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定增补流测算乱象
当前新三板定增补流测算的过程及方法五花八门,但由于股转没有统一标准,实行的是备案制,因此补流测算已流于形式,与监管初衷相悖,达不到监管效果。下面介绍主流的几种方法,但均存在较大的不足:
一、营运资本法
大概计算原理为,第一步,基于2017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预测一个营业收入增长率,计算出预测期2018年度营业收入;第二步,基于2017年底营运资本所涉及的各科目占2017年度营业收入比重,根据第一步算出来的预测期营业收入,进而得出预测期营运资本各科目金额,进而算出预测期营运资本;第三步,用预测期营运资本减基期营运资本,即为预测期的资金需求。
该方法仅计算了总的资金需求,未考虑公司留存收益增加额、可动用的金融资产以及未来银行借款的预计金额。比如账上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随时可出售的,则资金需求就需要扣除这部分,比如账上期末货币资金还有很多,那么下一年预测营运资金需求也要扣除货币资金,再比如银行已授信一笔资金给企业,企业仅提取了一部分,剩余部分企业未来也能提取,资金需求也要扣除这部分。
如前述,该方法存在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但目前主流采用的仍是该方法,理由是原理简单,计算简便。
此外,该案例中,还有一个很主观的地方。营业收入增长率80%的确定并没有说服力,往年增长率出现过从411.96%大幅下降到93.39%,那么2018年较2017年又怎能确保不会从144.06%下降到80%以下呢?
二、营运资金缺口测算法
该方法是根据《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公式进行测算,具体原理为根据上年度的销售成本率乘以(1+增长率)计算本年(预测期)成本率,再除以营运资金周转次数即为营运资金缺口。意思也好理解,成本是企业需要支付的营运资金,再看这些资金一年能周转几次,如果能周转2次,那我只要一半的资金即可满足一年的营运需求。
该方法同时会考虑货币资金余额以及未来银行贷款金额,但完全用成本支出作为营运资金需求过于简单粗暴,如果企业利润表存在大额非付现成本,如折旧摊销、资产减值损失,存在大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则通过销售成本率计算出的成本支出作为营运资金显然会很不准确。这种方法是银行测算贷款人资金需求的主要方法,但如前所述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可以参考一个三板定增案例(公司简称:宏微科技):
三、财务成本管理之资本需求测算
外部融资额=(预计净经营资产-基期净经营资产)-可以动用的金融资产-留存收益增加;
净经营资产=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
留存收益增加=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股权融资额=外部融资额-债务融资。
该方法系汲取了方法一和方法二中可取之处,剔除了缺陷部分。结合经营性流动资产减经营性流动负债,并考虑债务融资因素,从而得出股权融资额。
但遗憾的是未找到采用该方法测算股权融资额的企业。
四、感言
募集资金测算过程其实很主观也很随意,因为有太多的数据可以调。
一年资金量不够就预测两年,还可以提高收入增长率预计,实在不行,换个测算方法,比如由法一换成法儿,预估一个“合适”的销售利润率,再不行就预测一下未来债务融资额。总之,一定要等于或略微超过那个早已商定好的定增金额。
虽说是备案制,但也应当保持一定的严谨,如果流于形式,那么补流资金测算除了平添项目组、审核人员工作量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建议干脆不要补流测算,更多的关注投资者适当性、钱是否到账、募集资金使用监管等等。
_________________
致于一 成于专
好文推荐
小米CDR丨学习普华永道对小米集团新准则下金融负债的后续处理
C社解读丨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含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准则矛盾点阐述)
上一篇
C社解读丨金融工具减值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影响分析(附损失准备会计处理及解题技巧)
专注CPA实务、理论研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