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伤寒论》解读48-50条

导语
今天继续来逐条解读《伤寒论》,小编也不知道能连载多长时间,希望能善始善终吧,历史文章列表如下:
《伤寒论》解读1-3条
《伤寒论》解读4-6条
《伤寒论》解读7-10条
《伤寒论》解读11-14条
《伤寒论》解读15-17条
《伤寒论》解读18-22条
《伤寒论》解读23-25条
《伤寒论》解读26-28条
《伤寒论》解读29-30条
《伤寒论》解读31-32条
《伤寒论》解读33-34条
《伤寒论》解读35-37条
《伤寒论》解读38-39条
《伤寒论》解读40-43条
《伤寒论》解读44-47条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8)

这一条论述太阳与阳明并病的成因和证治。太阳与阳明并病,称二阳并病,也就是太阳经的病邪未罢,阳明经病又起。

以上条文可分为四段分析:

一,从“二阳并病”到“不恶寒”,这一段是说太阳初起时发汗,汗出不透彻,邪气未能从汗出,因而内传阳明,出现连续自发微汗出,不恶寒的阳明证。

二,从“太阳病证不罢者”到“如此可小发汗”,这一段说明二阳并病后,太阳病仍在,邪气较轻,不可用泻下法,当用轻剂小发汗。

三,从“面色缘缘正赤”到“更发汗则愈”,这一段是本条的主症与主治法。太阳转属阳明以后,热势渐高,出现阳明经的“面色缘缘正赤”,就是满面通红,阳气郁闭于表,这时当然应用表药发汗解表或熏蒸解表取汗。不过这时邪留已多,不是“小发汗”就能解决问题的。阳气被寒邪郁闭,当发汗时未能很好地发透彻,以致病邪随气机循经上下内外无定处,而见到烦躁、走痛、短气、但坐不得卧等症,须再发汗才会痊愈。

四,从“何以知汗出不彻”到“以脉涩故知也”,这一段是自注句,解释汗出不彻的原因和诊断依据,并以脉推断病理,即脉涩反映邪气凝滞经脉,营卫郁遏不畅。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

这条论述伤寒应汗而误下,导致里虚、气血津液损伤后在治疗上的举措。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浮为表脉,数有紧意,是太阳伤寒脉象,按法发汗可以治愈。如果误用下法,气虚则乏力身重,津血伤则心悸,仲景告诫:“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仲景让人观察等待自汗出而愈。这既是自注“不可发汗”的理由,又是说明“自汗出愈”的病机。“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是注解当汗而误下造成身重心悸,与里虚不可发汗有因果关系,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然者”是误用下法造成里虚结局的表述,“尺中脉微,此里虚”,意为尺中脉微是里虚的依据。在治疗上提出“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而愈”,其中“须表里实”示人可观察等待,直至“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也寓意如果不能自愈,正气不能自然恢复,表邪也不能自解,须用其他方法实表里,比如用药物或饮食调养。正如刘渡舟教授在注解中说:“在《伤寒论》中既有冲锋陷阵之方,峻烈凶猛之药,大刀阔斧地去攻病逐邪;也有周全细腻,非常谨慎地遣方用药;还有立足于调养之法,寄希望于正气恢复。这是因病、因人制宜、量虚量实用方,这些事例称得起辨证论治的典范。”后世医家主张,不能自愈的,可用小建中汤扶正补虚,外调营卫,内充津液,即所谓“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0)

这一条承上一条进一步论述伤寒夹虚不可发汗的原则。

脉浮紧是伤寒表实的脉象。伤寒表实寒凝营分,营卫不利而身疼痛,应当用麻黄汤发汗。但是,假如病人脉不是尺寸俱浮紧,而是尺中脉迟(尺脉候里,迟是迟滞不足之象),那么里虚定然。里虚之人即使有表邪也不能发汗,强发虚人之汗,犯夺汗者无血的禁忌,甚或有亡阴亡阳之变。“何以知然”是反问句,“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是自注句,意为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自我回答是因为营气不足,血少。

本文节选自《伤寒论》解读·一个老中医苦读40年的归璞返,每一条文都有详细解读,十分适合伤寒新手
(0)

相关推荐

  • ​十二、〔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等待的意思)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原文49

    ​十二.[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等待的意思)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原文49 [郑论] 条内指一脉浮紧,身痛之人, ...

  • 远怀说伤寒(34)——条文卌九、圩、圩一、圩二

    远怀说伤寒(34)--条文卌九.圩.圩一.圩二 原创 远怀中医 星光片羽 今天 中医随笔 第110篇 文章字数:510字 阅读时间:约2分钟 条文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0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0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太阳病脉浮紧 ...

  • 伤寒论学习:50条-52条

    伤寒论学习小组讨论记录 主持人:林佳明老师 林佳明: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林利城:脉浮紧,身疼痛,是太阳伤寒证,当用麻黄汤发 ...

  • 胡希恕老先生白话解读《伤寒论》第257条——1付药退50天高热,脉浮数要多考虑

    华医世界 图左*著名中医学家胡希恕老先生 高热不退,又查不出原因,常常使我们在临床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小师妹分享的,依然是我们的周末专题:看胡希恕老先生讲解<伤寒论>. 在今天的分享中, ...

  • 《伤寒论》第116条解读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对学中医者来讲,乃是必修之课. 历代为之研究与做注解者有数百家之多, 大家都墨守着"六经辨证"这一常规, 鲜有敢越雷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第50条

    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一."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不论是伤寒还是中风,发展到脉浮紧,则都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第48条

    第48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 ...

  • 《伤寒论》第110条解读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对学中医者来讲,乃是必修之课. 历代为之研究与做注解者有数百家之多, 大家都墨守着"六经辨证"这一常规, 鲜有敢越雷 ...

  • 《伤寒论》第134条解读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对学中医者来讲,乃是必修之课. 历代为之研究与做注解者有数百家之多, 大家都墨守着"六经辨证"这一常规, 鲜有敢越雷 ...

  • 《伤寒论》第133条解读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对学中医者来讲,乃是必修之课. 历代为之研究与做注解者有数百家之多, 大家都墨守着"六经辨证"这一常规, 鲜有敢越雷 ...

  • 《伤寒论》第132条解读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对学中医者来讲,乃是必修之课. 历代为之研究与做注解者有数百家之多, 大家都墨守着"六经辨证"这一常规, 鲜有敢越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