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经方合方的临床经验解读

1、真武汤吴茱萸汤合潜阳丹治疗血管性头痛

验案举隅--6:

周某,男,67岁,退休教师,1997年7月26日初诊:

患者身体素好,多年来经常头部冷痛,终年不能脱帽,即使大热天仍然如此,起因于十余年前冬天,外出淋雨所致。经过无数次检查,三年前确 诊为血管性头痛。患者自诉头部疼痛剧烈,发冷发紧,得热稍舒,口不渴,大便干结,每头痛时,即头部大量出冷汗,血压升高,眼珠发红,持续半小时左右,头痛消失,眼珠红色消退,血压也恢复正常。察其面容晄白,舌胖淡,苔白腻,脉浮紧,时值夏天,仍然头戴绒帽,取帽以后,触摸其头部,感到头皮发,冷汗粘手。此为阳虚寒凝,当温阳散寒,处以真武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附片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白芍10克 生姜10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炙甘草10克 白芥子10克 麻黄5克 细辛5克 吴茱萸15克 砂仁20克 龟板各15克 地龙30克 红糖30克(同煎) 五剂。

1997年8月5日二诊:服上方后,疼痛完全缓解,精神好转。仍用原方5剂,吴茱萸改为5克,每剂加雪莲花一朵,制成蜜丸,每服10克,日二次,早晚各一次。服完一料,大约两个半月之后,疼痛不再,至今未发,冬天也无须带帽。

组方解读:

本案属于寒证头痛,有阳气虚寒、虚阳上浮、寒湿凝聚三种病机,故一诊选用真武汤合吴茱萸汤、潜阳丹三方合方。患者正在发病,疼痛剧烈,因而吴茱萸之用,超过常量,加红糖同煎,是出自蒲辅周先生的经验,可以减缓大量用吴茱萸带来的温燥之弊,再加麻黄、细辛、白芥子,以通阳、温寒、化痰,增强止痛的作用,其中暗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于中。患者又见舌苔白腻、脉浮紧,头痛发作时,每每额上冷汗,眼珠发红,血压升高,这揭示了另外一种病机,即为寒湿内盛、逼阳上浮所致,原方不能完全解决,故加大量砂仁温阳化湿,龟板、地龙潜阳,合用了郑钦安先生的潜阳丹。

仲景治疗各种阳虚寒湿的方剂,都以温阳、通阳、渗利为法,没有芳香化湿。叶天士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首创芳香化湿之法,徐灵胎评曰:“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但叶天士的芳香化湿,是针对湿热交缠而设的,而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则针对寒湿内盛、逼阳上浮的病机,创制了一首“潜阳丹”,药仅四味:附子24克温阳,龟板6克潜阳,甘草15克和中,砂仁30克化湿,砂仁量大如此,其辛温芳香之性,既可入脾,温化寒湿,又可入肾,纳气归原。如此病机阐释,如此组方思维,无疑对仲景学说,是一大贡献。因为患者脉浮紧、舌苔白腻、额上冷汗,血压升高,病机与寒湿内盛、逼阳上浮相符,故合用潜阳丹以芳化潜阳,并加地龙一味,取其咸寒润下,既可监制全方,不使其过于辛热,又有降压通便的作用,防止变生它证。

2、柴胡桂枝汤合二妙散、止痉散治疗身体疼痛

验案举隅--7:

周某,女,62岁,农民,2010年4月24日初诊

患者四肢疼痛酸胀多年,遇到天气变化或劳累加重,时发时愈,做过各种检查,类风湿因子不高,有轻度腰椎骨质增生,饮食二便尚可,最近周身疼痛,右下肢从臀部到小腿胀痛厉害,活动稍舒,躺下尤剧,以致心烦不眠,舌淡苔薄黄,脉弦细。处以柴胡桂枝汤合二妙散、止痉散:

柴胡10克 桂枝1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5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0克 黄柏10克 苍术10克 蜈蚣1条 全蝎10克 七剂

2010年5月2日二诊:

服上方后,臀部及小腿胀痛显著好转,全身酸痛也有改善,颈部不适,精神疲倦,舌淡,脉弦细。原方加减:

柴胡10克 桂枝1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5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0克 黄柏10克 苍术10克 葛根30克 黄芪30克 七剂

2010年5月10日三诊:

