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出奔”也就是流亡政府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当亡国奴的人。他们选择跟君主一起出逃,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要么就是有坚毅的性格,要么就是有对君主的无限忠诚,要么就是有很高的才能,因为有才所以不愿意活在敌人的阴影之下,要么就是精明的投机分子。这些人,如果受奔国能好好使用,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相应的,良禽也是择木而栖,只要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是能够靠着才能而不是血缘关系就出人头地的,自然而然就会吸引天下人才来投靠。在春秋时期,晋国吸引了天下人才,在战国时代,则是秦国。强,且保持恒强,从来都不是靠军事,而是靠组织结构。贵族“出奔”以后既然只是在原国失去了政治权利,那么他们会不会东山再起呢?会,不但会,而且当时还有“三年而复”的礼法帮助“出奔”的贵族东山再起。“三年而复”简单的说就是,“出奔”的贵族到别的国家可以担任与爵位相当的官职,三年之后,原国要邀请“出奔”的贵族回国。当然,“出奔”的贵族愿不愿意回去,那另当别论。《公羊传》就记录了宋国司城荡意诸因内乱受到迫害,“出奔”到鲁国,鲁国给了荡意诸同样的官职。三年之后,鲁文公根据“三年而复”之礼让荡意诸回到宋国,荡意诸回国之后,依然担任司城,且未受到迫害。我们总结一下,贵族在国内受到迫害,或者被别国攻打以至灭国,就可以选择“出奔”,出奔的过程可以很从容,有国家接待,敌军也不追赶,在别的国家想做官可以做官,不想做官可以做个醉生梦死的贵族,三年之后,还可以选择回到原来的国家(国君出奔除外),继续担任官职。这层层的保护措施,基本保证了贵族即便遭遇战争也不容易失去其贵族的身份。但这个措施的前提是——大家都遵守礼法。不过就像所有的规则一样,其创立之初就预示了总有一天会被人打破。“出奔”之礼,在春秋中后期实行的就越来越差。到最后,赶尽杀绝,斩草除根成为主流,贵族终于跌落尘埃,成为与平民同等的存在,而这时候,春秋时代悄然结束,战国时代就拉开了帷幕。--- End ---欢迎理性探讨,怒发冲冠、一叶障目及鸣翠柳者不回复。E-mail:youwushuzha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