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三十五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三十五
承前篇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要认识运动必借助参照。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对认识运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比如有人从杭州带了一箱包装严严实实的钱从杭州坐火车到了北京。有人问钱动了吗?回答:“钱动了”。又一回答:“钱没动”。这是两个相反的回答。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时段内动与不动是两个相反的感念。按照二维思维判断。两个相反的回答必有一错一对。“钱动了”说的没有错前钱确实动了。钱从杭州到了北京。但是钱也确实没有动。钱的包装完好,所以钱没有动。确定了参照物,那么不论你是什么样的思维都能找到统一的正确答案。
来、去是两个相反的概念。但在中文中却可以是走向同一个目标的表达。
《说文解字》:“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缝,象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麦芒朿垂穗似从天冉冉降临之形是来字之范式。
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以某处为参照。并以站在此处为立场,由远至近到达该处。朝自己的方向由远而近是来的本义。方向是朝着说话者的方向。如:《易·咸》“憧憧往来。”。《易·杂卦》:“萃聚而升不来也。”。《论语·季氏》:“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有空到我家来玩。”。这句话的目标方向非常明确。如果说话者是站在对方的位置来表达到达对方的所在。那么方向是朝着对方所在的方向。比如:“有空还想到你家来玩。可以吗?”。也就是说只要参照改变那么判断的方向也就随之改变。“来”字其本义是朝自己的方向由远而近。由于将自己的位置放在了对方的位置上了,虽然是同样的表达,那么“来”字的表达实际上已变成了朝自己对方的方向由远而近。
我家,你家显然是不同的目标方向。“来”表达了不同的方向,并不是改变“来”的本义。而是我们改变了语境。我们依照语境作为参照而有了新的判断。而这种参照判断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我们并没有刻意要这样去理解。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逻辑方法。中文是动态逻辑。动态逻辑的推理是随着参照的变化而变化。不是固定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