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三)

人,大抵都是一样的:在回忆里寻找方向,在向往里寻找力量。我的思绪就一直徘徊在记忆里,我的目光却努力地投向前面最远处。我把自己的将来,紧紧地嵌在了自己的记忆里,那里有我远行的力量,还有方向。

我的思绪,很多时候一直围绕着故乡的那一片山山水水。那里的欢乐,那里的清苦,现在回味起来,全都是一股甜丝丝的味道。我知道,这就叫作故乡的味道!

立秋后第二天的早晨,竟有了许多的凉意。应该是立秋那天的一场大雨扫荡后留下的余韵吧。

响晴的南山,轮廓清晰得你忍不住想要伸出手去抚摸它起起伏伏葱绿的边缘。山那么近,近的如同被拉近了焦距的镜头中的实景,来到了你的眼前。

天空亮的很通彻,阳光亮的很纯粹。通往回家的环山旅游路,如在画中起伏延伸的丝带,裹在山脚跟儿向前方抛去,扯开。

雨后老家的山村秀媚了许多,正是水果成熟季节,绿叶茂盛。空气如同洗过一般,掺杂着果香,我张大了口使劲儿呼吸。蝉鸣塞满了密林树丛间,一片至纯至净的乡间景象。

童年时候,老家这个小山村的水很足,半山坡的地方,居然都可以看到不少的水域。房前屋后的一道水渠,清澈的水流都可以漫到小孩子们的肚脐。我们常常夏天晚上在里面玩水洗澡,大人们也常常可以在河渠的清水里洗去一天的劳累。

我跟父亲说,现在咱家屋后的这一片地,原来都是一层一层梯田模样的水稻,我们常常在稻田边的水渠里玩水仗,洗脚洗脸。父亲有点诧异,“这,你都还能记得?”

人很怪,对于苦难的记忆,远比幸福更清晰。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苦难演幻成清晰的画面,愈久愈细致,愈毫末毕现。

我童年里故乡的记忆,时常如电影回映一般,清晰,深刻。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现在的乡村,这个时节没有多少农活。村里人很悠闲,聚在场院的一树阴凉下看下棋,一片热闹。

那天事情不多,我用车载了父亲,沿环山路一路向西,往周至县田峪口。听说那里正在建设,风景不错。

车过殿镇,那里现在已经是陕西植物园所在地,施工场面一眼望不到头。

透过车窗,看着外面正在紧张施工的热闹场面,父亲很是感慨:“二十多里路远,现在坐车才二十分钟,那时候用架子车拉着送桌子,得走五六个小时。”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口,父亲好像什么都做过,也什么都会做。我们兄妹读到初中的时候,父亲跟村里一个老把式木匠,一起承包了一个学校的桌凳——今天我才知道,居然是为二十多里远的殿镇的一个学校做的。

父亲年轻的时候很聪明,也很勤快,学什么很快就会。以前很少见他动木匠手艺,突然一天居然发现他用起了刨子,凿子和墨斗等等这些东西,竟是一板一眼,蛮熟练老到的。

我跟哥哥放学后和周末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跟父亲一起扯大锯。

父亲把一丈多高滚圆的木头竖起来,牢牢地固定在前院的一棵大树上,以每两三公分宽为尺度,用墨斗打出了密密麻麻的线。

这样的活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必须得一个人坐在对面,稳着大锯,随着他的节奏,一来一回,直至把一页板成功地扯下来。

这活儿放到现在,在木器厂里的电锯上,也就分分钟的事儿。但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偏远农村,只能靠笨体力来完成。

那活儿不重,通常我们不用发力,只要负责不跑偏走向,导致木板厚薄不一就可以。但一丈多高的木板,我们要先站在高凳子上才够得着上面顶端部分,然后是站着,再然后是弓着腰或者半蹲着,最后是直接坐在地上。

实话说,这一块木板的大锯扯下来,我们的胳膊完全都失去了知觉,我试着摔一下,全然没有感觉,就像是别人的胳膊长在了自己身上一样。

但,这是我们中午放学,晚上放学和夜里要帮忙的必须课。木头变不成木板,后面的活就无法进行。所以,尽管我们以学校作业多为由头推脱,最终都没能逃脱。

这样的拉大锯活儿,我们加班加点地赶了半个多月。再后来,等我们晚上上晚自习回到家里时,家里堂屋几百瓦的灯泡照得家里灯火通明。父亲在忙着刨平,凿铆,熬胶,上钉,部分桌凳已经成品,摆在了院子里。

之后,我们不曾留意过这些桌凳最后送到了那里,只知道上好了油漆的桌凳,我们像耍杂技一样,一个桌子套一个桌子,一条凳子套一条凳子,把所有的空间都充分利用,装满两个架子车,然后用粗壮的麻绳前后左右固定牢实。

这样的活一定得忙到半夜时分,直到我们眼皮打架,走路歪斜的时候,家里人才放我们去睡觉。至于桌凳的去向,我们都没有费过心思问过。

在我读初中的日子里,拉大锯这样的农活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远比打猪草更让我们感到恐怖。对于学校课堂上的记忆,现在着实不是很多,但零星的几个其实也蛮有意思。

那时候的课本,还有老师,现在想起来感觉真是逗死人了。

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就记住了“Long live Chairman Mao”,其他的印象不深。

最搞笑的是代数课堂,简直就是生活的副本。不是计算粮食,就是计算土粪。今天是牛粪的一元一次方程,明天是猪粪的一元二次方程,天天如此,搞得满教室里满校园里都是粪味儿弥漫。又遇着我从来找不到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就愈加的感到悲催。见到工程问题和追及问题,我就在那里发呆。

现在想来,都是穷困惹的祸!

