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白云苍狗”一文之我见
最近我在学习强国“新华书店网上商城”购买了一套八本《中华成语故事》书,2016年5月第1版,赵文博等主编,辽海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1380元,通过“学习强国”点点通优惠按299-200实际付款99元购买的。
在这套书的第四册950页有这样一个成语故事“白云苍狗”,全文如下:
典出唐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唐代丰城有一个读书人,叫王季友。他家境贫寒,刻苦攻读,很有志气。可是,他的妻子却瞧不起他,把他抛弃了,一般世俗之人也向他投来鄙夷的眼光。大诗人杜甫听到了这件事,认为很不公平,所以写下《可叹》一诗,意在破除众人的愚昧和偏见。
杜甫,不是因为王季友夫妇离异而叹息,也不是因为王季友怀才不遇而叹息,而是因为王季友受到众人的诋毁而叹息。在诗中,感慨世态炎凉,以及世事变幻无常。
他写道:“天上的白云宛如圣洁的白衣,可是顷刻间变成毛色青灰的狗。古往今来如出一辙啊,人生变幻莫测,千奇百怪无不有。"
“白云苍狗”就是从《可叹》中“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两句演变而来的。人们用它比喻人生世事变幻无常。
王季友是江西省丰城市王氏始祖,江西省有状元史的首位状元,唐代著名诗人。其詩词被《全唐詩》、《篋中集》和《河嶽英靈集》收录,亦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一位高士。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生平不知何原因,正史未见有记载。
这套成语故事,编者注意到王季友生平,已将河南改为江西丰城人了。这应归功于豫章王景肃文史研究会的成果,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王季友是豫章王氏始祖王景肃的幼子。宗谱行传是这样记载的:“王徵公,字季友,景肃公幼子。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甲寅三月十一日午时生,与兄仲友公同由豫章东湖徙居于丰城云岭里,公少有大志,颖悟绝伦,家贫卖履,博览群书。杜甫称为通经论道。李勉目为道德真儒,且好友著闻。登开元廿四年(公元736年)进士首第,授洪州司议,为御史中丞兼太子宾客。李勉,于邵作送行序,陈救时之策十条,君国重务九章,忤帝旨,遂休于家。日与生徒讲道于龙泽坑智度寺,有龙泽遗稿千余篇。著四书要说,六经通义,士大夫咸称慕之。会讲圭峰,帝寻复用之。累升至河西郡守、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与李十五、李十六、郎士元、于邵、张九龄唱酬来往,赋诗不一。又有赠辜子春、沈千运、李季友、崔高士、于舍人等诗。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甲戍十二月十八日殁,享年八十有一,赠豫章伯。宋代塑像于儒学,立达尊祠祀之。又立像于《龙泽书院》祀之。其时黄次山称曰:足继尧舜仲尼之道。葬株山南龙泽坑智度寺后。侄仲舒撰墓志,陆贽撰祭文。今崇祀理学名宦 祠。妣田氏夫人,继妣柳氏,开元丙辰(公元716年)三月十五日生,诰封夫人。复妣龙氏夫人,开元癸亥(公元723年)八月十三日生,诰封夫人,俱葬公墓右。生子一:承显"。
季友公是我上40代祖,作为其裔孙,由于参与了重修宗谱,对季友公的生平进行过搜集整理。对上述成语故事觉得有不当或误解。 据我宗谱记载,季友公在中状元前就已结婚生子,到京城任职时,又由时任宰相的张九龄,介绍其姨妹做他二夫人。不久張九龄被贬出京,由奸相李林甫接任,季友公不愿与其为伍,辞官回家开办龙泽书院。其时在京娶的柳氏夫人,家庭受到奸相威胁,不敢随丈夫回家,被迫暫留京城。
季友公的爱情是圆满的。我听季友公原居住地,丰城市白土镇屯溪村的老人说:“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 季友与二哥从南昌迁丰城云岭里,在那东山脚下搭棚建舍,以徐孺子为榜样,潜心攻学,开荒种田,过着农耕生活。当时有一漂亮女子,见季友人品出众,心中暗恋天天陪伴,日久生情,则同父亲说要嫁他。其父乃当地乡绅,见季友人品出众,认定其后必将成国之大器,于是主动向季友提亲,愿将女儿许配于他,一切婚礼费用由他全包。此时季友生活困难,见其女儿才貌双全,便答应下来,很快成为夫妻。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甲戌年十二月初九日,生了一子,取名:承显。此时季友公二哥仲友早回河南老家了。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季友参加会试,初取第三名,复试进士第一,高中头名状元。此时山村出状元,全县热烈庆贺,此乃全省之光荣。
