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因为貌丑差点落第,又因讽刺黄巢貌丑,惨遭杀害
诗歌文化到了唐朝,达到了巅峰,从初唐一直火到晚唐,直到唐朝末年,杰出的诗人依然层出不穷。比如皮日休,就被鲁迅先生盛赞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不过,这样一位诗人,人生经历却是相当坎坷。
皮日休能得到鲁迅先生如此赞许,除了诗歌的水平高,还因为诗歌的内容大多是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他20来岁的时候,便以才高八斗而闻名天下,与陆龟蒙并称为“皮陆”。
皮日休有才,同时也有了傲气。他在懿宗咸通七年时,首次参加进士科考试失利,就是败在这股傲气上。当时的唐朝,科举考试虽然已经形成,而且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却远远没有明清时期成熟。考生的试卷,不仅没有遮住名字,还有干谒之风。
所谓干谒,就是考生提前去拜访有势力的官员,得到对方的认可,为其造势。这在当时,不算走后门,是被允许的,就连王维也这么做过。但是,皮日休就不屑于拜访,权贵们自然也不会待见他。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皮日休也不例外。他在第二年的进士科考试之前,就将自己的作品编成《皮子文薮》,内含两百多首诗歌,并交给了一些权贵。效果很明显,在放榜之前,主考官礼部侍郎郑愚就对他十分赞赏,而且还宴请皮日休到家中做客。
本来,皮日休的诗歌出众,按照郑愚的设想,此人一定是眉清目秀,潇洒不已的。然而,皮日休却长得实在是貌不惊人,更要命的是,他的一只眼睛凹陷,远远看去,就像人们常挂在嘴里的“独眼龙”。郑愚实在是忍不住,对皮日休感叹道:你才高八斗,可惜只有一只眼睛啊。
其实,在古代做官,本来也是很讲究相貌的。郑愚此言,也不一定就是故意讥讽皮日休,也许就是单纯的惋惜而已。然而,皮日休的自尊心却受到了伤害,他不由反唇相讥:“侍郎大人可不能因为我只有一只眼睛,就让你这双眼俱全的人丧失了眼力啊!”
不管怎么说,郑愚毕竟位高权重,听了此言自然很不高兴。他将皮日休的名次调到最后一名,差点落榜。由于名次较低,起点自然也低,皮日休的仕途坎坷,一直都是担任小官。这让他对现实更为不满,牢骚更多,也更同情身处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
就在此时,黄巢起义爆发,而且起义军还在僖宗广明元年一路攻入了长安。皮日休本来就出名,而且他的诗歌都是为百姓叫苦的,所以受到黄巢的器重。别的官员都被杀被囚,皮日休却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成为了座上宾。
不光如此,皮日休还得到了黄巢给予的光荣使命,那就是编写谶语。所谓谶语,就是以天意的名义,编写类似童谣一样的谜语诗,争取广大民众的支持。事实证明,这个手法非常老套,从陈胜吴广起义时的“大楚兴,陈胜王”就开始了,但是非常有效。
能够给起义军写谶语,自然是得到了认可,而且对于大诗人来说,这根本就难不倒皮日休。他只是稍作思考,便写下了这样的话: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相信不用小珏来解释,谁都知道谶语中的圣人,指的就是黄巢。然而,黄巢本人看到之后,却非常不高兴。原来,黄巢长相也不佳,史书记载是“唯正蛇眼为异耳”,这还罢了,据说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稀少,难以遮挡住鬓毛。谶语中提到了头,就像指着和尚骂秃驴一样。当即,黄巢便命人将皮日休推出去斩了。
当然,关于皮日休之死,有许多种说法。还有书籍记载,皮日休是在黄巢起义失败后,被唐王朝杀死的。也有传说认为,皮日休后来出家为僧,隐居山林。但大部分资料,比如《南部新书》、《唐诗纪事》、《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唐才子传》、《北梦琐言》、《唐语林》等对于黄巢的记载,都和本文之说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