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渡口的穿越
□宋祖荫
“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太仓主城区东部,娄江新城正在拔地而起。高铁、高校、高层次人才、高新产业项目、高质量民生资源交汇叠加,这里将打造临沪综合性价比最高地,这里是太仓“未来的城市,城市的未来”。
神奇热土,创造奇迹;破茧而出,美丽蝶变。
这里拉开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发展骨架,去年沪苏通铁路一期通车,太仓正式融入全国铁路网。今后将有5条铁路在太仓交会,太仓正成为苏州对接上海重要枢纽门户城市。
这里将一举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双一流”高校的县级市,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落子太仓,今年9月将迎来新生入学。明年,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也将启用。
这里依托西工大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人才优势,依靠对德合作形成的精密制造产业基础,站上了航空产业发展的“风口”。去年航空产业产值已超百亿元。
这里就是原本意义上的陆渡街道及周边地区。若有人问起,当下太仓何处变化最大?那非陆渡莫属。一个古渡口,迎来了集镇的沧桑变迁,城市的未来期许。
为了留住正在消逝的老地形、老街巷、老民居、老物件、老记忆,《陆渡镇志(1996-2010)》编纂出版,这是陆渡镇出版的第2部地方志书。
陆渡在古代为滨海村落,太仓东部的一个渡口,一个集镇,与沪上嘉定交界的村落。据民间史书记载,这里原本是通向沪上的古驿道,浏河两岸村民赶集的必经之地。这里曾是浏河口往西的第六个渡口,后来于康熙年间在渡口建桥,称陆渡桥,陆渡地名由此而来。一个渡口的千年穿越,见证了两岸发展的春秋往事。
当地的老人不止一次地告诉笔者,这里有河流水系,有公路交通,因此车船络绎不绝,有“活络码头”之称。新中国成立后,陆渡集镇逐步发展壮大,人群集聚,市镇兴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农业、工业、市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依托太浏公路两侧,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乡镇企业名扬四方,外向型经济“自行车部件走廊”驰名中外……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小陆渡正在逐渐崛起一个崭新的娄江新城。
新世纪初叶,陆渡成为太仓最早的开发开放地区,外来人口集聚数量首个突破本地户籍。如紧靠一条洙泾河贯通两岸的社区取名,对太仓水乡而言,以“泾”字命名的多了,但是陆渡人偏以水珠和玉珠相谐音,以“江”代“泾”,取名朗朗上口的珠江社区,可见他们拥有的豪迈之气。
在洋洋洒洒的《陆渡镇志(1996-2010)》中,对陆渡镇的沿革发展、变迁轨迹,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整个镇志分为十八卷,依次为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人口、基础建设、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交通邮电、财政金融保险、政党社团、民政劳动社保、军事公安司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人物和志余。还有前言、凡例、概述、大事记和修志始末。尤其是火轮风波、张宝钗智取敌情、首任乡长赵锦庭在陆渡、“七万岛”的传说、烈士徐农的往事、范家烟墩等轶事传说,为志书增添了鲜活的地域文化色彩。
一个渡口、一方集镇、一座新城……这就是陆渡的古往今来,流金岁月。陆渡是太仓的明天,太仓的希冀。这里将排兵布阵太仓发展的最新版图,有高铁新城、大学新城,也有融沪同城、科创中心和国际社区。放眼今日陆渡,陆渡是个大工地,亦是个大家园。
望山见水,乡愁依旧。一个古渡口的穿越,演绎了新时代娄东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本《陆渡镇志(1996-2010)》留下了一代代人对逝去光阴的缅怀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