服上方后,头颈部及上身疼痛全部缓解,精神亦好转,仅臀部留有酸胀感,脉舌同前,仍然用原方加减:

柴胡10克 桂枝1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10克 黄芩10克 党参15克 半夏10克 生姜10克 大枣10克 黄柏10克 苍术10克 木瓜30克 怀牛膝15克 薏仁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0克 七剂

服后臀部的酸胀感也消失,一如常人

组方解读:

经方中治疗因为风寒湿热导致周身疼痛的方剂不少,大多数以温阳散寒利湿清热为治,如乌头汤、白术附子汤、麻黄杏仁薏苡甘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等。临床治疗,习惯于用经方者,常常根据辨证论治的需要,选取以上方剂。然而柴胡桂枝汤的立意却与以上方剂有显著的不同。《伤寒论》第151条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从证候来分析,“支节烦疼”是指四肢烦劳酸疼,虽不剧烈,但缠绵不已;从方剂的组合来分析,是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两方都以“和法”为治疗原则,而不是以祛风、散寒、去湿、止痛为目的。

这种病痛,最常见于中老年或体质比较虚弱的患者,最容易在劳累过后、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时发生,各种检查都显示不出有严重疾病,用药偏凉、偏温患者都感觉到不适。这是身体虚弱或年龄趋于衰老,肌肉筋骨不胜劳累,不能适应温差、湿度变化所致,这种因为身体不能和调而出现的病痛,不能当做风湿一类病来治疗,应当视为“亚健康状态”,采用“和法”调治,故以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用,和阴阳,和表里,和营卫,和气血。全方药性平和,不偏温,不偏凉,具有调补与治疗兼施的特点,故在中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中运用很广。疼痛是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如开春季节湿热萌生,则合用二妙散,即加苍术、黄柏;如属劳累所致,则合用当归补血汤,烦疼而致睡卧不安,再加鸡血藤、酸枣仁、茯神;如疼痛以臀部腿部为甚者,则合用四妙散,即二妙散加怀牛膝、苡米;如疼痛牵涉到颈部,则合用葛根汤,即加葛根;如疼痛剧烈,则合用止痉散,即加蜈蚣、全蝎等。

3、桂枝茯苓丸合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治疗痤疮

验案举隅--8:

尚某,女,27岁,2010年6月15日初诊:

脸上长痤疮几年,色红密集,挤压时疼痛,有白色分泌物,每月经前加重。4月份未行经,5月份行经2次,六月份尚未来月经,常经期紊乱,经色暗,经量较少,偶尔有血块,腹不痛,大便难解,一年四季手足冷,察之面色晦暗,皮肤油重,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处以桂枝茯苓丸合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加减:

肉桂10克 茯苓10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大黄10克 栀子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黄柏10 连翘15克 乳香5克 没药5克 花粉10克 浙贝10克 皂刺5克 炮甲5克 三剂为蜜丸,每日2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大约可以服一个半月。

2010年8月3日二诊:

上方服完后,手足冷、大便秘结显著改善,脸上痤疮不再发作,但月经仍然不对期,原方继续服一料,并以加味逍遥散调治,数月而愈。

刘某,女,24岁,2009年10月5日初诊:

从18岁起开始长痤疮,延绵不断,天热时痤疮变红、变大,甚至化脓,触之疼痛,月经提前、量多,大便偏干结。察之面色红,舌苔薄黄,脉沉涩。处以桂枝茯苓丸合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

桂枝10克 茯苓10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大黄炭10克 黄连10 黄芩10 水牛角15克 生地30 银花30克 连翘15克 蒲公英15克 野菊花15克 紫花地丁15克 天葵子10 克 三剂为蜜丸,大约可以吃两个多月,每日2次,每次10克

2009年12月7日二诊:

服上方后,痤疮开始好转,月经提前、量多的情况改善,大便通畅,脉舌如前,仍然用原方为蜜丸继续吃三个月,后以原方去五味消毒饮加凌霄花、茜草、藏红花为蜜丸消除痤疮留下的疤痕,告知避免熬夜,服辛辣、发物及油炸食品

组方解读:

