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端午节为何称“女儿节”?

文:丽华心语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是最有文化背景的。关于端午节的别名称和叫法之多,可列为中国节日之首,据统计有20多个,每一种叫法都有着一段不同的传说语故事。

那么端午节跟女性有什么关系呢?古代端午节为何称“女儿节”?(丽华心语)

在古代,有“已嫁之女归宁的习俗”,也就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就选在端午节这一天。

已嫁妇女归宁之俗起源于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社日。社日源于先秦,盛于唐宋。唐代,每到社日妇女可以休息一天。张籍《吴楚歌》云:“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到了宋代,社日被一分为二,成了春社和秋社,出嫁的女儿可以在这两天回娘家省亲:“春社……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秋社日,有士庶家妻女归外家回。”

到了清代,“已嫁之女归宁的习俗”却被沿袭下来,也因此,明清时期的端午节和重阳节又被别称为“女儿节”。

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载:“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簮以榴花,曰女儿节。” 众所周知,石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多子多孙的象征,即便五月有很多花会开放,但是独取石榴花戴于鬓角,主要是因为石榴的寓意特殊。(丽华心语)

农历六月初六也是古代的“妇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把已经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清代嘉庆《合肥县志》记载:“六月六日谓之过半年,妇女偕婿归宁。”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拜年是主要重要的活动,拜年最晚能到农历二月二,但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女人是不出门的,等到拜年罢,加上农忙已开始,就没有走动的时间了,于是古人就选中了端午节这一天让已婚女子回娘家。古人最看重的就是双五在八卦中为“比和”之象,大吉,利出行。因此,出嫁的女人纷纷回娘家省亲,“女儿节”由此得名。

关于该节日的起缘,有这样一则传说:

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六月六日是他的生日,每年有很多人为他祝寿。久而久之,孤偃居功自傲,逐渐为国人所不满。其亲家赵衰直言相劝,反被孤偃当众责怪,赵衰一气身亡。赵衰的儿子见岳父如此,立誓要报仇。第二年,狐偃出京放粮,赵衰的儿子准备在其回京过寿时杀掉他,以报辱父之仇。谋划之余,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悄悄将此消息告诉母亲,其母大惊,派人给狐偃送信。狐偃知道后,适才了解到自己出了问题,于是深入乡间了解民情,才发现自己早已不得人心。此后孤偃大彻大悟,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六月初六一早,狐偃就亲迎女儿女婿来家,敬如上宾,并当众向女婿认错,翁婿尽释前嫌。此后每年的六月初六,狐偃都要请女儿女婿回家一叙。百姓纷纷仿效,久而久之,六月初六就成了“妇女节”,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请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根据旧俗,端午节要接已出嫁的女儿回门避瘟,称之为“躲午”到了清朝,这一风俗已演变成了欢乐的“女儿节”,已婚的女子回娘家探亲,未婚的女子则打扮得美丽动人,一起和家人吃吃喝喝欢聚一堂。(丽华心语)

红楼梦时代,曹雪芹在书中四次描写端午节,其中,第三次端午节第三十一回描写最为详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备了酒席,宴请姐薛姨妈、外甥女薛宝钗,以及贾府的一众女眷们,名曰“赏午”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又暂住在贾府梨香院,自然就把王夫人这儿当作娘家,以进行“躲午”的习俗。所以文中“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其中的“赏午”,就含有此等意味;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把王夫人当成娘家,也到王夫人这儿吃酒席“躲午”;元春本应回贾府“躲午”,但是深居宫中,不能得便,所以在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元春打发夏太监送一百二十两银子,托贾家在清虚观由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并赏了贾府上下端午节的礼,这相当于行了“躲午”之习俗。从薛姨妈、王熙凤到贾元春的“躲午”,这就是“赏午”风俗的背后信息。“赏午”是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举行家宴,无论富家贫家,互相宴请,饮雄黄酒、吃粽子、赏石榴花等。

可惜,王夫人的“女儿宴”上,气氛却很沉闷。王夫人因为金钏儿之事,无法愉快地度过端午节。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也各怀心事,无精打采,起因则是宝玉的姐姐贤德妃元春。

“凤姐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丽华心语)

好在黛玉进来劝解说:“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把大家逗得破涕为笑。聪明的黛玉,借用粽子提醒大家,虽然心情不好,但毕竟是节日,还是不该迁怒于人,传播负面情绪,让心中的“五毒”肆虐。曹雪芹不仅写出传统端午节,还利用端午节表达众人情绪。

端午节是“女儿节”,而《红楼梦》这部书本来就是写女孩子的一部书,正好把端午节一些情事,放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曹公生花妙笔写得如此尽态极妍,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丽华心语)

写于2021年6月10日星期四

津门寒舍

(0)

相关推荐

  • 诗经之《葛覃》:女子“归宁”竟然这么难

    女子"归宁",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简单地说,就是现在的"回娘家". "归宁"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

  • 解味《红楼梦》人物:女人篇(一)

    书不在多,名著就行.名著很多,<红楼>最精.巧姐还小,贾母总领.王夫人念佛,邢夫人神经.赵姨娘耍波,周姨娘无声.薛姨妈客居,李婶同.尤老娘恋富贵,刘姥姥打秋风.许氏是续弦,贾敏最成功.静虚 ...

  • 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古代到底有几个“女儿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在女性地位不高的中国古代,有没有什么女性专属节日呢?的确有,而且也不止一个.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自由外出的古 ...

  • 端午节,还是女儿节

    端午节为什么又叫女儿节?关于这一点,史书上有两种说法. 一是纪念武则天. 相传唐朝武德六年(公元624年)的端阳节这一天,利州都督夫人杨氏感龙交而孕,后生下一个女婴,就是大周朝皇帝武则天.唐时的利州为 ...

  • 端午节的冷知识:曾被称呼为“恶日中的恶日”,也是“女儿节”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也逐渐形成了诸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节日.这些节日往往承载着古代中国人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对于古人而言,虽然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最朴素的期望却只有两种:一是祈求安居乐业.无 ...

  • 【 民俗探讨】端午节别名女儿节,有何说法?

    端午节别名女儿节,有什么说法? 关山听风 我国农村的端午节这天,有的地方的俗语说:"端午吃了娘家粽,一个亲人也不剩",但有的地方说:"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 ...

  • 端午节 女儿节

    端午节 女儿节 文/橙子        早上下楼去市场的时候,赫然看见楼下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挂了两把艾叶.菖蒲.八角枫捆扎在一起的香草串儿.走完一个楼道,感觉到有一股淡淡的草香味在楼道间飘荡.电视里隐 ...

  • 端午节也被称为女儿节 民国时北京城里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孩们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挂艾草,喝雄黄酒,为了驱毒辟邪以外,在北京还是一个特别的节日,也被称为"女儿节". "燕都自五月一至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各归宁,俗呼 ...

  • 古代太监为何喜欢“干女儿”?原因并不简单,方式令人作呕

    时代透视 前天 众所周知,在古代皇宫里面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分明长着一副男人模样,却尖声细语,动作和体态都犹如女人,这群独特的人便是太监.其实太监之所以并不完整,是出于很多种原因的,比如一些就是受到了 ...

  • 钩针图解|四季小物:女儿节系列

    节日的欢腾,你感受到了吗? 喜欢请分享 · 快乐会传染

  • 走进上华街道路塘村:古代多栖白鹭称鹭塘

    走进上华街道路塘村:古代多栖白鹭称鹭塘 路塘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4600米.村民委员会驻路塘得名.区域面积为1.39平方公里.耕地1086亩,养殖水面156亩.辖路塘.郭头.楼下应.下宅口.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