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昂在西山的那个下午
古人的生活奢侈浪漫。
大约七百年前的一个春天,那时的北京大概还没有沙尘暴,天气好得让人忍不住想娶小老婆。“子昂,您去西山转转吧,大悲寺的梨花应该都开好了。”赵夫人正在案前画马,头也没抬,轻轻地说。自觉像猫一样无声站在她身后的赵孟頫(书画大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吃了一惊,他不知道自己的呼吸比平时起码粗了五分之三,怎能瞒得过心细如发的夫人?
西山的空气比城里还要好一点点,灰尘几乎没有(城里每当达官贵人的大车驶过,总会扬起一些灰尘,就像现在的豪华轿车),气温也比城里低一些,心马上平静了不少。大悲寺的梨花真好看,那么大的一棵树,开了几千朵花,每一朵都在尽情绽放,几乎没有一个花骨朵,却又看不到要败的迹象。子昂最喜欢看衬着雪白的梨花的叶子,那是多么可爱的一种绿啊,真不知该用什么颜料才能画下来。
大悲寺的智化上人还和从前一样,嘴边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从子昂认识他到现在,都有十年了,但他一点也没变得更老,而子昂的头发在这十年间已完成了从乌黑到花白再到如今全白的全过程。看了梨花,用了素斋,该喝茶了。“几天前一个游方和尚从南方带了一点茶叶,说是雨前茶,”智化上人取出一个小布包,大约有半斤茶叶,“您也是南方人,应该能尝得出来,喝了觉得好,剩下的您带走。”很多年后,这个下午在大悲寺喝的茶还留在子昂的记忆里,他似乎仍能回想得起当时的茶香。“上人,我来给您抄一卷经吧!”子昂说。
赵孟頫抄的这卷经现在还在(《心经》册页)。在不久前的一次拍卖会上,它以 191.2万美元(合人民币近 2000万元)的价格被人买走。比那半斤雨前茶更好喝的茶叶现在应该还有,但子昂和僧人喝茶的那个下午没有了,他们之间的那份心意没有了。那是个生活节奏没有超过心跳的速度的年代,是个人们据说能享受到生存的豪华感和舒坦感的时代。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05年6月2日《检察日报》声若蚊蝇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