痤疮为青年男女易患的疾病,现今中年人发病的亦复不少,除了西医认为的雄激素过高容易导致之外,日常油脂、蛋白摄入过多,抽烟、喝酒、熬夜,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中医一般从火毒炽盛或湿热蒸熏两途入手治疗,用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煎剂,有时有效,有时无效,爆发期有效,慢性期无效,长期服用则患者感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此为过用寒凉所致。临床报道桂枝茯苓丸加大黄可以治疗痤疮,通过通阳活血的途径使郁火消散,痤疮平息,患者多有手足冷、大便不畅等证候。但较为严重的痤疮,此方则效果不理想。以上说明痤疮的治疗,需要通阳活血与清热解毒两者结合。我常以桂枝茯苓丸加大黄为主,痤疮散大、红肿为甚者,则合用五味消毒饮;痤疮硬结、分泌物多者,则合用仙方活命饮;痤疮密集、油脂较多者,则合用黄连解毒汤。患者明显有手足冷、舌质暗的,桂枝改用肉桂,加强其通阳的作用;大便稀溏的,去大黄,酌加少量干姜;月经提前量多色红的,合用犀角地黄汤凉血;皮肤油脂特多的,加猪牙皂角化痰。一概制成蜜丸或水丸,便于缓图,长期服用,以避免汤剂的寒凉过度。配合得当,临床效果颇佳。

4、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茯苓丸合百损丸、阳和汤治疗股骨头坏死

验案举隅--9:

胡某,女 65岁,农民2009年11月10日初诊:

患腰腿疼痛十多年,从去年开始,出现左侧臀部以下骨头疼痛流胀,跛行,不能任力,每走十余步即须休息,怕冷,饮食二便尚可。西医诊断有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左侧股骨头坏死。察之面色不华,舌暗淡,脉沉缓无力。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茯苓丸、百损丸、阳和汤加减:

麻黄8克 附子10克 细辛5克 肉桂3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白芥子10克 炮甲5克 蜂房10克 鹿角胶10克 炮姜5克 土鳖虫10克 三七片10克 鸡血藤30克 七剂

2009年11月20日二诊:

上方服后,疗效显著,流胀基本消失,痛稍减,拟用原方为蜜丸常服:

麻黄10克 附片15克 细辛5克 肉桂5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赤芍10克 茯苓10克 干姜5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三七15克 琥珀10克 血竭10克 续断15克 补骨脂15克 杜仲10克 骨碎补10克 鸡血藤15克 炮甲10克 白芥子10克 全蝎10 蜂房10克 鹿角胶15克 土鳖虫15克 白芍15克 自然铜15克 地龙15克 龟板胶15克 小海马15克 二剂为蜜丸,每日2次,每次10克,大约可以服两个月

2010年2月12日三诊:

上方服完一料,疼痛大为减轻,跛行亦不明显,腿脚有力许多,能够行走几百米,近日来天气升温潮湿,腰腿又觉得有些酸胀,拟用原方加苍术15克、黄柏15克,为蜜丸续服。一年后随访,病情稳定,行走自如,未继续检查。

附记:2009年1曰29日,大年初四,我应邀赴上海为作家潘肖珏治病,潘女士患双侧股骨头坏死第四期,只能坐轮椅,在服中药的同时,坚持进行按摩、艾灸,积极探索食疗、营养和各种自我保健的方法,经历了一年多的综合治理,终于获得临床治愈,能够行走自如,经照片确认,原已凹陷的股骨头坏死处,表面较为光滑,头内长出了新的骨小梁,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她将自己求医问药以及自我诊疗的历程,写成了一部书《我们该把自己交给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书中收载了我给她开的第一张处方:

熟地10克 鹿角胶10克 干姜8克 桂枝10克 白芥子10克 鸡血藤15克 红景天10克 炙甘草10克 土鳖10克 穿山甲10克(研末冲服) 蜂房10克 骨碎补15克 仙灵脾10克 神曲10克

