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过来,春节送大礼-《茶阳往事》有奖征文来啦!
《茶阳往事》微信公众号成立一年多以来,已推送各类文章数百篇,除部分往事君自己原创和网上转载的文章外,还得到不少大埔文史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其中要特别感谢的有王绍沪老师、赖君渊先生、钟子邦先生、饶超然老师的供稿,以及罗盛裕先生、钟橡柱先生、詹旺先生、钟志新先生、饶裕新先生、钟凯先生、饶高中女士、钟秀桃女士提供的各类素材。在众人的帮助和支持下,才有《茶阳往事》的诸多推文问世,以肴读者。各类推文亦影响了部分外出乡贤对家乡文史的挖掘和乡村建设的关注,并在各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暮色下的古镇
而《茶阳往事》公众号亦得到不少乡人的喜爱,时至今日,关注者已逾2000人,且一直在不断增加。在之前往事君的原创文章中,部分设置了打赏功能,亦得到不少朋友的打赏支持,《茶阳往事》和往事君对打赏的资金则是用于一些埔邑文化的推广和各类小公益活动,包括对永盛坪村路建设、太宁义训堂基金筹集、古村小水角休闲公园建设以及对抗战老兵饶世汶的关爱等,《茶阳往事》都作了一点小支持。
古村小水角休闲广场
茶阳古镇,作为大埔400多年的老县城,人文底蕴深厚,各类与大埔人文有关的遗迹文物众多,民间也深藏各种故事和传说,包括各姓氏先人遗著,都极富挖掘和记录价值。《茶阳往事》虽极力挖掘和推广,然而,仅靠往事君及以上诸君的支持,却还远远不够,以至《茶阳往事》无法持续推送各类史料和文章。往事君深信,文化必有传承,而古镇也定有众多文史和文学爱好者,因此,我们极想得到更多文史和文学爱好者对《茶阳往事》的投稿支持,以丰富《茶阳往事》的人文作品。若能如愿,则一可传承埔邑尚文遗风,二可发掘埔邑人文史料,三可宣扬埔邑文化遗产,四可留与后世佳作美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