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报》(初一版)“学林新语”专栏(六)“春风又绿江南岸” ——模仿学习之“偷字”

“春风又绿江南岸”

——模仿学习之“偷字”

(一)

“偷势”“偷句”“偷意”之外,还有“偷字”。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如贾岛“僧敲月下门”、宋祈“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样,是修辞炼字的有名的句子。

据说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最初是“到”字,改为“过”字,又改为“入”字,又改为“满”字,等等。

(二)

这个“绿”字用得好!

如果用“到”字,少了鲜明的形象感;

用“过”字,形容鸟的轻盈还不错(如杜诗“身轻一鸟过”),但说春风“过”江南却词义不佳;

“入”字有动态感,写春夜小雨非常生动(如杜甫“随风潜入夜”),但用于描述遍及江南的春风,却很不贴切;

“满”字虽然形象鲜明,也很生动,但是却显得生硬,与春风的轻盈不相称;

而用“绿”字,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三)

王安石对此也相当满意,他在《送和甫寄女子》诗里又说:“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送汝过江时。”他对这个“绿”字太满意了,得意的话非得再说一遍不可。

(四)

但是用拟人化的“绿”字,点春光已到,富有动态美,却不是从王安石开始,这个字在唐诗中早就出现了而且屡见不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丘为《题农父庐舍》)

“东风已绿瀛洲草。”(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

“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

(五)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

王安石对这个字的反复修改是不是忘记了唐人的这些诗句而在这里白费心力?

或者明知道这些诗句而有意的标新立异,欲与唐人争高下,而最后不得不向唐人认输?

王安石曾讽刺欧阳修,说“欧九(欧阳修)不读书”,可见他是读书甚多者,唐人这几首诗并不生僻,他不可能没有读过;

或许他是想标新立异而不能,最终只能沿用,向唐人认输!

而后人因为读书少,便由其用字的变化推想出他“推敲”的努力,而没发现王安石在“偷字”。

(六)

“偷字”不使人觉,就如他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典不使人觉一样,这不仅看出王安石的高明之处,也见出非这个“绿”字不足以表现眼前的情景,不足以表现王安石此时的心情。

(七)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个论断没有错;但有“源泉”不一定有好文章,要写出好文章非有一定章法句法等不可,章法句法等的掌握就要向古人学。学古人结构文章的方法,学习古人文章立意的角度,琢磨古人优美而独创的佳句,体会古人用字之“点铁成金”法,这样,我们的文章在有“源头活水”的基础上,才能写得更优美,更有情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