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间的战争:关键战萨尔浒之战惨败,明朝由进攻转防守

努尔哈赤势力兴起以后,使明朝感到建州女真的发展对其在辽东的统治是个严重威胁,于是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限制后金的发展。

如利用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反对努尔哈赤对女真各部的统一。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停止女真的朝贡,第二年,又关闭马市贸易,致在两年中使建州女真的人参腐烂了十余万斤。同时,还严禁汉人进入女真地区,不遵守和建州女真划定的界约,等等。因此,努尔哈赤愤恨不平地说:

“保天朝地界九百五十里,俺管事十三年,不敢犯边,非为不恭顺也”。

所以到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攻明。

所谓“七大恨”实际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明朝不守界约,没有听任努尔哈赤对边外事作主;

二是明朝支持叶赫反对后金。

努尔哈赤乘明不备,很快就攻占了抚顺城和一些据点,明朝的游击将军李永芳投降。抚顺的败报传到北京,明廷感到新兴的后金在严重地威胁其正东北的统治,于是加派“辽饷”,调福建、浙江、四川、·甘肃兵八万八千人,又征调朝鲜一万三千兵力,并会合叶赫,集中了十万兵力,号称四十七万人,向后金反攻。

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年)四月,明朝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分兵四路,企图以“分进合击”的战术去围攻兴京(赫图阿拉)。

第一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率兵三万出抚顺关直指兴京正面,

第二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率二万五千人出清河堡向兴京为杜松援军,

第三路:开原总兵马林会合叶赫兵共一万五千人由北面攻向兴京,

第四路:辽阳总兵刘蜒会合朝鲜姜弘立军计二万余人出宽甸趋兴京之南。

这四路明军一起向后金都城兴京进攻。明军本想以优势兵力使努尔哈赤腹背受敌,陷于重围,聚而歼灭。

但是,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战略安排。首先是因兵力分散而削弱力量,其次是各路军队的行军路程长短不一,不易按期集合协同配合作战,容易给敌人造成各个歼灭之机。加以明军素质不佳,互相配合不好,还有将领贪功冒进以及指挥失宜的等等错误,使明军的优势力量很难发挥,在战略上陷于被动地位。

努尔哈赤在强兵压境的情况下,从各方面侦知明军的进兵情况后,采取了“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集中八旗全部兵力六万人,首先击破萨尔浒(抚顺东南)的明军主力杜松军,败杀杜松。又北向击败尚间崖的马林军后,急返兴京,再南向迎击从东路来的刘埏军。击杀刘蜒,俘虏朝鲜兵统帅姜弘立。明经略杨镐在沈阳惊闻三路军大败,急令出清河堡的李如柏的南路军撤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萨尔浒之战,它以明军的惨败而结束。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发展中的关键性战役,从此,明朝在军事上逐渐转入战略防御地位,而后金则转向战略进攻。

萨尔浒之战以后,努尔哈赤又乘胜攻取开原、铁岭,进入明边。明朝将杨镐下狱治罪,改命熊廷弼为辽东经略,驻在辽阳。熊廷弼计划构筑辽河防线,对后金采取守势,相持年余。

明泰昌元年(天命五年,1620年)明熹宗即位,宦党专权,攻击熊廷弼,改任袁应泰经略辽东,防御松弛。

明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先后攻取了明在东北的重镇辽阳和沈阳,辽阳城破袁应泰自杀,后金占领了辽河以东的七十余城。天启二年(天命七年,1622年),后金迁都辽阳,天启五年(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又把都城迁到沈阳。

辽、沈失守,明廷大震,又急召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以王化贞为巡抚。熊廷弼创“三方布置策”,以广宁(辽宁北镇)驻步骑军,以天津及登莱驻水军,沿辽河构筑防线,经略坐镇山海关,节制各军往来防御。而王化贞则主张进攻以邀功,企图以蒙古势力去进攻女真,采取“以西夷制东夷”的政策。但在军事上却毫无其他准备,只以空言吹嘘,处处阻挠熊廷弼的防御计划,使其不得实现。在此情况下,天启二年,后金在取占辽阳后,努尔哈赤乃率军渡过辽河,明河防兵逃散,广宁失守,王化贞、熊廷弼被迫退入山海关。

明朝这次军事失利,引起内部各派的激烈斗争,在宦党攻击下,熊廷弼被杀,传首九边。明朝对东北战局束手无策,战守议论不定,朝臣以“辽事”互相攻击,因此边防大坏。天启三年(天命八年,1623年),明以大学士孙承宗出镇山海关,他继承熊廷弼的“以守为攻”的战略方针,采纳袁崇焕的若保关内,必守关外,若保关外,必守宁远的建议,修筑宁远城扼后金入关通路,构成以宁远、锦州为重点的锦宁防线。并在宁远城配置大炮火器,使宁远城成为当时辽东最坚固的堡垒。

不久,孙承宗又被宦官排挤去位,由高第代替,高第则主张放弃关外各地,退守山海关。于是撤去锦州、杏山、松山等地的防御工事,丢弃辎重十余万,驱迫人民内迁,死亡载道,哭声震野。袁崇焕誓死不从命,号召土卒军民坚守宁远城。

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乘高第张皇退走之机,以十三万大军(号称二十万)大举征明,在宁远城下,努尔哈赤势力受到重创, “遂大怀忿恨而回”。当年八月,六十八岁的努尔哈赤,含愤死去。

努尔哈赤死后,后金内部展开激烈斗争,诸王子争位不绝,同时明朝也加强了锦宁防线,使后金向明朝的进攻暂被遏止,在相当时期内形成对峙局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