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生告诉你:为什么有人说您是1型,有人说您是2型
于是我就调侃她说:您想用自己的判断来代替医生的判断吗?这个很难的喽!昨天我在医院里面跟一个糖友解释了这个问题,可是我确定她是听不懂的哦。
这个糖友回我说:应该可以!我不是文盲!帮我普及一下呗。
专门为一个人普及,这效率也太低了。所以我决定写一篇科普文章,来聊聊这个问题。
这也确实是个好问题:
为什么抽了血,还是不知道我是1型还是2型?
我前一天的那个糖友的问题是:
为什么有人说我是1型,有人说我是2型?
答案其实是一样的。
我先问糖友们几个问题,来了解您是否有能力理解我下面所讲内容。
1、您被诊断糖尿病的时候年龄小于30岁吗?
是
否
2、您被诊断糖尿病的时候体重减轻很多吗?
是
否
3、您被诊断糖尿病的时候有酮症吗?
是
否
4、您被诊断糖尿病的时候胰岛素或C肽水平低吗?
是
否
5、您被诊断糖尿病的时候自身抗体检测有阳性的吗?
是
否
如果您对上述5个问题中的3个以上都回答“不知道”,那您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您理解这篇文章或许有困难。
如果您对上述问题的答案大部分都是“是”,那您很可能经历过“到底是1型还是2型”的困扰,或者正在经历这个困扰,并且有很大可能是曾经被认为是1型。
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上述5种情况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特点:

临床上,医生也常会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
那么,为什么有些时候还是鉴定不了?有些时候被认为是1型,有些时候被认为是2型?
答案是:
1.您或者具有其中的几个特点,又不具有其中的几个特点。
2.您的情况在变化。
现在,您可以思考自己是否存在上面蓝色字体描述的两种情况了。
举个栗子进一步来讲这个复杂的事情:
如果您被诊断糖尿病的时候18岁,以前一直都是一个胖孩纸,最近瘦的挺厉害,但是这次尿里有酮体,化验血C肽也低,抗体检测是阴性。
您具有1型的4个特点,还有2个特点不属于1型。
那么到底您是1型还是2型?您可以选择一下,跟不上思路的可以放弃:
1型
2型
如果您选择1型,可能是因为年龄小、消瘦明显、C肽低、有酮体。
继续讨论:
您用胰岛素治疗了1年,体重没有增加,您现在的体型好像比较标准,再化验您的C肽还是比较低,而且有一个抗体阳性了。
好像您更加像1型了。
因为您不胖、C肽低、抗体阳性。
那么您觉得自己是1型还是2型?
1型
2型
您选择了1型。您的大夫可能跟您做了相同的选择。
然后您继续用胰岛素治疗了1年,化验C肽跟去年比增加了1倍,还是有一个抗体阳性。
您这时候换了一个大夫看病,您以前的检查结果都没有拿给他看。他跟您说:胰岛功能还不错,不太像是1型哦,要么吃点口服药看看吧。
您是不是觉得挺迷惑?
然后您吃口服药发现血糖也还好。
现在您觉得自己是1型还是2型?
1型
2型
现在告诉您答案:
为什么抽了血,还是不知道我是1型还是2型?
为什么有人说我是1型,有人说我是2型?
年龄小,不一定是1型;
尿里有酮体不一定是1型;
C肽低,不一定是1型;
抗体阳性不一定是1型。
我下面仔细解释一下。
1. 年龄小,不一定是1型
在2015年的国际糖尿病联盟年会上,发布了一项大型调查结果:
在19岁以下被诊断的糖尿病的患者中,1型占85%,并非是百分之百。其他15%是2型、MODY(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慢性胰腺炎、LADA等。
在20岁以上被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中,2型占49.4%,1型占32%,其他19%是MODY、妊娠糖尿病、LADA等。
这里面提到的一些名词您可能没听说过。不用不好意思,也不用纠结,毕竟您不是医生。
2.尿里有酮体不一定是1型
关于发生酮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很多,这类糖友的C肽水平、抗体检测、未来进展也都被很多医生做过调查,并没有展现出1型的特点。
长期观察发现他们虽然最开始需要胰岛素治疗,但之后β细胞功能可得到充分恢复,并持续多年血糖正常。
这些患者最开始的表现不只是有酮症,很多人还有家族史,有超重或肥胖,有比较严重的代谢紊乱,有一些激素的分泌异常。
如果我跟您说:咱们多查几个指标看看吧。我非常希望您会愿意跟我一起期待看到这些指标的结果。
因为,能够帮您确定是哪型糖尿病。
3.C肽低,不一定是1型
在血糖高的时候,胰岛素的分泌会受到抑制,那么检测C肽的水平也会比较低。
这叫“糖毒性”的作用。
等血糖被控制住,趋向理想范围之后1个月,您的胰岛功能,就会逐渐恢复了。如果在高血糖之后3个月,您检查自己的C肽水平,可能会发现水平升高了。
如果这个时候,您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要注意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哦,否则,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有一张很漂亮的曲线图,我不放在这里,因为糖友看不懂,只有专业人士才看的懂。
胰岛素和C肽是什么关系,您可以看我以前发的一篇文章(安医生告诉你:胰岛素和C肽检查有啥用)。
那篇文章有点啰嗦,有读者还在评论里面说:想卖什么牌的针头就直接说吧。
您读的时候得仔细耐心,结尾似乎确实有点跑题。
4.抗体阳性不一定是1型
有些指南和糖尿病专业书籍里面提到:
有6%-13%的1型患者检测不到抗体,或者他们的抗体会出现阶段性的变化;
有11%-30%的2型患者可以检测到抗体,这些抗体也会有一些变化。
您的抗体阳性,也不一定是1型哦。
晕了吗?
是否还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医生好了?
今天,为什么要跟大家讨论这么复杂的问题呢?
我反问您一下:您为什么关注自己是1型还是2型呢?
为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需要用另外一个问题来回答:最适合您的治疗是什么?
是胰岛素还是口服药?还是根本什么药都不用吃?
分型,就是为了帮您确定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未来治疗方案的可能变化。
还是那个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年度学术会议上发布的研究:在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60%在使用胰岛素治疗。
那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您想问这个问题吗?请选择一下:
想
不想
我知道答案
特别之处在于:
2型糖尿病患者或许在最初的高血糖阶段需要胰岛素治疗,但他们度过这个阶段之后,会不再需要胰岛素治疗。
我继续问您一个问题,请选择一下答案:
您喜欢打胰岛素吗?
喜欢
不喜欢
没想过
想要看懂,您还需要再看几遍?
慢慢看,不要着急。
我觉得,在明确自己的分型和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方面,您还是需要定期到医院里面复诊,跟医疗团队保持联络的。
有一个图片分享给1型糖友:您或许并非只有一个蜜月期。
您的β细胞功能并非在度过蜜月期后就一路直线衰落下去了。当您觉得血糖比较容易控制的时候,可能是您到了第二个蜜月期。

欢迎参与互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