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人物二程及程氏易传

程颢,宇伯淳,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后人号为明道先生,与弟弟程颐并称为“二程”,均为北宋五子之一(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程颐,字正叔,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后人称他为伊川先生。

▲历史文化博览——程颐程颢(一)

▲历史文化博览——程颐程颢(二)

 程氏易传 

公元1096年,程颐被贬到四川涪陵(今重庆涪陵区),被贬此地后即一边开始讲学,一边开始著《程氏易传》一书,他对《易经》的研究,穷尽了毕生的精力。早年就受易学于周敦颐,其后即以'深明易道,吾所弗及'而见称于张载。后来讲道于洛阳,也主要是传授易学。程颐贬谪涪陵时,已经六十五岁高龄了,几十年来对易学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见解,于是在忧患之中著成《程氏易传》,书成之后未敢轻易流通,又反复修改完善,后来到他病危临终的时候,将《易传》授与门人尹焞和张绎。这种慎之又慎的态度,可见其治学之严谨。对于易经的和多年研究和领悟又从根本上为他成为宋明理学的建立者奠定了坚实而系统的理论基础。至今在涪陵对岸黄旗山北山坪南麓的北岩,还保存着当年程颐讲易学、点注易经的“点易洞”遗址,现今洞口上方尚有“点易洞”三字。洞内有朱熹游此的题诗:“渺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

《程氏易传》详细注解了《易经》的卦辞、爻辞、《彖》、《象》和《文言》,既是程颐哲学思想的高峰和集大成之作,又代表了北宋易学义理学派的最高水平,他继承了王弼为代表的义理易学传统,同时转化了王弼道家易学的思想内涵和结构,开启了宋明儒家道学易的流派,奠定了宋代理学易的理论基础,是理学派易学的创始人。《程氏易传》深刻表达了以“理”为最高范畴和准则来演绎儒家天人宇宙道德性命之学的理论,以“理”来解释《易经》中的变化之道,以是否符合顺应天理来解释卦爻辞的吉凶,提出了“易随时变易以从道”和“易周尽万物之理”。程门弟子尹焞说:'先生平生用意,惟在《易传》。求先生之学,观此足矣。《语录》之类,出于学者所记,所见有浅深,故所记有工拙,盖不能无失也。'

(0)

相关推荐