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十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不要在别人眼里将自己想的太重要,就会解决大部分社交的烦恼。

情感的无常,认识了,就会看淡那份过分热情乍然冰冷后的不适。忽然了悟,弘一大师最后写道: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社交亦是,真正走进内心的社交,无需大声,没有客套,似乎什么都未说,似乎什么都已明白。
有的自取其辱,就是话多惹的祸。
少说为妙、守口如瓶、言多必失、直言贾祸、祸从口出、是非只为多开口、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说人是非者定是是非人;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由强出头;群处守嘴,独处守心;口若悬河终有尽,沉默是金功成时;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贵人言迟、慎言者立、静水流深……,古人如此多的良言,佛也说:出家修道,诸所应行,凡有二业,一曰贤圣讲法,二曰贤圣默然。
可见,话少,是一种修行。
佛陀的车夫叫阐陀,阐陀比丘和佛因缘甚深,后随佛出城,佛成道后,又随佛出家。
阐陀比丘示现为六群比丘之一,作为当年佛陀马夫的阐陀比丘,常常示现不如法,屡屡被僧谏举。当年印度的种姓制度,因为种姓制度的严苛,种姓下的人注定了从出生,所接触的就是贫富差距,认知差别。
当年高贵如王子的佛陀,身边也需要有像阐陀这样低贱种姓的马夫,后来尊贵如佛陀的僧团,也有阐陀这样示现不如法的比丘。
出家,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年龄大小,认知差别,自古如是,但都入了僧团,如众流入海。
僧团大海,但所处的圈子却很小,小小的圈子,如果没有法的摄心,没有佛戒的摄持,剩下的就是将世俗当中熏习的那些坚固的习气一一带到僧团,刚开始必定有着数不清鸡毛蒜皮的烦恼。这个烦恼的过程,作为凡夫都会历经,唯一做的就是坚持。假若比成一锅杂烩,在法火的烤制下,终究会炖成,消失了初始形相和自体,和合一味的一锅粥。回首再看,即便烦恼依旧,但早已不复当初。
院子里又落了榕树子,小小的圆圆的榕树子均匀的铺洒在地面。院子里芒果树开了一串串的小黄花,一场雨,芒果花纷纷掉落,也密密麻麻铺就一地。羊蹄甲的花落了,结出长长的豆角,连同上一期来不及落去已经枯萎的豆角,一棵羊蹄甲的树,像是将四季纷纷披在身上。屋顶的菩提苗长势一点不逊地面上的菩提树,至少菩提叶硕大,纹路清晰。
树,像是一面镜子,从它们的枯荣看到岁月时光的模样。
大巴从这所城市的街道驶过,我像是一个过客,眼前的景勾起脑海似曾相识的影子,那些影子纷纷从脑海一蹿而过,它们像极了曾经我所待过的处所。此刻它们纷纷在身后退却,坐在大巴的我像是从这所城市的上空飘过,每一个角落都不再属于我。看着熙熙攘攘的行人,像是看另一个世界的众生,带着窒息般的不适,长长舒了一口气,还好只是大巴驶过。每个人都会在某一瞬间曾策划从这个世界来一场逃离,庆幸我正奔赴在逃离的路上。
有时候端着一钵饭菜,仿佛吃的不是饭菜,而是一钵颜色迥异的色法。忽然想,既然这是色法,阿罗汉证悟了人法皆空,法空了,为何有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之说,大概是说只证悟了人空的罗汉吧。
读《楞严经》到观音菩萨说: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对于十四种无畏功德,无论坚固如自我身心乃至外在山河大地这些色法;还是划分到捆绑自己的枷锁;或者滔滔洪水乃至大火;无论是烦恼的缠缚不得自在,还是道路劫贼的谋害,无论是妄想中身入鬼国,亦或者幽暗性不能全,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的谋害……所有这些都没有一个实体,对立的双方,本就一如,也无一不是平等无二,圆融一体,当消弭了那分别对立,他是它,它也是他。像是茫茫大海,丢进了一颗石子或者翻起了一圈波浪,一圈又一圈的波浪无不像是一圈又一圈的轮回,波浪形状迥异,而它们仍旧是大海里的水。
像是被搁置在旋转齿轮上的商品,被旋转到形成一种惯性,当身体提出抗议,一场来势汹汹的发烧疾病,才忽然觉察,身体超负荷了。
一场病,是最能看到别人的好,也是最能生起感恩心的时候。
比如同寮戒高腊长老大般的师父为我倒洗脚水,这些我都没有帮人做过。
比如毫不犹豫帮我打扫房间卫生。
比如小师父善解人意的问,我去帮你打扫,卫生区在哪。
比如自感浑身疼痛酷似半条命的我卧倒在床,有小师父小心翼翼的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要告诉我啊。
比如小师父拿来一大堆的药,酒精和退烧贴。
比如路遇每一个师父的挂念和问候,
比如未曾打扰领导师父,领导师父在开会的时候忽然问,好点了吗?
也比如正讲法的师父说,要不回去休息吧,看着坐着的我又说,要不爬着也行,怎么舒服怎么来。
……
常常低着头走路,常常自觉不善社交的一个人,也常常自觉在一个团体中是毫无存在感的存在,而来自僧团周围师父们的一一关怀,哪怕是一句微不足道的问候,都像是治病的良方,温暖而又亲切。
忽然想,如果将别人的好,刻在内心的石碑上,要经久不忘,将别人的不好,写在沙滩上,在一场潮起潮落中统统被抹去。一旦回首往事,生命中走过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如此美好,生起的必定是感恩!
……

