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又怎样

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又怎样

其实这个题材菜九此前做过,只是过于简略了。而稍微详尽的讨论也在《中国人最不认真——鸿门焉能杀刘邦》里做过,现在换成这个题目,再重做一次,将《中国人最不认真——鸿门焉能杀刘邦》内容纳入,看看能不能唤醒国人。

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害刘邦一事,千古之下,仍令无数读书人扼腕长叹。要让菜九来说的话,这些扼腕长叹的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鸿门宴不是个杀人的地方,吃饭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杀人,所以最终没有杀人又有什么奇怪又有什么可惜呢?所以这些人(哪怕是全天下的人)啊,实在是太外行了。之所以痛心疾首,是他们以为项羽杀刘邦机会只有一个鸿门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这样的看法完全不靠谱,不靠谱的原因正是他们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项羽杀刘邦机会何止一个鸿门宴?双方会面后,项羽主持了长达四个月的分封,时常要与刘邦讨论怎么分的问题,所以真要杀刘邦,机会实在多得不得了。难怪刘邦一见到那些人就忍不住要朝他们帽子里撒尿,不会看书嘛。

尤其是他们热切地期望项羽在鸿门宴杀掉刘邦,就是典型的是非颠倒。鸿门宴里有是非,错的是项羽,那些是非颠倒的家伙却认为项羽错的还不够,索性再多错一点,把刘邦干掉多好。刘邦要往这样是非颠倒的家伙的帽子里撒尿,也不难理解啊。

鸿门宴的要害简单说就是:因项羽对刘邦王关中的前景坚决不接受,暴怒着要武力解决刘邦,刘邦情知不敌,便对到访的项伯承诺出让王关中的权利,并且提出了对自己的安置方案(去巴蜀)。项伯见刘邦做出了最大的让步,便替项羽接受了这些条件。刘邦到项羽处会面,不过是落实敲实他与项伯的口头约定。刘邦在鸿门宴上提出的安置方案,还不包括日后刘邦通过张良运动项羽与项伯多要的汉中一郡。

换言之,鸿门宴是一场交易一场交涉,交涉内容如上。交涉目的是化解刘、项矛盾,而矛盾的实质是项羽看不得刘邦拿到最大的功劳与奖赏,到了刘邦愿意把这些拱手相让,就没有矛盾了,但刘邦吃亏了。鸿门宴就是落实刘邦吃亏的手续。

这样一说,应该知道项羽原本恨不得杀了刘邦,为什么后来又不杀了、且完全打消杀的念头的原因所在了吧?此前项羽要杀刘邦,是因为刘邦要如约王关中,这是灭秦的头功与最大奖赏,项羽不愿意落到刘邦头上,所以动了杀机。鸿门宴会面刘邦重申了前晚作出的不王关中的决定,项羽杀刘邦的理由就不充分了。刘邦和平出让了关中的支配权,项羽杀人也不可能得到比这更加好的结果,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杀人。

当然即便如此,因为项羽考虑到刘邦会威胁到他后来的掌控全局的前景,不顾无耻且无理而选择杀害刘邦,如果无害的话,估计项羽也有可能行凶。之所以没有杀害刘邦,也是因为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又是明显有害的。杀人的后果会使那个到手的成果变性、甚至丧失。

因为刘邦不是一个人,是一个集团,更是一支常胜军,是一个强大集团,分布在关中的广大地区,且已经与秦民众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随刘邦参会的只有张良、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诸人,集团内部更强的吕泽、陈豨、曹参、周勃没有参加。如果刘邦被杀其部下不肯就范,项羽在得不到诸侯支持的情况下很难收拾局面,还会有秦帝国死灰复燃的前景。搞不定局面的项羽会死得很难看——刘邦部已在关中大得人心,而项羽因坑降卒开罪了关中人民。如刘邦部决意反抗,则可得到秦民的大力支持。何况秦王子婴尚在,秦将章邯亦在,不排除众多为秦始皇打平六国的老将仍赋闲在家,秦人完全有可能重新集结在刘邦部与秦国宗室的周围,与诸侯军队主要是项羽楚军周旋,形势一乱,则胜负难料,项羽遭遇覆灭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即使不覆灭,项羽到手的成果付之东流则是肯定的。