对于童年的回忆,我已经写了好几篇文章,但总有记忆的点滴渗透出来。那不只是回忆,那是一种启示:唯苦过,方觉甜;唯累过,方知闲。

经历是一种财富,尤其是有过很多苦难的经历,它能给你莫大的力量,也让你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摆脱苦难,寻求幸福。

正是这些经年不腐的童年的艰难和不易,让我时时告诉自己:我所能做的,只有与人不同。——因为没有人有过我这样的亲历。

(0)

相关推荐

  • 拥有一台冷锯

    拥有一台冷锯

  • 【乡愁】一个人的村庄

    炊烟从林间冉冉升起,裹着思念,停留云端,那久违的麦香破窗而入.母亲爬在灶门口,吹着黑灯瞎火的柴禾,吹着内心莫名的疼痛,平凡的日子象潮湿的苦艾一样被一次次点燃.那些蜗牛一样古朴的屋舍不复存在. 临窗听雨 ...

  • 雷春翔:我家的餐桌

    [总第085202期] 我家的餐桌 文/雷春翔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的餐桌是一个低矮长方形的小炕桌,有20公分高,两平方米大,刷着深棕色的漆,很多地方都磨出木面,一看就有很多的年头了.上面有一层黑黑的油 ...

  • 马腾驰//童年三次遇险记

    童 年 三 次 遇 险 记(散文) ·马腾驰 童年,少不更事,懵懂无知,啥都不知道害怕,就是一个胆子大.因为莽撞,我曾经有过三次遇险经历,每一次都是要命的事,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都后怕不已. ( 1 ...

  • 第1989号《奉天文刊:古风新韵》作者:李佰忠 童年三首

    作者简介 李佰忠,一九五七生,吉林省双辽市兴隆镇人.原双辽市兴隆镇农业站长.高级农艺师.农业大专学历.现已退休.业余爱好读书写诗. [童年三首] 一 小小胸境洁无瑕, 学步摹语看妈妈. 天真浪漫人人爱 ...

  • 【雷池诗社】《匡天龙 散文三则◎ 回忆童年三》

    ❁ 06 ❁ 母亲酿的桂花酒 匡天龙 孩提时代,我家禾场晒场的一角栽了两株金桂树,花开时节,桂树枝丫间一片金黄,空气中弥漫的甜甜桂花香,一直飘到村口,飘到村头,飘到村尾.母亲在桂树下铺上了被单,微风起 ...

  • 童年烙印​(三)——初入校门

    童年烙印   张文秋 (三)初入校门   祖父去世以后,父亲遵照老人的遗嘱与徐氏祖母和我那已经成家的二叔张凯.三叔张蜜分了家.他带着我们全家搬回了旧居,然后悄悄挖出祖父埋藏的财宝,慢慢置办田产,修整房 ...

  • 每个人都会做这4种梦,第三种是无数人的童年阴影,至今不愿提起

    相信大伙应该都有过这么一种感觉,就是在某个时期,会觉得自己曾经在梦境中听到或者见到过某些声音和场景,但想去寻找踪迹又无际可寻,往往有些时候梦境是和现实重叠的,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又无法去解释,这有 ...

  • 王喜兴 连载三 《往事·童年》| 主播艾眉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王喜兴作品,主编黄幼中 五 远看,红墙,青瓦.这座规模宏大假寺庙就掩映在绿树丛中. 屋角峥嵘,露出自有的神韵.这庙就建在这座山的山 ...

  • 富春三小钱辰妤《春意》、《童年的小金鱼》

    富春三小 钱辰妤 <春意> <童年的小金鱼> 1 春意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微风吹拂杨柳,柳絮纷飞,如同雪花漫天飞舞.樱花开了,桃花开了,天亮了.一切都醒了. 天空又蓝了,盼了许 ...

  • 阿苏:精神分析童年人格三阶段口欲期、肛门期、性器期的特点

    一.性与性格 精神分析前期的核心是关于性(广义的性快感满足)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问题都与性有关系,儿童是"多型性变态"(< 性学三论>弗洛伊德),童年期的性快感满足 ...

  • 父母吓唬孩子的三种惯用伎俩, 却不知这会让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

    周末逛商场,一个孩子响亮的哭声引起我的注意,循着声音我看见一个约莫3岁的男孩在一家玩具店门口坐着大哭. 一边的妈妈耐心哄着却不见效.孩子越哭越大声,很多经过的人都驻足观望,这位妈妈脸上开始挂不住了,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