法特质。
具体来说,抑左扬右可分解成左右关系和上下关系,有两层含义:其一,从左右来看,要挤占让右,可总结为左窄右宽、左紧右松、左收右放、左擒右纵,通俗地说即宁左勿右;其二,要左低右高,左侧要向下压制,右侧要向上抬高。不过,抑左和扬右并不是平等的地位,一个是因,一个是果。抑左是为了扬右,扬右是重点,因为要扬右,所以要抑左。
为什么要扬右呢?这不光是一个书法的问题,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现象,叫作以右为尊。我们来举例子,比如在中国开车一定是右路通行,军训时横排要向右看齐,古代官制多是右丞相大于左丞相、右将军大于左将军。书圣王羲之的职官做到了右将军,简称叫王右军。《墨子》讲“右鬼”即尊鬼,古文称“左迁”即降职,“右文”即崇文。再拿书法的例子来说,古代写字是竖行,右面为首,至今书法作品仍然如此。为什么要从右上角开始呢?就是要以右为尊。再比如说,用毛笔写书法作品,一定要从最右上角的位置写第一个字,一般来说正文的部分要大于落款的字,落款的字要小一些。而且落款的字要低一点,古代叫平阙。此外,落款的字体不要古老于正文的字体。例如,正文是行草,不能用楷书落款;正文是楷书,不能用隶书落款;正文是隶书,不能用篆书落款;篆隶书等古体更不能给楷行草等今体落款。为什么呢?这就是以右为尊的在书法中的表现,具体来说就是抑左扬右。
为什么以右就尊呢?古人也没给出确切的答案,愚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个方面,就和月亮有关。由月初的朔到满月的望叫作上弦月,由望到月底的晦叫作下弦月。上弦月的月牙是在右侧,还是在左侧呢?答案就在右侧。这样一种自然的现象,给人造成了一种心理暗示,右面是开始。中国古代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天人合一,望月怀人,用月亮寄情于远方的人,也可以与古人对话,看到了月亮就超越了时空,所以月亮对中国人太重要了。月亮从右面开始,所以以右为尊。写字从右边开始,就是尊右。第二个理由,举《黄帝内经》的例子。《黄帝内经》里讲,说人的生理结构非常有规律,左耳为聪,左目为明,四肢与此正好相反,右手右脚力胜。也就是说,右手比较强大,右脚比较强大,这就形成了一种以右为强大的生理现象。我们用右手写字,就是因为右手力量大。落实到美感上,自然把强大的作为尊位,所以叫作以右为尊。一个字先左后右,先撇后捺,横从左往右写,也都是因于此。
理解了抑左扬右,下面分别来看书法中的笔画、偏旁、结构是如何体现以右为尊的。首先来看笔画情况,从横说起。经常听到“横平竖直”的汉字书写要求,这样说对吗?大体要求或许对,但细究起来,却不尽然。尤其是楷书中的横,从来都不是平的,而应该是左低右高。其道理就是以右为尊,右边抬高了,就是尊其贵者。一般来说,横的右边要高5°角左右,个别书写者要夸大这种形态。还有个别的字,它的横右侧要高15°左右,或者更高,如“马、戈、也”等字的横,右侧要特别高是为了平衡,以偏纠偏。
框中的短横,也是可以抑左扬右的。比如“日、目、月、曰”等字或偏旁,都具备“框中短横,左连右断”的特点。断开是为了空灵,但为何左连右断,而不是右连左断?就是因为宁左勿右。
一 戈 也 日 月
再来看竖是如何抑左扬右的。楷书中竖的一般书写规律是“先垂露,后悬针”。例如“什”字有两个竖,左侧的是垂露竖,右侧的是悬针竖。后悬针是因为这个字写完了,要把笔锋放出去,神完气足,笔势过渡到下一个字。而“什”的左侧就不能放开,因为字没有写完,笔势没有完成,所以要用垂露竖。这个道理,可以叫作抑先扬后,而具体体现在一个字的竖中,就叫作抑左扬右,也叫“先垂露,后悬针”。
什 仟 阡 忏
古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字,世称颜体。颜体字有一个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叫“肥”,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三细三粗”,即横细竖粗、撇细捺粗、左细右粗。左细右粗,就包括竖的抑左扬右问题。例如颜体的“日、里、损”等字,左侧的竖要细,右侧的竖要粗,相差很多。