第十,分享:
隐 居
车流
听久了——
像瀑布。

角 色
我还是辛苦地扮演着我
连辛苦都演得毫无破绽

感 动
我在这世上遇到的动人的事物
背后总是站着某个人或某些人
有时候我刚以为后面没有人了
却在背后看到满目泪光的自己

深秋即景
扫黄人来时
树正在脱衣服

玻璃窗
午夜时
灯把它当作镜子
世界真黑啊
我看到一个
从里面走来的自己
……

—文 中 部 分 图 片 仅 作 公 益 分 享 侵 权 联 删  —


— 往 期 链 接 —
写于竹林|闲言碎语 九
时光映画——2020年10月
(0)

相关推荐

  • 荷雨新露 | 感悟世尊言传身教

    读诵 | 妙雪 本月主读书籍是<亲近释迦牟尼佛>,这本书客观真实地传递了世尊在娑婆世界示现人身觉悟成佛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用心真切地去感受,细细读来,深深体会,给我带来无数启发.其中有两 ...

  • 泰戈尔《采果集》

    <采果集>(1916年)和<爱者之贻>(1918年,包括<渡口>)是从1886-1917年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十六部诗集和三部戏剧中选出,并且大部分由诗人亲自从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十二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我拖地,小师父在边上向我唠叨,他说自己和这个地方的地缘好,但人缘有点牵强,总感觉很多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十四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打开水,一位小师父忽然跑来问我,你是不是莲池荷风的作者.我一直坚持这样的想法,吃鸡蛋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十五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疫情最严重,封闭寺院九个月的那段时间,是和十几位小师父们相处,如今三四百人的寺僧全部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十八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总以为,那些聊天时,时不时以花里胡哨的图作为回复聊天内容的人,对双方的聊天充满了敷衍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十九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两位小师父聊天,其中一位小师父忽然问抄经的我说,师父,如果让你和我一起坐,你会嫌弃我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对于僧人,如果看淡世间一切,便无所在意,因为无所在意,便伤害不了.真正的无挂碍,是看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二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有时候,让我们纠结烦恼的点,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或者甚至不可思议的可笑,有时候为了这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四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诵<地藏经>,忽然想:既然人间百年等于忉利天一昼夜,那佛陀在忉利天为母说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五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今日话题略显沉重] 细细看遍院子里的一花一草一木,倒计时不足九十天,将彻底和它们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