组方解读: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走经脉,桂枝茯苓丸通阳活血,走络脉,两方合用,对于寒客经络、阳气受阻、血脉不通引起的肢体疼痛,往往有很好的疗效。然而对于这种或因寒气入骨、或因跌打损伤导致痰瘀交阻、股骨头得不到营养而坏死的顽疾来说,单凭以上两方温通的力量有所不递。我从《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得到一首“百损丸”,据蒲老介绍,“此方为老中医口授方,我得此方已六十余年,治跌打损伤,不论内伤脏腑,外伤筋骨,以及劳伤经络。并治遗精、脚弱、腰膝酸痛,诸虚日损,久服自效。功专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活血消瘀,续断伤,补骨髓,纯属以通为补,而无滞补之弊。”从我的临床阅历来看,本方所适合的病机,应当是由瘀致虚、由虚致瘀、虚瘀夹杂的病症,特别适合于骨头的退行性疾病。原方取法于著名的“青娥丸”,以补骨脂、骨碎补、杜仲、续断、肉苁蓉补肾,强筋壮骨;当归、黑豆、鸡血藤、川牛膝补血、通经络、利腰膝;沉香理气,三七、血竭、琥珀活血止痛。全方补消兼施,药性平和。我借鉴朱良春先生用动物药的经验,更将海马、全蝎、土鳖、鹿角霜等融入方中,多年以前,用来治疗中老年腰腿退行性骨病,取得普遍的疗效。在本案中,我尝试将两首经方温通的作用与此方治疗骨病的效果结合起来,治疗股骨头坏死,初步积累了一点经验。

5、小青龙汤、乌梅丸合缩泉丸、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

验案举隅--10:

辛某,女,39岁,2005年6月5日初诊。

患过敏性鼻炎十余年,每天早晨打喷嚏、鼻痒、流清涕如水,须持续一个多小时,不能自止,四季无差别,天冷尤剧,做过各种检查,服过多种中西药,均疗效不显,近年来,嗅觉下降,月经尚正常,白带较多清稀。察之患者面白,舌胖淡,津液多,口不渴,小便少,偶尔黄,脉弦细。拟用小青龙汤合缩泉丸加减:

麻黄1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 细辛5克 干姜10克 半夏10克 白芍10克 五味子10克 益智仁10克 乌药10克 山药30克 黄芪30克 白术10克 防风10克 蝉蜕5克 僵蚕10克 服十四剂。

7月1日二诊:上方服后,喷嚏、鼻痒、流清涕程度减轻,时间也缩短,但月经提前一周,量多,白带偏黄,如豆腐渣状,月经前后阴搔痒,有慢性阴道炎,口苦,咽微痛,舌苔薄黄,脉细数,拟用乌梅丸加减:

乌梅60克 黄柏15克 黄芩15克 麻黄10克 干姜5克 细辛5克 桂枝10克 附子10克 川椒5克 炙甘草10克 当归10克 黄芪50克 防风10克 白术15克 苦参10克 白鲜皮15克 蝉蜕10克 僵蚕10克 诃子10克 蛇床子15克 川槿皮15克 苏合香10克 露蜂房10克 五味子10克 乌药10克 益智仁10克 山药15克 二剂为蜜丸,每天两次,每次10克,大约可服两个月

服上方两料后,过敏性鼻炎基本治愈,嗅觉逐渐改善,追踪三年,未曾复发

组方解读:

过敏性鼻炎以打喷嚏、流清涕、鼻痒为主要证候,从病机上分析,多为肺寒挟有水饮,用小青龙汤是为正宗。然而,有时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一味温散,反而使肺气更伤,故必须标本兼顾,本案一诊采用了小青龙汤、玉屏风散、缩泉丸三方合方。缩泉丸本为治疗肾气虚冷、膀胱失约、小便频数而设,曾读一位中医前辈的书,他认为:过敏性鼻炎涕流不止者,当用缩泉丸,因为肺肾母子相通,共同完成通调水道的作用,固下即可以摄上。这个观点颇有创意。三方合用,以小青龙汤温肺化饮,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缩泉丸温下摄上,温散与补益、固摄熔铸一炉。

用药后,虽然取得初步疗效,究竟药性偏温,带发了慢性阴道炎,出现月经提前、瘙痒、口苦、舌苔薄黄等热像,说明本案的病机较为复杂,下焦有伏热,必须清热坚阴,且不适合于用汤剂求速效,故二诊改用乌梅丸合玉屏风散、缩泉丸,制成丸剂缓图。针对过敏性鼻炎的特殊情况,乌梅丸中以黄芩代黄连,加诃子酸收、专走肺窍,与乌梅相配,收敛止流的作用大增,再加苦参、白鲜皮、蝉蜕、僵蚕、蛇床子、川槿皮等,以清热、祛风、止痒。方中的蛇床子、川槿皮,很少有人内服用于止痒。我从朱良春先生的著作中读到蛇床子可治咳嗽咽喉痒(《朱良春医集》2006:336)试用于临床,确实有效。朱良春先生善用白槿花治疗过敏性结肠炎,白槿花长沙药店无货,只好用川槿皮代替,亦有效。蛇床子性温,川槿皮性寒,两者同用,则不温不凉,我常用于鼻痒、咽痒、皮肤搔痒、阴痒等症,感觉比传统止痒抗过敏的对药如荆芥、防风,蝉蜕、僵蚕等效果要好。