撇和捺也可以体现抑左扬右。还是以颜体为例,“撇细捺粗”十分明显。例如“人、太、令”等字,从撇和捺的比较上来看,撇很细,而捺很粗。为什么要撇细捺粗呢?因为撇在左,捺在右,也是以右为尊。
撇和捺的抑左扬右,还有一种情况,即抑制撇的长度,拓展右侧捺的长度。另外,笔画中的以右为尊,还有很多表现形态。比如提,本身就是抑左扬右的产物。篆书中本来是没有提的,后来左偏旁要给右边让地方,所以提就应运而生了。再比如,木字旁的点,本来是捺,因为抑左扬右,所以变成了点,这个点也是抑左扬右的产物。
下面来看偏旁是如何以右为尊的。最多的字,莫过于左右结构;最多的偏旁,也就是左偏旁。左偏旁和右偏旁比,绝大多数左窄右宽。光窄还不行,还要进一步地抑,又可厘为数种情况。一是左偏旁不能有捺,而要变成点,其特点是“右腿短”。如木、禾、米、示补、衣补、火、贝、虫、文、又、女等左偏旁,都是通过把右侧的捺变成点来让右的。二是左偏旁最后一笔变成提。如工、土、王、提手、车、子、牛、马、鸟、鱼、绞丝、足、耳、两点水、三点水等左偏旁。三是左偏旁有撇无捺,如单立人、双立人、三撇、反犬,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右侧“足恭”。四是将左边的笔画压低而将右边的笔画抬高。如竖心、口、石、山等左偏旁。
林 双 坡 扶 伏 行 快 叹
最能体现抑左扬右特点的偏旁是左右耳刀。左耳刀和右耳刀有4点不同,即:左垂露,右悬针;左低右高;左耳小,右耳大;左耳垂小,右耳垂大。
陪 部 防 邡
在一个字的结体中,如何体现抑左扬右呢?汉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居多,如果加上包围和上下结构中具有左右成分的字,可占总数的3/4,这一部分字是最鲜明地体现抑左扬右的,其突出特点就是左边窄右边宽。独体字的结体中,也有抑左扬右的情况。例如“八”字,从结体的角度来讲,既体现了左右关系的抑左扬右,又体现了上下关系的抑左扬右。“八”字的撇要低于右侧的捺,这是上下关系的抑左扬右,就像跷跷板似的,永远都是左低右高。从左右关系来看,“八”字撇和捺的收笔分别达到两侧,而捺的起笔位于字的中轴,撇的起笔要偏左,撇的宽度和捺的宽度比,一定是撇比较窄,这是典型的抑左扬右。他如“儿、成”等字,也是既体现了左右方面的抑左扬右,也体现了上下方面的抑左扬右。
八 儿 成
一个字的结构,核心的灵魂问题就是主笔问题,主笔的核心是左右关系的主笔,达到左边界的叫左主笔,达到右边界的叫作右主笔,左主笔和右主笔之间,也有差别。如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中,很多字非常有特点,突出了右主笔,而收敛了左主笔。其原因就是抑左扬右。
隶书比楷书要早,和楷书和行书相比,它丢了上下的抑左扬右。隶书的体式基本是水平的,总体来说是绝对的横向,而不是左低右高。比如说“一”这个字,它的横基本就是平的,即使有蚕头雁尾,其平均值也是平的。为什么是平的呢?为什么就没有上下的抑左扬右呢?因为它比楷书早,它的美感更原始。不过,另一方面,隶书的左右关系中,已经具备了抑左扬右的特征。
再往前追的书体就是篆书,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书体。标准的小篆,不光横画全是平的,没有抑左扬右,而且从左右来看,也几乎没有抑左扬右。在中国书法史上,由篆书到隶书,再由隶书到楷书,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发展序列(行草书是正体的派生书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抑左扬右是书体演进的一个标志,也是书法艺术由非自觉到自觉的内在动力。可以说,掌握了抑左扬右,就抓住了书法演进和书法自觉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