因为这样的前景非常明显,所以鸿门宴之后,刘邦、项羽在一起主持分封长达四五个月,项羽也没有杀害刘邦。而那个时候杀害刘邦的风险,比鸿门宴的时候要小很多——项羽的部队已经接管了关中并占据了要害,秦王室族人基本杀尽。此时尚且不敢杀害刘邦,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的部队完全是客军,又如何能杀害刘邦呢?广大后人看不到这些,只知道日后项羽败给了刘邦,还不如当初就干掉刘邦,以绝后患。他们怎么没有想到,纵然两军火并,刘邦军必定失败,不代表刘邦不能逃脱。而一旦深入项羽大营,刘邦就真的插翅难飞了。所以刘邦如果不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又怎么敢深入到项羽大营自投罗网?

可能广大看客会问:既然刘邦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为什么选择了轻易就范?要让菜九来判断,则是项羽欲发动攻击时,刘邦的人马分布在关中的广大区域,而且没有作作战准备。所以刘邦与项羽的悬殊不是十万对四十万,极可能是不到一万对四十万,根本无法较量。当然刘邦也完全可以逃跑寻找自己的主力部队,但这样战乱一起,旧秦的势力很可能会死灰复燃。所以为了避免双方进入交战之境,刘邦选择了最为简捷的方式——无条件妥协,并且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鸿门宴险情过去也不反悔。

不杀刘邦是计划以内的,鸿门宴则是计划以外的。

项羽主持的鸿门宴是临时安排的。因为刘项双方落实了刘邦对项伯的口头约定之后,再叙旧一通,时间就不早了,项羽见刘邦作出那么多让步,有点过意不去,所以临时安排吃饭喝酒。项羽可以说一点也没有加害刘邦的打算,那些加害因素也是脱离剧本的。但为什么险情迭出呢,是范增对锄掉刘邦过于执着痴迷了。项羽对临时插播的剧情听之任之,也表明项羽也内心非常矛盾。换言之,杀害刘邦是有害的这一点项羽清楚,但内心或者也有侥幸念头,万一刘邦死于非命也没有什么严重后果呢?所以项羽无所作为地让事态朝伤害刘邦方向自行发展。樊哙出场的义正辞严可能打消了项羽的侥幸念头,使项羽坚信杀害刘邦这样的卑劣行径会使项羽失去所有道义上的支持。日后项羽与范增的私下嘀咕中,就有对失去道义支持的担心。所以道义问题绝非如后世看客以为的那样可以漠视不顾的。项羽成功地主持了分封,算是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如果杀害了刘邦,这样的顶峰肯定会与项羽无缘了。

菜九多次说过,鸿门宴之后项王、范增不让刘邦王关中,还“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呢,又如何能一杀了之呢。显然,诸侯叛之是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杀刘邦只会增大这种可能性。所以刘邦不仅真的杀不得,而且还要派用场——用三秦将刘邦封堵在巴蜀汉中,又用刘邦牵制三秦不得妄动。这样的好局也亏项羽能想得出来,这里面的手筋,广大看客哪里知道。

不过无论你把道理剖析如何清楚,后世的广大外行根本听不进去,他们被鸿门宴上的加害因素所吸引,管他什么道义不道义,以为这是一举解决刘邦存在的绝好机会,根本不顾杀害刘邦会有那么多危险前景,以及项羽会失去顶峰的美妙前景,一味埋怨项羽为什么不杀了刘邦。我靠,项羽难道不如你?你们这些后世看客说怪话不用负责任,当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项羽杀人是要承担后果的,当然要考虑周全。

后世那些喝狼奶长大的人可能如同鸿门宴上痴迷加害刘邦的范增一样,还是会坚持认为,项羽实力最大,就是杀了人,谁敢不服?于是乎,项羽的担心纯属多余,是项羽弱智的具体表现。这样的认识让人无语。

具体考据过程可以参见菜九段《千古不散鸿门宴》《项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