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真的可以冲淡一段关系
为什么会突然想聊这个话题呢?其实人际关系在校园生活的大环境里就像空气般无所不在,像一天几万次重复的呼吸一样无法轻易察觉。
前几天发了一个朋友圈,突然就收到了以前初中同学的消息,于是就发生了如下对话:
最近还好吗?
挺好的,你呢?还适应学校的生活吗?(奇怪的是,我俩都已经高二了)
还算可以吧,一中学习压力应该很大吧……
balabalabala……
没有人能想到,进行这场对话的两个人一年半之前是多么如胶似漆、出生入死的一对。约定好了一起考上一中、选择同样的科目(当然,几乎所有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的人多少都以为自己会是数理化的天选之子),考上同一所大学,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甚至结婚生子(女孩子过家家罢了)。所有的美好期盼都抵不过2019年的夏天。她落榜,我苦等不得,不了了之。相信这个故事一定不会只发生在我这个名副其实的分母身上。
那个夏天,我们都心照不宣的没有再见面,当初有多么信誓旦旦,如今就多么尴尬不堪。
那时候的我对距离没有概念,同一座城,一中和二中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尽管无法再度同窗,也不至于就此别过。但其实时间从来不是最后打败我们的东西,恰恰是触手可及的距离,是无法数次回忆过去,两个人曾经捧在手心里的回忆逐渐被时刻忙碌却依然无法掌控的生活磨平棱角;或被突如其来被动接受的与另一群人的联结强行取代。不知道面对这种冲击的局面时,有多少人并没有立刻反应,而是跟我一样过了很久才恍过神来——哦,原来,我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散开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高二了,心态比初来乍到老了好像不止一岁。身边总是时不时出现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瓜,因为双方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人,于是听到瓜的时候,竟拍了拍已经迷糊了的脑袋,近乎摊死地坐在地上。貌似距离可以冲淡一段曾经坚贞的感情,却理不清剪不断一些阶级跨越伦理混乱简直令人恶心到呕吐的你侬我侬,讲真,挺讽刺的。
有时也在思考,也许这是作为人生活在世上注定的孤独,每段关系都只能伴随人生中的一段时间,不论多么亲密、坚贞不渝。感情就像一道菜,温热后还是会冷,时间长了,要不就是吃腻了要不就是发霉发臭。
这是人的天性吧。不耐、常常挂在嘴边的3分钟热度其实早就被刻进了DNA。和遗忘一样,不耐往往是别样的烟火,面对突如其来的神经兴奋或生理刺激,短暂的即是遗忘,而冗长则会不耐。听起来是不是挺贱的?但这就是无意识干预的本性。于是,为了克服遗忘,短暂被冲洗成胶片,浓缩成文字......最终经过大脑修饰,大多成为具有欺骗性的所谓回忆。冗长被割裂,装进一个个玻璃瓶子里,贴上日期,然后每多装一瓶就把前面一瓶打碎,直至瓶子里最后只剩下腐烂的欲望。其实无论短暂或冗长,现实存在终将逝去,剩下的记忆碎片被大脑过滤形成意识,伴着深夜的残羹迎接下一个日出,生活真的像是一场骗局。
原谅我吧,这一次,做回了心中不可磨灭的悲观主义者。
写下这篇文字不是让你对于人际关系产生绝望,更不能当成社恐的信号。我只是说,它就像生命一样,鲜活而短暂,尽头一定是走向无尽的虚无,却因过程bittersweet让人无比留恋。
【推荐语】是可盈与初中好友寥寥数语的对话后,对在时间距离的隔阂下曾经深厚友谊的淡化、惆怅与感怀,用烂俗但生动的比喻来说,生活就像一趟列车,总会有人上车也会有不能避免的到站下车,生活就像数学一样不会研究完全重合的两条直线,此刻缠绕不清的两条曲线或许下一刻就分道扬镳,我们只能尽力经营当下的每一段我们所珍视的感情,而或许你以为你早已忘却的美好记忆会在某个没有阳光的阴雨天重新闪闪发光,就像许久未见的好友再见面第一句就是拉着你去涮火锅一样熟悉又温暖。(刘梅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