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精华还是糟粕?为什么说让孩子学《三字经》是愚蠢的
《三字经》你能背几句?我曾经挺自豪自己能背到“......子不学,断机杼”。直到有一天发现5岁的外甥女竟然能通篇背诵,才知道《三字经》是很多幼儿园的和培训机构的必学科目。真不明白,用这种几百年前所谓的国学经典浇灌祖国的花朵,真的没问题吗?
《三字经》大概成书于南宋,作者不详,或者说一直有争议。此书在明清时期成为“网红”读物,是少儿识字的最基础课本。旧版《三字经》共1145字,涵盖了6大部分内容:
(1)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介绍需要学习的书籍及学习顺序;
(3)介绍基本伦理;
(4)介绍天文地理;
(5)介绍历史朝代变迁;
(6)用成功案例劝学。
从内容上看,《三字经》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比较全面。加上它三字一句的易读文体,字义浅显、易于理解的内容,使其能够在众多的蒙学教材中胜出,并流传几百年。
清朝来华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对《三字经》还大加赞扬,认为相比《千字经》《百家姓》及《幼学诗》,《三字经》是“四种小册子中最有趣味的”。
现代语文学家张志公先生总结了《三字经》的几个优点:
“拿文言的标准看,《三字经》的语言是相当通俗的,无论如何,比《千字文》通俗得多;除了个别的句子外,没有勉勉强强硬凑字数、硬押韵的毛病。从句法上看,可以说得上是灵活丰富,包罗了文言里的各种基本的句式,既有训练儿童语言能力的作用,又使全书的句子显得有变化,样式多,不枯燥。”
但是,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避免地有其时代特性。说《三字经》好,是与它同时代的其他启蒙读物相比较而言的。可相比今天的识字教材来看,《三字经》无论在识字效果还是义理传递方面,都已经落后太多太多。再继续让孩子学《三字经》,好比拿今天的教材让千年以后的儿童学习一样,让人不可思议,而且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剖析为何不应该再学习《三字经》。
首先说识字功能。
从教育的层面上说,儿童识字,是认字、阅读与写作三管齐下好,还是先大量学习常用字,再学习阅读与写作好?
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好。因为儿童没有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前,根本无法进行整句整段的阅读。这与没学会走就想跑一样,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民国时期的小学国文课本多按前一种方法编写,我们当代的语文课本则按后面的方法编写。值得肯定的是,以前《三字经》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求学生会背、会读,还要会写,正是先大量识读常用字的路数。不过,好像也只能那样教,总不能只要求学生会背就完事了吧?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三字经》就适合作为少儿启蒙读物,现行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科书在易识、易读方面比《三字经》更有优势,且内容贴近当代儿童的生活实际,用由易到难的字形变化,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有丰富的趣味性、游戏性和互动性,易学难忘。这样功能齐全的课本和《三字经》,哪一个应该成为识字教材,自然不言而喻。
再说说义理方面的内容。
《三字经》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进入教材行列,是戴上了《国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帽子。遗憾的是,《三字经》宣扬的很多“义理”,与当今社会并不相符。
如“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这是告诉孩子,人家女子都那么厉害,你们男子要更努力才是。——这仿佛在说,女人比男人厉害不是正常现象;作为男人,不能被女人超越。这不是很明显的在歧视女性吗?
还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刘晏七岁为官”是一个很特殊的案例,写入教材中让学生学什么?学他当神童?学他七岁当官?显然都不妥。而且,扒一扒刘晏的故事,会发现他是靠给唐玄宗歌功颂德获得赏识,以及大搞政治投机才得以上位,官品、人品都没什么可学习的地方。
而且,《三字经》教导学生应读的经典只有经、史、子三种,好像中国的文化典籍除了这三种,再无可读之物,这种论调岂不怪哉?再者,其全文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说该学哪些儒家经典和要了解的朝代更迭史。结合历史来看,这正是科举制度下对士子们最基本的要求,根本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今天再让孩子们诵读这样的内容,益处何在?
《三字经》还有一些自相矛盾的语句,如“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是说苏洵小时候不想读书,到二十七岁才知道努力读书,最终成才。这个例子会让孩子想:我是不是也可以不读书,长大了再读呢?
本来想劝导孩子读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另外,《三字经》中有些概念只留存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中,对今人已无价值,无须学习。其中,“三才者,天地人”中“三才”,只是《周易》中的概念,是先民对世界的一种极简单粗糙的认知,经常在卜卦、算命中出现,普通人平时很少用到。人类对世界的了解,对未知的探索,早已超越“三才”的局限,继续给学生灌输"三才"的理念,实属不宜。
其他类似“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等内容,更是毫无疑问的糟粕。
综上所述,想让孩子学识字,《三字经》确实不适合,家长也切勿再被培训机构蛊惑,相信它是什么国学经典了。
可是有时候家长也确实无奈,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就很烦恼。
他儿子上的幼儿园把《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所谓“国学经典”作为日常授课内容,每天必学。朋友是老师,非常反感给孩子强行灌输这种糟粕。转学吧,这家幼儿园是离家最近的,也是周围几所幼儿园硬件最好的;不转吧,总不能每天孩子回家后告诉他,你学的是糟粕,不要信?这不把孩子搞得精神分裂才怪!眼看着还有两年多的煎熬,朋友非常苦恼,经常和我倒苦水:学这种国学,到底是想教孩子识字,还是让幼儿园看起来高大上?什么识字本不好,非得学这种烂东西?!
唉,如今“国学”盛行,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