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中风之共性

第327条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厥阴中风”,黄元御:“太阳中风,而传厥阴,是谓厥阴中风”。黄氏将厥阴中风解为传经,甚为不妥。其实六经皆有中风,非只太阳病有中风,如189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本条与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90条:“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一脉相承,三阴中风都是阳微,都是站在阴病见阳脉为欲愈的角度分析。
“脉微浮为欲愈”,根据张隐庵“阴阳邪正相持”的理论,中风为阳邪,厥阴为阴位,如果风邪伤太阳,邪正不对峙,脉浮缓,此为同性相斥。如果风邪伤厥阴,邪正对峙,脉沉,此为异性相吸。所以,厥阴之病脉应该是脉沉。厥阴常现手足厥逆,阳气甚微,故厥阴之病脉应该是脉微,表现为脉沉微。现在“脉微浮”,表为阳,里为阴,脉浮反映出阳气还表,体现了“厥回则生,逆入则死”的规律,“为欲愈”。
“不浮为未愈”,不浮则沉,说明风邪在里,当然是未愈。
 
第328条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课前思考:
1.为什么三阴病欲解时中都有丑时?
2.成无己曰:“厥阴,木也,王于卯丑寅,向王,故为解时”。寅卯辰为东方,为风,可以为厥阴病欲解时,丑为北方,为水,且为寒水,为什么也是厥阴病欲解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