我们宗谱记载有皇帝御书牒文:“吏部尚书谨奉中书省牒,开元二十四年三月准敕,据礼部移文选中黄甲科第一名王季友,谨准敕宜赐进士,除授御史台治中书。合干行下遵依书填敕牒,至准敕奉行故牒须至牒者。开元二十四年三月日。右仆射检校吏部尚书臣严武,吏部侍郎臣韦庄,知写黄验封官臣陈升,检校滕录臣黄德康”。
季友公走马上任,当朝宰相张九龄,欣赏其才干,将姨妹嫁给他,做了他二夫人。 不久张九龄又受到奸臣李林甫迫害,调离降职到荆州任长史,此时唐玄宗提拔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宰相。王季友针对时弊,呈救时之策十条,君国重务九章,忤帝旨。因姻兄受迫害而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辞官回到丰城老家。
二夫人柳氏因家庭受到李林甫威胁,不敢同回而暫留在京。季友公一人回到老家,怀着满腔忠君爱国之心,学高祖王通公(即文中子)办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人才,在离家4-5里地的槠山,创办了“龙泽书院”,此时在京同事好友,李勉正好任江西观察使,全力支持他办书院。使“龙泽书院”得到较快发展。
事有凑巧,季友公回家不久,原配田氏因病去世,丢下一个儿子无人照看。正愁眉不展忧虑之时,忽报远在京城的二夫人柳氏回来了。原来柳氏在京城得此消息,不顾一切赶来与丈夫团聚,来到乡下做了个贤妻良母。原配儿子视己出,悉心抚养数第一;夫妻恩愛甜如蜜,模范夫妻都学习。因此说季友公婚姻是圆满的。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季友是同时代人,比其大两岁,也许同过学,也许对过诗,总之彼此认识。为季友公写《可叹》诗时,正是唐玄宗皇帝由盛转衰时期,奸臣当道,忠臣良将受打压。用这首诗来舒发心中冤气,感叹世态炎凉。
季友公41岁时,杜甫在京城正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与左辅治书御史岑参、礼部尚书崔灏等人,为王季友再次入京写荐状。文曰:“中散大夫治书侍御史赐绯鱼袋臣岑参等,切见王季友学问渊源识度廉洁,爱君尤国论道经邦,厥德不回寮佐所嘉,今臣忝职近侍滥居清要,仰惟广启视听之门,大开进贤之路。参等谨诣阙门径奉荐状以闻。伏候敕旨。天宝十四年四月日,左补阙书侍御史臣岑参、礼部尚书臣崔颢、工部尚书臣鲍防、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臣杜甫、右补阙供奉知制诰臣李政。臣等旨阙以恭候敕命。”
王季友公享年81岁,于贞元十年元794年)甲戍十二月十八日殁,葬株山南、龙泽坑、智度寺后,宗谱还记载有坟墓地理位置图。 王季友公逝世后,下旨诰勅文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诗礼成身、嶽降篤生於明哲,蝉联世硕、材茂显於家邦。冀司耳目之科宜嗣钧衡,之任德符元运道合中和。金紫光禄大夫、御史臺御史大夫,兼太子賓客。王季友忠勤王事孚洽民心先政后刑。中外咸沽於清化尊贤乐义,措置不越於旧章。激濁扬清,赐予褒崇之重铭,彝食鼎寵膺眷顾之隆。讞议卓比於皋陶,宣佈實侔於公奭。钦哉,彝典宜易故,封諡豫章伯,余并如故。贞元十一年(公元795)三月 日御筆之寶。”
江西省首位状元王季友公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参加会试,初取第三,复试第一名。在京2-3年,因与奸相不合辞官回家,办书院约有16年左右。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再次入京,唐玄宗为了稳定江山,下旨让大臣联名推荐季友入京主事,次年太子李亨继位为唐箫宗、再经唐代宗李豫、至第九位皇帝唐德宗李适。历经唐玄宗李隆基位下子、孙、曾孙四代,直至寿终正寝,都在皇宫任职,谢世后赐封为“豫章伯”,为王季友公一生划上了园满句号。
“白云苍狗”成语故事,解说的是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由于正史没记载,生平经历不清楚难免有误,我们是季友公后裔子孙,有代代相传的宗谱记载,自然清楚明白。我想事关祖先荣誉,用知道的事实作解释,请大家谅解。
七宝老翁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