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华家河镇祝楼村祝家楼垸

祝家楼村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华家河镇,先来说说华家河的由来:

华家河是红安县建立较早的集镇之一。其西南五百米许有村名华家湾,该村居民至今仍为华姓,故华家河系以姓氏得名。又据传说:华家河原名柳树店,河边长满柳树,内有一条大毒蛇,经常出来伤人。后来人们伐光柳树,得名伐家河。当时当地人民组织有一个会,因“伐”与“华”音相近,伐家河就逐渐演变成华家河。(所以后来华家河这一带的红安方言中读到“华”字相关的时候总带儿化口音,还是习惯“伐”字音)。

腾讯视频高清链接:

https://v.qq.com/x/page/j07667vaoba.html

祝家楼村庄坐北向南,依山傍水,东西两侧群山环抱,建筑布局为3条平行巷道构成,每条巷道住有居民5―7户,共有大小院落30多座,房屋300多间,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祝家楼村居住的多为祝氏后裔。据《祝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祝氏祖先跋涉千里,自江西迁往现址,历600余载,至今绵延23世。祝家楼村古民居、古巷道历600余载,至今多数保存完整。2012年12月,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文,确认祝家楼村为“中国传统村落”

湖北红安县华河镇祝楼古民居始建于明朝中期,至今五百余年。因古貌犹存,近年被黄冈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得到了当地文物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古居南面修建有祝氏宗祠,祠堂门上四个大字“太原家庙”。据说先祖们当年深受“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等儒家思想的影响,建起了这些古民居。

古楼、古巷、古井、古磨、古树、古塘……这里的古民居印象,与此前我去过丽江、徽州、周庄、湘西凤凰、江西龙溪祝祠等地相比,显得更加亲切。

拍摄时值炎热的三伏天,发现池塘岸边有好几个这样的黑水壶,当时很奇怪为啥不在屋里好好待着,放外面干嘛?后来经询问得知这是故意灌满一壶水放这晒热的,用于晚上洗澡,取太阳能无需高科技,看来勤劳智慧的村民很早就掌握了。

现在种田的少了,石磙直接立起来当石桌

这些曾经的农具,现已成旅游景观装饰物

祝楼依山傍水,坐北朝南,东西两侧群山环抱,共有大小院落30多座,房屋300多间,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民居纵横交织,以巷道连通,便以相互关照。

高耸的马头墙显示出祝楼宗亲过去的荣耀。特色的木雕与石雕点缀在门、墙、窗、橼、宗祠牌坊上,深入村中立即便能感受其中浓郁的荆楚文化气息。

明清时期,祝家楼村第一代祖先从江西南昌迁来,至今已有20多代。村里有两棵山茶树,树龄长达数百年,是山茶中的巨无霸,是华中树龄最高树冠最大的树王。

元末明初,由于四川战乱人烟断绝,田土荒芜,发生过“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事件。红安、麻城两地都是当时有名的移民之乡。祝家楼村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当年,他们在祖先从江西省南昌迁到老君山脚下扎根,从此安居乐业。

明清时期,红安麻城两地都是移民之乡,祝家楼村第一代祖先从江西南昌迁到此地,至今已有21代了。从明朝起很长一段时间内祝家楼的子民深受“光宗耀祖”“荣归故里”儒家思想的影响,子孙积累一定财富后定会回乡修房盖屋,一时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因此祝家楼跟其他鄂东民居最大的不同在于村周围修建了一道城墙,用于防御土匪的掠夺。

黑与白是祝楼古民宅中两种主色,原始的、去商业化的元素是建筑的主要风格。高耸的马头墙显示出祝家楼人过去的荣耀,古宅中天井,保证屋内的采光充足空气流通,特色的木雕与石雕点缀在门、墙、窗、橼、宗祠牌坊上,都有大几百年的历史,深入村中立即便能感受其中浓郁的荆楚文化气息。

淳朴的民风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感觉心旷神怡,对于素不相识的客人,家家户户的主人都会端出一杯沁人心脾茶水来招待。走在祝家楼村的古巷里,喝着祝家楼人自己种植的茶泡制出来的茶水,随意找一位老者,他们都会用浓郁的红安土音,讲述祝楼人在明清、民国、文革时期发生的点点滴滴。老人们还经常看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旧书,“孙行者”遇到的一位九旬老人喜欢看历史研究地理,老人介绍,祝氏族谱全书都保存在他的家里,只可惜的是现在红安文物局将祝氏族谱借去,该局在研究明朝清朝民国时期红安历史沿革中,将祝氏族谱作为考证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文档资料。

红安祝楼古民居墙上有一幅珍贵的吉语

——寿吾家

视频宣传片:荆楚第一古村祝家楼村

据《红安县地名志》记载:祝家楼村的祝姓虽属本村的大户姓氏,但是也有许些杂姓,甚至是比祝姓还早的原居居民,祝家楼村大队下辖六个自然塆:祝家楼塆、罗家冲、钟家塆、中份、上周家咀、下周家咀。

祝家楼塆:原居住居民姓曹,后来才从江西迁来祝姓大户人家,原居居民的屋后有箭楼,故名“祝家楼”,后又以塆名定村名。1929年至1930年间,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在此村驻扎过,后迁至七里坪镇王锡九村。

罗家冲:居民原姓罗,地处山冲,故名。

钟家塆:居民原姓钟,故名。

中份塆:早年,祝家楼分为南、中、北三部分。中间一部分的居民后迁至此,故名。

上周家咀、下周家咀:原居名姓周,地处山咀上和山咀下,故名。

【声明】本文内容主要参考来源:《红安县志》、《红安地名志》、《红安百家姓氏考源》、红安红 编辑组实地拍摄、以及参考部分网络资料,如百度百科等。内容中第一个视频及大部分图片均为红安红原创首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