五行大全:五行脏腑 + 五行天象 + 五行类象大全

《黄帝内经》脏腑五行五色五味对应表

五色

五色之见死

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色见赤如衃血者死

色见黄如枳实者死

色见白如枯骨者死

色见黑如炲者死

五色之见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鸡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乌羽者生

五藏所生之外荣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色味当五脏

青当肝

青当筋

赤当心

赤当脉

黄当脾

黄当肉

白当肺

白当皮

黑当肾

黑当骨

生死面相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五味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合

肝欲酸

心欲苦

脾欲甘

肺欲辛

肾欲咸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灵活)

咸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烦恼)

辛走气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虚)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变呕
(呕吐)

五味所禁

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味所伤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多食酸则肉胝绉而唇揭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五宜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梗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脾病者宜食

大豆、猪肉、栗、藿

肺病者宜食

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

黄黍、鸡肉、桃、葱

五脏所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五脏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用辛补之

用咸补之

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用苦补之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黄帝内经》脏腑五行对应表

五脏

五脏之官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五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腑之官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

心包络

三焦者,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心包络)

脏象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罢极之本

魄之居也

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

阳中之少阳

通于春气

生之本

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

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阴之类

通于土气

气之本

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

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五脏生成

肝之合筋也
其荣爪也
其主肺也

心之合脉也
其荣色也
其主肾也

脾之合肉也
其荣唇也
其主肝也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其主心也

肾之合骨也
其荣发也
其主脾也

五脏所主

五充(体)

骨、髓

五华

唇四白

五窍

五脏化液

五脏所藏

肝藏血

血舍魂

心藏脉

脉舍神

脾藏营

营舍意

肺藏气

气舍魂

肾藏精

精舍志

五志

忧、悲

恐、惊

关节分布

两腋

两肘

两髀(髋)

两肘

两腘

脏热分布

左颊红

颜面全部红

鼻红

右颊红

两颧红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

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气血筋脉注入处

诸筋者皆属于节
(睡觉时,血归于肝)

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

诸髓者皆属于脑

五精所并

精气并于肝则忧

精气并于心则喜

精气并于脾则畏

精气并于肺则悲

精气并于肾则恐

精气注入
(五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黑眼

约束

白眼

瞳子

风轮

血轮

肉轮

气轮

水轮

角膜、黑睛

眼角的血络

眼睑、眼皮

巩膜、白睛

瞳孔

五脏

肝藏血

血舍魂

肝气虚则恐

实则怒

心藏脉

脉舍神

心气虚则悲

实则笑不休

脾藏营

营舍意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肺藏气

气舍魂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

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藏精

精舍志

肾气虚则厥

实则胀

五气所病

在肝为语
在胆为怒

在心为噫
在小肠为泄

在脾为吞
在胃为逆、为哕 、为恐

在肺为咳
在大肠为泄

在肾为欠为嚏
在下焦为水
膀胱不利为隆,不约为遗溺

五精所并

精气并于肝则忧

精气并于心则喜

精气并于脾则畏

精气并于肺则悲

精气并于肾则恐

五脏所恶

肝恶风

心恶热

脾恶湿

肺恶寒

肾恶燥

病发

惊骇

病在五脏

病在舌本

病在背

病在溪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五病所发

阳病发于冬

阳病发于血

阴病发于肉

阴病发于夏

阴病发于骨

五劳所伤

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

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五脏之脉

代(缓)

营、石

五邪所见
(重症)

春得秋脉

(肝旺于春,其脉应弦。春不见弦脉,而建毛脉,为肺克肝之象。)

夏得冬脉

(心旺于夏,其脉应钩。夏不见钩脉,而见石脉,为肾克心之象。)

长夏得春脉

(脾旺于长夏,其脉应缓。长夏不见缓脉,而见弦脉,为肝克脾之象。)

