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不要在别人眼里将自己想的太重要,就会解决大部分社交的烦恼。
情感的无常,认识了,就会看淡那份过分热情乍然冰冷后的不适。忽然了悟,弘一大师最后写道: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社交亦是,真正走进内心的社交,无需大声,没有客套,似乎什么都未说,似乎什么都已明白。少说为妙、守口如瓶、言多必失、直言贾祸、祸从口出、是非只为多开口、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说人是非者定是是非人;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由强出头;群处守嘴,独处守心;口若悬河终有尽,沉默是金功成时;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贵人言迟、慎言者立、静水流深……,古人如此多的良言,佛也说:出家修道,诸所应行,凡有二业,一曰贤圣讲法,二曰贤圣默然。佛陀的车夫叫阐陀,阐陀比丘和佛因缘甚深,后随佛出城,佛成道后,又随佛出家。阐陀比丘示现为六群比丘之一,作为当年佛陀马夫的阐陀比丘,常常示现不如法,屡屡被僧谏举。当年印度的种姓制度,因为种姓制度的严苛,种姓下的人注定了从出生,所接触的就是贫富差距,认知差别。当年高贵如王子的佛陀,身边也需要有像阐陀这样低贱种姓的马夫,后来尊贵如佛陀的僧团,也有阐陀这样示现不如法的比丘。出家,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年龄大小,认知差别,自古如是,但都入了僧团,如众流入海。僧团大海,但所处的圈子却很小,小小的圈子,如果没有法的摄心,没有佛戒的摄持,剩下的就是将世俗当中熏习的那些坚固的习气一一带到僧团,刚开始必定有着数不清鸡毛蒜皮的烦恼。这个烦恼的过程,作为凡夫都会历经,唯一做的就是坚持。假若比成一锅杂烩,在法火的烤制下,终究会炖成,消失了初始形相和自体,和合一味的一锅粥。回首再看,即便烦恼依旧,但早已不复当初。院子里又落了榕树子,小小的圆圆的榕树子均匀的铺洒在地面。院子里芒果树开了一串串的小黄花,一场雨,芒果花纷纷掉落,也密密麻麻铺就一地。羊蹄甲的花落了,结出长长的豆角,连同上一期来不及落去已经枯萎的豆角,一棵羊蹄甲的树,像是将四季纷纷披在身上。屋顶的菩提苗长势一点不逊地面上的菩提树,至少菩提叶硕大,纹路清晰。树,像是一面镜子,从它们的枯荣看到岁月时光的模样。大巴从这所城市的街道驶过,我像是一个过客,眼前的景勾起脑海似曾相识的影子,那些影子纷纷从脑海一蹿而过,它们像极了曾经我所待过的处所。此刻它们纷纷在身后退却,坐在大巴的我像是从这所城市的上空飘过,每一个角落都不再属于我。看着熙熙攘攘的行人,像是看另一个世界的众生,带着窒息般的不适,长长舒了一口气,还好只是大巴驶过。每个人都会在某一瞬间曾策划从这个世界来一场逃离,庆幸我正奔赴在逃离的路上。有时候端着一钵饭菜,仿佛吃的不是饭菜,而是一钵颜色迥异的色法。忽然想,既然这是色法,阿罗汉证悟了人法皆空,法空了,为何有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之说,大概是说只证悟了人空的罗汉吧。读《楞严经》到观音菩萨说: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对于十四种无畏功德,无论坚固如自我身心乃至外在山河大地这些色法;还是划分到捆绑自己的枷锁;或者滔滔洪水乃至大火;无论是烦恼的缠缚不得自在,还是道路劫贼的谋害,无论是妄想中身入鬼国,亦或者幽暗性不能全,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的谋害……所有这些都没有一个实体,对立的双方,本就一如,也无一不是平等无二,圆融一体,当消弭了那分别对立,他是它,它也是他。像是茫茫大海,丢进了一颗石子或者翻起了一圈波浪,一圈又一圈的波浪无不像是一圈又一圈的轮回,波浪形状迥异,而它们仍旧是大海里的水。像是被搁置在旋转齿轮上的商品,被旋转到形成一种惯性,当身体提出抗议,一场来势汹汹的发烧疾病,才忽然觉察,身体超负荷了。一场病,是最能看到别人的好,也是最能生起感恩心的时候。比如同寮戒高腊长老大般的师父为我倒洗脚水,这些我都没有帮人做过。比如小师父善解人意的问,我去帮你打扫,卫生区在哪。比如自感浑身疼痛酷似半条命的我卧倒在床,有小师父小心翼翼的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要告诉我啊。比如未曾打扰领导师父,领导师父在开会的时候忽然问,好点了吗?也比如正讲法的师父说,要不回去休息吧,看着坐着的我又说,要不爬着也行,怎么舒服怎么来。常常低着头走路,常常自觉不善社交的一个人,也常常自觉在一个团体中是毫无存在感的存在,而来自僧团周围师父们的一一关怀,哪怕是一句微不足道的问候,都像是治病的良方,温暖而又亲切。忽然想,如果将别人的好,刻在内心的石碑上,要经久不忘,将别人的不好,写在沙滩上,在一场潮起潮落中统统被抹去。一旦回首往事,生命中走过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如此美好,生起的必定是感恩!
—文 中 部 分 图 片 仅 作 公 益 分 享 侵 权 联 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