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老人身体差,其实一个食疗方就能调理,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上个月接诊了一位老年患者,是他的儿子陪着来的。一进门,老人刚坐下,儿子就先急着开口了:

“医生,请您帮我爸好好看看,他年纪说大也不算太大,60多岁,别的大爷大妈们都还跳广场舞、天天遛弯呢,可我爸一点精神都没有,多散会儿步都累,而且吃得少,又不消化,所以你看他这么瘦弱,真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

老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一般情况下,其实老年人稍微瘦一下,比胖更健康。但我看老人气色很差,又疲惫乏力的样子,就需要重视了。

我问老人:“您之前到医院检查过吗?”

老人缓慢地说:“查过好几次了,啥结论也没有,又没有三高,医生只是说消化功能有点差。我都说不用再折腾了,他非得拉着我来。”老人看了儿子一眼,显然不抱什么希望。

我给他把了把脉,发现脉象很弱,气虚,脾胃也很虚弱。

于是问儿子:“平时都给老人吃些什么呀?”

儿子无奈地说:“饮食都很营养,每天荤素都有,不过他胃口不好,每顿吃不了多少。我想着他比较瘦,精力差,所以经常会买一些滋补的,像羊肉啊,甲鱼啊,海参啊,还让他每天喝牛奶,但感觉没啥效果。”

看得出来,儿子很有孝心,但方法却不太对。

相信是很多人都这样,看到老人身体差,就为他买各种补品,什么营养吃什么,但老人好像不但没好起来,还越来越瘦弱了,为啥呢?

其实就是脾胃虚弱。我们都知道,脾胃是管消化吸收的,全身都要靠脾胃来提供营养。如果脾胃虚弱,不能消化吸收,那吃啥都是走个过场,真正是“酒肉穿肠过,营养留不住”。#脾胃虚弱#

这时候如果去大补,作用只会相反,因为滋补的东西一般都比较滋腻,往往会加重脾胃负担,不但吸收差,反而会让脾胃更虚。这就是我们中医上说得“虚不受补”。

我这么解释一番后,老人和儿子都恍然大悟的样子,老人更是强颜欢笑道:“那看来我是白受罪了,那些补品本来我就不想吃,而且还费不少钱。”

在这里,我还要再提醒大家几句,有的老人或孩子,消化不好,就常吃山楂丸一类的东西,山楂消食行气确实不错,但只消不补,如果单吃山楂,长期下来也伤肠胃。

“那怎么办呢?”儿子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解决方法。

既然是脾胃虚,当然“虚则补之”,但我们说了,大补不行,得平补。

在补脾胃的方子里,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八珍糕”,我想多数人都是适合的。为啥呢?因为这个八珍糕,就是八种材料做成的糕点,而且都是些平时常见的食材,非常平和。

这个食疗方,是著名的中医大师陈可冀发掘出来。陈可冀,是中医界唯一的中科院院士,他有一个很大贡献,就是将以前那些专供皇族的宫廷方,整理发掘后,还之于民。

陈可冀院士

刚到北京时,陈可冀院士在故宫偶然间发现了展柜上有给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看病脉案和方子,他很快意识到这些资料无可比拟的价值。后来陈可冀主持整理了三万多件清宫档案,前后著书七本,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得以永久留存。

这其中,就有八珍糕。

据《清宫医案》记载:清代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西太后脉案载: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病倒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去为“老佛爷”会诊,认为其病是脾胃所致。经过太医们研讨,都认为该给“老佛爷”补脾益胃,开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中药的处方:茯苓、芡实、莲子、薏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粉,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合后做成糕点,并取名“健脾糕”。吃了此糕几天后,“老佛爷”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老佛爷”一高兴便将“健脾糕”改称“八珍糕”。从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

陈可冀、周文泉等专家,做了《八珍糕治老年人脾虚证的效果分析》的临床研究,对36例有不同脾虚见证的老年人进行治疗观察,得出的结论是:老年人服用八珍糕后,脾虚见证明显降低,可见八珍糕对脾虚证有较好效果,并以脾虚偏阳虚者作用显著。

八珍糕的做法,上面其实已经说到了,我再详细说一下:

山药、茯苓、薏仁、白扁豆、莲子、芡实、山楂、麦芽,各60克,白糖适量,将以上材料全部打成粉,加入白米粉,和水搅匀,放入模具,蒸熟成糕即可。每块大约15克,每天吃1~2块。

我们看这个食方,里面的材料,多数是健脾胃的,还有消食化积的,利水祛湿的,非常全面,但又不是滋腻的大补之物,所以很适合脾虚患者。

我让来看病的老人回去就先吃这道八珍糕试试,还加了他儿子,以方便后面反馈情况。大概过了半个多月,老人的儿子主动联系我致谢,说父亲吃了八珍糕后,身体逐步恢复,现在胃口好了,精神头也足了,经常跟老伴出去溜溜弯,也不会觉得累了。

其实这样的案例,我身边还有很多。不只是老年人,只要是脾虚,一般的孩子和成年人都可以吃的。如果觉得自己做麻烦,也可以买做好的成品,顺便看看别人的评论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