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做选择性大脑短路妈
请先帮忙填写问卷,谢谢亲。
如今当妈难已是一个时代特征,单纯的看护好孩子,管好他们吃喝,早已不能代表妈妈们的价值。许多妈妈简直要把自己锤炼成三头六臂,甚至是齐天大圣般万能型妈妈。
家门口是小学,小学周边必须是补习班密集,眼看着妈妈们拖着琴、抱着画板、拉着冰球具、抱着书本、提着菜篮、拎着工作包……。不论哪一样,都是妈妈们陪学、陪练、陪成长、照顾日常的轻重武器。回到家,还要辅导、做饭、打扫,甚至帮助做点功课,协助做点手工,外边搜集些题目做成卷子。
而这些妈妈中,很多人必须冲进单位立刻能上对领导,下管员工,对面应酬着客户。看着这些妈妈,我真心觉得做妈不仅是生与养,更是全能家教。
这让我不得不想到妈妈中的另类,朋友小梅,她也是妈妈,可她不但不“万能”,还时不时的“不能”。到小梅家,儿子小睿洗米蒸饭、洗衣服晒衣服、收拾妈妈的抽屉,是常见现象。若说小梅狠,我当时真觉得够狠,私下说过她:你也太不像话了,孩子才多大就照顾上你了。
小梅告诉我,她上班能耐不小 ,可就是回家能耐小。她认为,孩子就是要锻炼,但不是你逼着他学,赶着他做,只有他周边的人需要他,他才做得心甘情愿。她甚至问我:为什么人家农村的小朋友,五六岁就干好多家务,上小学就能当个大人一样种地了?就是因为家庭需要。我们在城里,没有那么多需要,如果妈妈再是万能的了,孩子就真的不能了。
我并不十分认同她的做法,但十多年过去了,小睿不仅学习成绩优良,品行和人际关系更是表现突出。组织活动,建立社团,参与社会活动,不仅自己能力强,还很会带动别人。特别是家庭责任感,更是一批孩子中最突出的。小梅这种选择性能力短路,还真是有成效。
如果说小梅是个例,那么在我接触的一部分妈妈中,有许多都是这这样的。王红是我二十多年的朋友,她在孩子面前会胆小,会怕黑,会容易受伤。这些表现与工作中雷厉风行,干练火爆的形象反差极大。可是,她有自己的理论,孩子正在建立认知,你如果什么都能,他(她)就容易依赖。而让他(她)的认知建立在妈妈需要保护上,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强大起来。
如今,孩子已经上高中,不论在家里还是外边,孩子都是照顾家庭,体贴懂事的角色。走到天涯海角,遇到下雨打雷都会打电话嘱咐爸爸早些回家,因为妈妈怕打雷。对待同学,朋友,也是懂得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在任何一个集体都能成为大家公认的领头人。
而我个人,也曾经尝试这么做。每年我都会带孩子去旅行,只要在游玩的路上,我就立刻变得能力衰退。简单的地图不会看,明确的标识不会辨,酒店入住办不明白,地铁公交看不懂路线……。从孩子小学开始,我们出门这些事,就逐步转移到她身上,而她也会在我貌似焦急无助的时候,乐得展现自己的才能。记得一次在香港旅行,我鼓捣半天也买不出来地铁票,求助她的眼神让她立刻找到感觉,上去三下五除二搞定,特别有成就感。到了高中 ,孩子不仅能够给一家人做饭,还克服困难,每天转换三趟公交上学,还能率领同学到外地旅游,全部行程自行安排设计。
幼儿和学生时期,是孩子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大部分妈妈看到是要照顾好他们的健康,帮助他们学习好知识,带领他们补充学习其他能力。可这些能力的提高,却没有建立孩子的兴趣培养,自主成长愿望的基础上。
妈妈们十八般武艺全掌握之后,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能力是不是就提高了?当我们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无所不包的时候,孩子们在妈妈极度万能的压力下,只会产生两种心理:一、妈妈太棒了,我再努力也不行。二、妈妈这么用心对我,如果我做不好就是对不起她。试想,如果你在家庭中,常年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你能冷静考虑“我的兴趣”,“我的爱好”吗?你能感受到家庭对你的需要吗?你对家庭有付出的愿望吗?
所以,妈妈们不必万能,适当的、适时的选择性短路一下,肯定孩子在某一方面超越了你,是真正会做妈妈的表现。当我们要去提高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时,一定要让他们体会到掌握这样能力的家庭价值,然后逐步体现到社会价值上。单纯的照顾和要求,只能让孩子内心充满压力,只有肯定和帮助,让孩子在“原来我这点比妈妈强”、“我也可以帮助妈妈”、“妈妈这方面需要我学会了再照顾她”,他们才会从中获得个人价值的印证,最终实现自觉学习、主动掌握那些不太好学,没什么乐趣的内容。
资深职业辅导师
情感专家
资深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