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0水下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0引言

水下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决定了其对混凝土技术要求较高。良好的灌注性能是水下灌注桩混凝土必须具备的。水下灌注桩混凝土的灌注性能,是指混凝土由搅拌车卸到料斗,经导管完成水下桩基浇筑的难易程度。灌注性能良好的水下灌注桩混凝土,不仅具有大的流动性,同时混凝土的粘聚性合适。这就要求混凝土流动性经时损失小,运送到施工现场时还有较大坍落度(≥18cm)和扩展度(≥50cm),以便利用自身重量沉实。其次是粘聚性合适即有抵抗泌水、离析的稳定性,当混凝土过粘时,混凝土料沉上翻难,灌桩速度慢需要多次拆管;反之混凝土有离析倾向,容易造成堵管断桩。

本文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水下灌注桩混凝土设计特点,对C30水下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1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1.1原材料

(1)胶结材:福建炼石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华能电厂生产的II级粉煤灰。

(2)骨料:细骨料闽江河砂;粗骨料为石灰石碎石,由小、中、大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

(3)外加剂:保坍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0.8%~1.2%,减水率≥25%。

(4)拌合水:自来水。

1.2实验方法

(1)原材料分析实验方法。水泥分析实验依据GB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和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粉煤灰分析实验依据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骨料分析实验依据GB14684-2011《建筑用砂》,GB14685-2011《建筑用卵石、碎石》。

(2)配合比设计。C30水下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依据JGJ55-2011《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

2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2.1原材料分析

(1)胶结材:水泥、粉煤灰部分性能分别见表1和表2。

(2)骨料:粗骨料为公称粒径4.75~9.5mm(小),9.5~16mm(中)以及19~26.5mm(大)三个级配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三个粒径的石子的筛分实验结果见表3。按小∶中∶大=1∶7∶2、2∶4∶4的比例配制的粗骨料级配曲线分别见图1中的曲线1和2。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1圆滑,该比例配制的连续级配较合理;曲线2几乎为一斜线,大石子偏多约占40%,该比例配制的级配较不合理。因此粗骨料按小∶中∶大=1∶7∶2的比例配置。

砂的筛分曲线见图2,细度模数2.3,属III区中砂,含泥量1.2%。

2.2C30配合比优化设计

(1)试配强度。水下混凝土一般配合比同陆上混凝土相同,但由于受水的影响,一般会比同条件下的陆上混凝土低一个强度等级,所以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C30水下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按C35设计。

fcu,o=fcu,k+1.645σ=35+1.645×5.0=43.2MPa

说明:P.O42.5水泥28d胶砂强度47.5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根据JGJ55-2011取5.0。

(2)混凝土的水胶比。

说明:①JGJ55-2011表5.0.4碎石回归系数αa=0.53、αb=0.20;②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fce=47.5MPa;③矿粉、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和20%,因此按表5.1.3γf、γs取0.85、1.0。

(3)确定用水量mw0、胶结材用量mb0、粉煤灰用量mf0、水泥用量mc和外加剂用量ma0

根据JGJ55-2011表5.2.1-2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碎石最大粒径为26.5mm坍落度75~90mm的混凝土用水量m′wo为210kg/m3,坍落度为200mm的混凝土用水量m′wo=210+5×(210-90)/20=240kg/m3

用水量:mw0=m′wo×(1-β)=240×(1-25%)=180kg/m3

胶结材用量:mb0=m′woW/B=180/0.44=409kg/m3

粉煤灰用量:mf0=mb0×βf=409×20%=82kg/m3

水泥用量:mc=mb0-mf0=409-82=327kg/m3

外加剂用量:ma=mb×β=409×1.2%=4.9kg/m3

(4)确定砂率,根据容重法计算出粗细骨料用量。

考虑工程实际中所用的砂的Mx=2.3为III区中砂,该砂细颗粒较多,虽然有利混凝土保水和粘聚性,砂率适当靠下限βs取4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因此mcp取2400kg/m3

综上,C30水下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见表4的B组,并在此配合比的基础上水胶比增减0.03,计算出的配合比见表4的A、C组。

2.3C30水下混凝土试配与确定

每组配合比进行试配,测试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保坍性能,并成型混凝土标准抗压试件,试验结果见表5。

从表5混凝土试配实验结果和图3初始和1.5h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看:

①各组配合比的初始流动性较大(坍落度≥18cm、扩展度≥50cm),混凝土流动性经时损失较小,1.5h后流动性均能满足水下灌注桩混凝土流动性要求。但A组配合比和易性较差,笔者认为外加剂掺量稍微有点过,因此初始混凝土有离析倾向,1.5h混凝土和易性反而变好;C组配合比的混凝土稍粘,B组配合比的混凝土粘聚性适中。

②混凝土28d强度C>B>A,C组高于试配强度(43.2MPa),B组基本达到试配强度,A组未达到试配强度。

③各组混凝土容重符合设计要求,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均不需要调整。

综上所述,符合设计要求的C30水下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为B、C两组。在满足强度、灌注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成本较低的B组配合比。

3结语

按本文配合比优化设计的配合比B,混凝土拌合站已经顺利完成水下管桩桩混凝土浇筑。可见,只要充分认识水下灌注桩混凝土设计要求,对原材料、运距等因素充分全面考虑,并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设计出合理的水下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是可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工程。

文章来源:砼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