秋得夏脉

(肺旺于秋,其脉应毛。秋不见毛脉,而见钩脉,为心克肺之象。)

冬得长夏脉

(肾旺于冬,其脉应石。冬不见石脉,而见缓脉,为脾克肾之象。)

五邪所乱

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黄帝内经》五行天象对应表

阳干

阴干

天干化合

丁壬

合化木

戊癸

合化火

甲己

合化土

乙庚

合化金

丙辛

合化水

阳支

辰戌

阴支

丑未

地支三会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丑

地支化合

亥卯未

三合化木局

寅午戌

三合化火局

巳酉丑

三合化金局

申子辰

三合化水局

八卦

震巽

艮坤

干兑

五力

岁星

荧惑星

镇星

太白星

辰星

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

故曰其数八

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

故曰其数七

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

故曰其数十

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

故曰其数九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故曰其数六

静兼

曲直

燔灼

高下

散落

沃衍

五化

生荣

蕃茂

丰满

坚敛

凝坚

宣平

均衡

齐修

宣明

咸整

温和

炎暑

溽蒸

清切

凝肃

湿

发散

明曜

安静

劲肃

流源

宣发

郁蒸

云雨

湿

雾露

摧拉

炎烁

动注

肃杀

凝冽

燔火满

淫溃

苍落

冰雹

平气之纪

敷和

升明

备化

审平

静顺

不及之纪

委和

伏明

卑监

从革

涸流

太过之纪

发生

赫曦

敦阜

坚成

流衍

附:五行类象大全

1、天干五行类象

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2、地支五行类象

子为阳水,丑为阴土,寅为阳木,卯为阴木,辰为阳土,巳为阴火,午为阳火,未为阴土,申为阳金,酉为阴金,戌为阳土,亥为阴水。

3、数字五行类象

1为阳水(壬水),2为阴火(丁火),3为阳木(甲木),4为阴金(辛金),5为阳土(戊土),6为阴水(癸水),7为阳火(丙火),8为阴木(乙木),9为阳金(庚金),0为阴土(己土)。

4、八卦五行类象

乾为阳金(庚金);兑为阴金(辛金);离为火;震为阳木(甲木),巽为阴木(乙木);坎为水;艮为阳土(戊土);坤为阴土(己土)。

5、五行方位类象

木者,位处东方;

火者,位处南方;

土者,位处中央;

金者,位处西方;

水者,位处北方;

6、五行颜色类象

木者,其色青;

火者,其色赤;

土者,其色黄;

金者,其色白;

水者,其色黑。

7、五行阴阳类象

木者,少阳也,阳主露,主外,故木具有生发、舒畅、调达的特性;

火者,老阳也,阳主外、主上,故火具有向上、昌茂、繁盛、炎热的特性;

土者,阴阳混顿之地,故为万物之收藏之所,故土为万物之库,阴阳特性不很明显,似宇宙混顿之初,乃“一生二、二归一”之一也,故土具有生养、承载、受纳、化育的特性。

金者,少阴也,阴主藏、主内,故金具有收敛、肃杀、潜藏、清净的特性;

水者,老阴也,阴主柔、主下,故水具有向下、寒冷、滋润、静藏的特性;

8、五行味觉类象

木者,其味酸;

火者,其味苦;

土者,其味甘;

金者,其味辣;

水者,其味咸。

9、五行人体类象

木者,在内为肝胆,为内分泌系统;在外为眼睛、为眉毛、为毛发、为筋骨、为四肢,均为类似树木之生长。

火者,在内为心脏及心脑血管,为血液循环系统、为小肠;在外为头部、为额、为上停。

土者,在内为脾为胃、为肠,为消化系统;在外为皮肤、为肉,为中停。

金者,在内为肺、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为大肠;在外为鼻,主呼吸。

水者,在内为肾、为膀胱、为子宫,为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在外为耳,为阴部, 腰部、为下停。

10、五行本性类象

木者,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上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可类象世间一切木类之物,比如直观可见之木,如:树木、木材、木器、家具、木成品、树苗、茶叶、草药、中药等等。亦代表木类之衍生物,比如以木制浆,而造处纸,所以纸亦为木;以木之花果制,而成花茶等等,亦属于木;从植物中提炼精华,而成食品化妆品,亦属于木;比如由植物中提炼的药品,如中成药;由木而产生之纤维产品,比如生活中之全棉之衣服、毛巾等等。此种等等,不计其数,均为木类。

