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拼的是什么,不是认知能力,说人只能赚...
交易拼的是什么,不是认知能力,说人只能赚到认知内的钱,错了。
交易赚的是别人的认知,若市场上没有更多群体愿意接过自身手中的筹码,不愿意支付高额溢价,价差从何而来。
又或者仅仅是觉得价位过高,就随意开出空单,却遇到一波又一波的买盘,似乎源源不断,止损不甘心,不止损又只能看着浮亏一波又一波的扩大。
但别人为什么愿意为这个筹码付费,明明位置已经很高,是买来还能继续涨,还是奔着投资,收藏,这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大多数赚不到钱是搞错了关系,只注重自身,而不去研究市场情绪以及当下的群体氛围。
为什么人们愿意为AJ球鞋支付高额溢价,又为什么盲盒成风,所谓限定款娃娃,即便制作工艺和材质并不稀缺,也能在小众圈子里面卖出高价。
一切取决于共识,如抄底过早,下挫中不断的加仓摊平成本,往后确实能够扛回来,也会很多次都会错过大盈的机会,很多时候恐怕因为不断的加仓和扛了太久,大好机会反倒不具备上大仓位的能力。
某些阶段盘面涨了很多,但此时空单多数情况下会因为更大的拉涨而被迫止损,又或某几次摸顶,确实摸到了大顶,恐怕多数因为没有上够仓位,一大波行情吃了个寂寞。
于是下一次决定上仓位的时候,又被更猛烈的拉涨击垮,不扛单,他就猛地掉头向下,一扛单,他就脱缰猛烈拉升。
一来二去,底不敢抄,顶不敢摸,交易信心完全击垮。
看着书上说头肩顶,双头理论,不断的去尝试也始终找不到感觉,越开空单行情涨得越兴奋,浮亏一笔又一笔,后来才明白,摸顶原来需要大的周期配合,离均线越远,双头越有用,主导资金不断的轧空之后,让空头溃不成军才会开始掉头。
看着书上说双底,金针探底,不断的去尝试,不断的被击破止损,后来才明白,越大的底,就越需要大周期的深度下杀,再配合小周期的快速下杀击破多头最后的防线,完成情绪宣泄才能逆转拉升。
根源都在于只看自己不看市场,考虑的是自己的仓位,自己的盈利预期,而没有去考虑大的资金诉求。
既然资金能持续地不断向上买,代表资金雄厚,情绪亢奋,涨得多不是开空的理由,飞机一旦起飞,在空中并不需要落地才能升得更高,他完全可以持续飞行,并且随时可以继续向上抬升高度。
跌了很多,这不是开多抄底的理由,既然大的资金都不愿意防守,不愿意接货,小资金就不要乱去承接自己扛不住的筹码。
个人的诉求与认知于大的市场出现了背离,当然带来权益亏损。
面对大周期不断的拉涨,第一波的摸顶对赌其猛烈下挫,是纯粹的赌大小,一次两次抓到,三次四次就会被更强大的买盘打爆。
要明白行情在持续亢奋之后,确实伴随底部筹码出逃与承接资金获利了结,然而这个时候即便途中会下挫,同时也会伴随买盘带来的反弹,什么时候弹,弹多少,没有确定性。
如此环境下开单,一定是耐心等待场内情绪的消退,怎么消退,那些猛烈的下杀怎么来的,多半都是从反弹一次比一次弱开始。
大顶出现,最初的下挫一定会被不断赶来的买盘抬上去,只是一路的上行也消耗大量潜在买盘的资金,反弹会逐步地趋弱。
当反弹高度不断下滑,新进买盘赚钱效应一次比一次弱,且长时间没有破掉前期高点,如此情况自然让高位筹码趋于松动,这个时候便是有足够的值博率时刻。
且大顶的出现一定是共振,即整体热情高涨,宏观来讲,很难出现单一品种单独出现持续拉升,远超同期其他品种的行情,所以当市场情绪酝酿几日转弱之时,前期大热的品种反倒是会出现猛烈资金出逃,新进资金又因为止损需要,加剧行情波动,完成一波共同的砸盘。
弱势行情同理,漫长下行阶段抛压结束,在末尾阶段的猛烈下挫之后,行情反转向上,每一次的小回撤,更是加仓的好时机。
当然,反转的概率会随着大周期的持续下滑而产生,也会出现猛跌后反弹的可能,同时反弹结束后,再次转弱,继续寻底,会出现何种形态,都只能依靠自身经验来判断。
大的赔率给出的时候,就要舍得,不舍不得,所谓舍得,是放弃已经得到的东西,有了浮盈,不畏惧回撤,敢于加仓,才叫舍。
开一个仓上来就亏损,这不是舍,这是权益的丢失。
敢于舍掉已经得到的权益,才能换来更大的权益,在足够的赔率出现的时候,暂且的收益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理应着眼更长远处。
交易的多数问题也仅仅是不同行情下,难以匹配出适应的手法,大周期的走势和小级别的形态出现背离,两个指标也互相打架,难以抉择。
其根源是交易经历,经验不够,静态的体系,手法,从来不能完美解决动态的市场。
所有K线的形态,都是在反应和记载过去场内行为与情绪表达。
能明白市场情绪,理解资金行为,才能更好地去面对波动,能理性地看待波动,并做出于当下市场正确的操作。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一切问题仅在于对他人的认知度不够,不能够理解整体市场在考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