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绍昆:不恶寒用平胃散、怕风恶寒用藿香正气散】

平胃散出自《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6味药组成。现在的中医方剂学上介绍平胃散都说它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湿滞气阻脾胃。

这些名词里,包含了许多中医病因病机的理论,对于一些还没有接触过中医理论的人来说,恐怕一听就会感到一头雾水。

平胃散这个名字,本身的含义是平定肠道内、胃内的湿阻气滞,同时是一种散剂。实际上,能够把胃肠内的湿浊气滞去掉的有一系列方子,如香苏散、二陈汤、胃苓汤、藿香正气散等,几乎都有这个作用,而平胃散之所以比较出名,就是因为这些具有相似作用的方里多多少少都有平胃散的核心药物。

我初学中医时也是跟大家一样,是通过教材去学,总觉得难掌握,什么湿浊、运脾、行气、和胃好像都太抽象。

后来我学习了经方,经方就是方证对应,就是掌握这个方的治疗目标,这样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就减少了许多的困难,不仅容易掌握,而且临床上使用也比较方便。

我先举一个病例。患者姓林,乐清人。他自部队复员以后身体尚可,但就是整个胃脘部、脐部、少腹部总是满胀、隐痛。这样的症状在部队里就有,他为这个事情苦恼多年。现在体质状态一般,不敢吃油腻的食物,不敢喝酒,稍食冷就腹痛明显。大便溏,不成形,一天有时候一次,有时两三次

他讲:我这个病,所有的医生判断几乎都一样,是一种湿阻。他还说他舌头的舌苔又白、又厚、又黏。我问他口苦不苦,他说淡淡的苦,黏黏的、涩涩的,早晨一起来,嘴巴就很难过。医生讲他这是湿阻,很严重,但是药吃下去无效。西医就更不用说了,吗丁啉之类的胃动力性药物吃下去一点用也没有。

他问我:“有办法把我这个舌苔退掉吗?假如舌苔退掉,我这个病就会好。”

他还说:“我这个舌苔就是我这个胃病的气象台,舌苔退掉就好了。”他好像看到了自己这个病的病根一样。我又问了一些其他情况,不恶寒,呕吐不明显,小便不黄,嗜睡,白天也想睡,四肢不舒服、重重的,脉象实而有力,腹大胀满,压之不虚,腹肌弹力中度以上。
当时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想到了藿香正气散,但是藿香正气散证除了内部实质出现胃胀、大便偏软、舌苔厚腻这些症状外,最重要的是有表证的,又怕风又恶寒,同时呕吐也比较明显,而他没有。

所以我就想,排除了这些外感的症状和呕吐后,最明显的就是平胃散证了。我就给他开了平胃散料的处方,其中苍术的分量多一点:苍术12g,厚朴、陈皮各10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

他看了一下处方以后说:“中医看到现在就你开的这个处方的药味最少了,不过处方中的这几种药都开过。”听到这些我心里打了一个疙瘩,就说你先吃吧。

一个星期以后他来了,笑着伸出舌头来给我看,舌苔基本上都退掉了。他说你这个处方中的药味跟以前开的药也差不多,为什么能够把黏厚的舌苔退掉啊?我问他腹部怎么样,他说腹部的胀满、疼痛的感觉都没有了。他说吃了3天就好了。我再按压他的腹部,整个腹部胀满都减轻了,本来胀满的程度本来有三四分,现在变成两分左右。不过大便还是软的。

我说你的病还没有好,问他疲倦吗?他说吃了这个药更疲倦了。

我说:“这个没关系,邪去正虚,这个也是正常的。现在我给你另外开一个方子,你要坚持吃可能会治好。”我就给他开了参苓白术散,让他坚持吃。吃了一个月左右,这个病就完全好了。到现在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一直很好,他也成了我很好的朋友,经常介绍他的家人、亲戚朋友到我这里看病,起码有上百人了。他就到处讲,吃了那么多医生开的方子,处方的药物都差不多,为什么娄大夫的这个方只有6味药就把我治好了?就是那些医生开的方子都加上不少其他的药,什么党参、怀山药之类的,可能加多了影响疗效。

他后来把那些方子也拿来给我看,好多好多方子,苍术、厚朴基本都有,但是其他药的分量可能比这两味药还多。同时苍术的用量也没有突出,有的苍术5g,厚朴5g,这样太少了。所以,一个方子的药物及分量比例都要到位,不能够乱加药,乱用量。

这个病例一开始我为什么想到藿香正气散呢?因为我曾经读过刘渡舟老师的一个病例,这个病例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这是个肝病患者,转氨酶很高,谷草、谷丙这些都很高,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也很高。这是个老病号了,一直在求医治病,但都没有什么效果。患者除口苦、口臭外,还感到全身无力,腹部胀。患者每次来都先把嘴巴张开来,用手指指着退不去的厚腻的舌苔,说这个药没有用,退不掉。

刘渡舟老师认为患者那么厚的舌苔,就是这个病的一个根源,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再根据患者所有的症状做仔细地分

析,除了胃胀、大便软这些症状外,还有怕风、头痛这类表证,总体上符合藿香正气散证,于是就用藿香正气散。

患者服了半个月以后,舌苔全部退掉,所有的肝功能都恢复正常。我看了这个病例,的确感到非常振奋,印象深刻。所以当看到这个患者时,就马上想到了这个方子。但后来一比较发现还不是一样,因为没有怕风,没有头痛,呕吐也不明显,所以我就用了平胃散,并严格按照平胃散原方药量的比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摘自《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