火者,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可类象世间一切火类之物,比如直观可见之火,如炼钢之火,火力发电之火,饮食烹饪用火等等。而由于火代表光明,炎热,所以亦代表火类之衍生物,比如灯光、照明、光学、高热、易燃等等,又由于火炎上之特性,其为老阳,性燥动,所以很多能源均属于火,以其蕴涵之能量发光发热产生能源也,比如电力,生物被电击后,与被火烧是类似的,所以电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火,灯光无电不亮,所以由此衍生很多“电”方面的均属于火,比如电子、电脑、电器等等,而另外,比如能源、食油、煤、天然气、煤气等均是衍生之火,由此由石油而产生之化工业,均属于火,由此之化工制品、比如油漆、塑料制品、生活中的牙刷、保鲜膜、肥皂、沐浴露等等,化纤制品,化纤布及制造的化纤类衣服等等,均不出化工范围。此种等等,不计其数,均为火类。

土者,古人称“土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可类象世间一切土类之物,比如直观可见之土,如:土地、房地产、山地、堤坝等等,亦代表土类之衍生物,如水泥、砖头、陶瓷等等,及由土而产生的各类制品,比如泥土中提炼的化妆品、养颜泥、深海泥等等,均为土类。

金者,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杀、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可类象世间一切金类之物,比如直观可见之金,如:冶金、钢铁、矿产资源、金银铜铁锡、金属制品、金银首饰、五金产品、刀具、金属机械等,亦代表金类之衍生物,比如说电器中之金属零件,汽车,凡是一些金属制造之产品,均为金类。

水者,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可类象世间一切水类之物,比如直观可见之水,如: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饮料、可乐等等,亦代表水类之衍生物,包含水中之产品,如制冰、冰水、鱼类、水产、水利、冷藏、冷冻等等、水电站之水。水如同火,乃处阴之极,以其性先下而动,而能作为水力之能源,此点与火有共同性。

11、五行人性类象

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木主长,主文书思考,所以人长得清秀瘦长、修植而高,相学以其为木型,而关节粗大。木之正者,主人博爱恻隐,慈祥质朴,多研究精神。木之偏者,主头发稀少,性格偏狭,内心多思虑而鄙下吝啬。

火主礼,火为老阳为炎上之性,所以其性急,其情恭。人长相尖露上炎、奇凸突兀者,相学以其为火型。火之正者,主精神闪烁,精力充沛,为人纯朴急躁而谦和恭敬,为直性子。火之偏者,则黄瘦尖楞,语言妄诞,性格暴躁易怒,多犯口舌,多惹事端,做事有始无终,三分钟热度,而无耐性。

土主信,因其处于中,所以其性重,其情厚。人长相厚而不圆、声重而迟、步稳而缓、肉厚结实者,相学上以其为土型。土之正者,主人忠孝至诚、度量宽厚、言行一致、诚而有信;土之偏者,土重,主人思想僵化、愚拙内向,土轻,主人性格乖戾、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义,其性刚,其情烈。人长相骨肉相称、面方白净、骨肉相配、不胖不瘦、坚实方正、俊男靓女,相学上称之为金型。金之正者,主人刚毅果断、思维敏捷、明辨是非,金之偏者,主性刚好杀,有勇无谋、或刻薄内毒、吝啬贪婪。

水主智,水为老阴为静为思,所以其性聪,其情善。圆厚而匀、韵长而宏、面黑有彩者,相学上称之为水型。水之正者,主人足智多谋、学识过人、言语清和。水之偏者,太过则主好说是非, 飘荡贪淫,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胆小无略,行事反覆。

12、五行相杂类象

以上大致为五行之单独属性,而世界发展之变化,如今的大部分物体均为五行交杂之象,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日常所见之冰箱之类电器,其多由塑料及金属两种五行交织而成,而以金属为金、塑料为火也;比如炼钢行业,乃火克金,包含火与金两种。水电站,则为以水而生火之行业;比如服装,有棉制的,为木,有化纤尼龙等等,均属于火。

一般而言,越单纯五行之行业,自然技术越简单,也越传统,而多五行交汇之行业,五行越多,乃技术越复杂,也越先进。乃世界之“三生外物”之结果,是一个衍化之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