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国宝的同款文物很多,它却以精致造型,享誉海内外

在中国各大博物馆中,青铜器是最有人气的展品之一。这不仅因为它的气势磅礴,做工精湛,象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更时候因为它承载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宗教信念。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青铜器是手工制作的,即便是专门配套的,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两件。但是,雷同者却是不少。

除了兵器等极容易雷同外,礼器雷同的也不少。比如叫做“错金银青铜牺尊”这件礼器,据小珏所知,就有好几个博物馆有同名的文物。比如在南京博物馆中就有一件,是东汉时期铸造的,那已经过了青铜器制造的巅峰。又比如河北博物院中也有一件,是战国时期的。然而,在小珏看来,最精致最漂亮最出名的,还是山东博物馆的那件战国错金银青铜牺尊。

在介绍这件文物之前,我们要搞清楚好几个文物问题。尊是一种酒器,包括范围很广,甚至有人认为,所有的酒器都可以称为“尊”。牺尊则是用来祭祀的酒器,这个“牺”字,就是用来祭祀用的纯色牲口,牲就是牛,因此,牺尊大多数是做成牛形。在古代农耕文明中,牛占据了特殊重要的地位,这才有了如此多雷同的祭祀文物。

错金银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在春秋时期开始兴盛的一种镶嵌技巧。它先是在铸造青铜器之前就预先做好凹槽,青铜器做好之后再加工凹槽,然后将金银的丝片镶嵌进去,搓磨而成。在战国时代,青铜器制作受到铁器和瓷器崛起的影响逐渐走下坡路,但错金银镶嵌技术却达到了高峰期。

这样的镶嵌,对于青铜器来说有什么好处?从实用角度来看,费工费力也没有什么好处,但在欣赏的角度来看,整个青铜器显得更为贵重,更为华美。对于那些坐享其成的大贵族来说,有这点长处,就已经足够了。

山东在战国时代是属于齐国,是诸侯国中最富裕的,因此它出土的青铜器上,大多都有这种错金银工艺,显得富丽堂皇。牺尊还是齐国的特产,河北、南京两家博物馆的牺尊是它们本地的出土,而有据可考的齐国牺尊,就有四件之多,从汉魏到现代,屡有所获。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战国错金银青铜牺尊就是1982年在临淄发现的。

当时在临淄区稷下街道商王村的砖窑厂内,有六个村民正在取土做砖。在晚上的时候,他们发现地下有20厘米的石子层,立即感到不太寻常。经过细细挖掘,竟然找到了一只动物腿形状的东西。他们顺藤摸瓜,才将这个牛形的器物挖了出来。

尽管在八十年代,整个文物收藏的氛围并不浓厚。但因为山东临淄曾经出土过大量的文物,当地百姓还是耳濡目染受到了一些启发。他们报告了当地政府,并毫不犹豫第将这件文物捐给了临淄文物管理所。经过多方鉴定,断定此这件错金银青铜牺尊是战国时期的旧物,并给与了捐献者一定数量的补偿。

战国错金银青铜牺尊先是在临淄博物馆收藏了一段时间,后来落户到山东博物馆,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它为什么在同类文物中,有着独到的地位呢?首先是因为它比较大,整体长为46厘米,高为28.3厘米,重达6.5公斤。作为礼器来说,已经是非常雄伟了。

其次是因为它的做工精致,这头牛四肢粗壮,精神抖擞,昂首阔步,怒目圆睁。在同类文物中,将牛的神气刻画得如此活灵活现的,实在不多见。牛的头颅、体、盖都是分铸的,但它们的连接处,往往被工匠巧妙地处理了。比如头和身体,就用一个项圈来掩盖的。

另外,它的错金银工艺,已经达到了极为鼎盛的水平。口角左右错银丝两道,还有银质星点,表明是胡须。头顶及双目间至鼻梁上端镶嵌绿松石,显得雍容华贵;眉毛系各嵌7枚长方形绿松石,自有大气磅礴之感。

所以,这件文物,被称为是各大博物馆中最为精致的牺尊,是毫不意外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